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超

作品数:40 被引量:165H指数:6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经济管理
  • 4篇建筑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公路
  • 10篇路工
  • 7篇自然区划
  • 7篇公路自然区划
  • 6篇中国公路
  • 5篇道路工程
  • 5篇物流
  • 5篇公路工程
  • 4篇自然区
  • 4篇沥青
  • 3篇气候
  • 3篇路面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数据包络
  • 2篇数据包络分析
  • 2篇相变材料
  • 2篇沥青路
  • 2篇沥青路面

机构

  • 32篇长安大学
  • 11篇山东交通学院
  • 2篇黑龙江省公路...
  • 2篇陕西交通职业...
  • 2篇济南城市建设...
  • 1篇交通部科学研...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西安财经学院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 1篇济南市城市建...
  • 1篇泰安市公路局
  • 1篇天津泰达市政...
  • 1篇中国核工业二...

作者

  • 40篇李超
  • 6篇王凯
  • 6篇许金良
  • 5篇杨宏志
  • 4篇张娥
  • 3篇李哲
  • 3篇王元庆
  • 2篇马骉
  • 2篇刘雪梅
  • 2篇庄传仪
  • 2篇韩跃杰
  • 2篇党晓旭
  • 2篇刘松涛
  • 2篇张浩
  • 2篇刘圆圆
  • 1篇吕刚锋
  • 1篇周志军
  • 1篇薛媛
  • 1篇刘宇哲
  • 1篇许福

传媒

  • 4篇长安大学学报...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山东交通学院...
  • 3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知识经济
  • 2篇中国乡镇企业...
  • 2篇交通标准化
  • 2篇物流工程与管...
  • 1篇商业时代
  • 1篇公路
  • 1篇物流技术
  • 1篇中外公路
  • 1篇商业会计
  • 1篇路基工程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山西建筑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交通运输系统...
  • 1篇黑龙江交通科...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路避险车道灰色定位评估模型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提高避险车道定位精度,从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和道路条件与车辆状态2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避险车道定位的影响因素,阐述了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原理,提出了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避险车道定位灰色评估模型,利用此模型对依托工程长下坡路段各单位路段的行车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与安全等级分类,并在分析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确定设置避险车道的候选位置与设置次序。利用此模型对依托工程长下坡路段各单位路段的行车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与安全等级分类,将评定等级为"差"类路段确定为设置避险车道的候选路段;通过比较相邻候选路段的灰色综合聚类系数,确定在路段9和路段20末端设置避险车道。依托工程避险车道设置效果表明,通过本模型确定的避险车道位置合理。
李超王玉兰王长中
关键词:道路工程避险车道
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英文)
2014年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李辉李超周燕燕李敬龙
关键词:微胶囊包埋率
公路自然区划综合区划指标分析模型影响系数确定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依据模糊聚类与粗糙集的相关原理,通过对单要素指标数据的抽样量化分析,合理确定综合指标中各单要素指标影响系数,标定公路自然区划综合指标分析模型.利用该方法得到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切割密度在公路地表形态指数分析模型中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81,0.301,0.225,0.191,据此绘制的中国公路地表形态指数分布图能够正确反映中国不同地区的地表形态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程度.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公路自然区划指标分析的量化程度,实现了对基础空间数据的优化利用.
李超孙衍波
关键词:公路工程公路自然区划模糊聚类粗糙集
基于Fiessler法抗滑桩锚固深度可靠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针对边坡抗滑桩锚固深度,构建刚性抗滑桩锚固深度的可靠性分析模型,选取Fiessler可靠指标法进行研究,把计算涉及的参数当作随机变量进行抗滑桩锚固深度的研究。工程算例表明,可靠指标随锚固深度的增加而提高,随地基系数、重度、比例系数及粘聚力等参数变异性的增大而减小,采用Fiessler可靠指标法进行抗滑桩锚固设计更符合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林高原何怀东李超
关键词:抗滑桩锚固深度可靠性分析
基于气候条件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场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西安地区的气象资料和路面温度的热物理参数,应用传热学的有关理论和假设边界条件,应用ANSYS工程分析软件模拟求解路面温度场,并以此作为温度应力数值计算的温度物理环境,进行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应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路面表面温度同基层顶面最高最低温度的出现存在时间差,同时路面温度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只发生在路面结构一定深度范围内。
林建晓胡宗文李超
关键词:气候条件半刚性基层温度场ANSYS传热学
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探析
2011年
RFID技术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和阻碍,诸如成本、技术、标准、隐私和安全性等问题 。本文探讨了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对其分析研究,为RFID技术未来的普及与完善奠定基础。
李超张娥
关键词:RFID供应链管理
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出行——基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例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提出基于Nested Logistic模型的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的方式选择预测模型。以构建双层Logistic模型来模拟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与换乘方式选择行为,其中上层模型用于分析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选择行为,下层模型用于分析自行车、机动车、公交与步行方式换乘轨道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模型标定与检验结果表明:出行目的、出行距离与交通方式设施的方便性与安全性是影响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旅游出行、出行距离在3~5km之间,认为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方式便利与安全的出行者倾向于选择该种模式。为了更好地推动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出行模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旅游景点周边的租赁自行车布点,增加自行车停车设施,推广公交与公共自行车服务整合的一卡通业务,发展慢行交通设施,开辟自行车专用道。研究结果对西安及其他城市鼓励倡导自行车出行具有参考价值。
杨柳王元庆李超
关键词:交通工程LOGISTIC模型
中国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气候影响分区方案被引量:28
2008年
为了了解中国气候条件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影响情况,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分析,认为影响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气候因素为:降水、高温以及冻融循环过程。降水与高温过程组合以及降水与冻融循环过程组合是影响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两个主要气候过程。针对这两个主要气候过程,构建了降水气温指数和降水冰冻指数,用于评价上述气候过程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降水气温指数和降水冰冻指数划分中国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气候影响分区是合理可行的;根据各个气候指数的工程意义和等概率原则,确定了分区界限,拟定了包含14个区的分区方案。
苗英豪王秉纲李超戈普塔
关键词:道路工程气候分区沥青路面水损害
区域道路交通安全变化测度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分析区域道路交通安全变化趋势,利用相关分析建立区域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原理,引入偏好信息,建立面向面板数据、只有非期望输出、权重受限的道路交通安全量化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定义道路交通安全变化测度因子,构建道路交通安全变化测度模型,分析西部地区2005年以来道路交通安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西藏、贵州、云南、宁夏等地道路交通安全提升效率较高;西藏、新疆、宁夏等地道路交通安全提升幅度较大。青海、甘肃2省道路交通安全提升效率和幅度均较差。
党晓旭王元庆吴洲豪刘圆圆李超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
陕北地区公路涎流冰病害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Midas/GTS数值模拟软件对实际工程几处病害严重路段边坡的渗流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水源、薄弱层对公路涎流冰病害形成及发育的影响,找出边坡开挖后边坡内部的渗流情况、坡面渗水位置、渗水大小和发展趋势。同时验证了在病害边坡坡顶处大断面开挖加渗井处理措施可以改变边坡内部渗流路径并达到坡体内部集水和坡顶表面截流的目的,为涎流冰病害防治提供了重要的设计依据。
李哲赵刘会李超张浩刘江田学军
关键词:公路建设薄弱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