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幼子

作品数:25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血吸虫
  • 19篇吸虫
  • 12篇日本血吸虫
  • 11篇钉螺
  • 11篇血吸虫病
  • 11篇吸虫病
  • 11篇虫病
  • 6篇吡喹酮
  • 6篇尾蚴
  • 6篇氯硝柳胺
  • 5篇毛蚴
  • 4篇抗药
  • 4篇抗药性
  • 4篇湖北钉螺
  • 3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同密
  • 3篇感染性
  • 3篇不同密度
  • 2篇血吸虫病防治

机构

  • 25篇江苏省血吸虫...
  • 2篇卫生部
  • 1篇南京市疾病预...
  • 1篇镇江市疾病预...

作者

  • 25篇李幼子
  • 24篇戴建荣
  • 22篇邢云天
  • 20篇梁幼生
  • 20篇李洪军
  • 20篇汪伟
  • 18篇魏剑英
  • 17篇曲国立
  • 6篇陶永辉
  • 6篇贾悦
  • 5篇钱科
  • 4篇王飞
  • 2篇洪青标
  • 2篇孙乐平
  • 2篇杨振坤
  • 1篇戴洋
  • 1篇许永良
  • 1篇高原
  • 1篇张伟
  • 1篇曲国力

传媒

  • 11篇中国血吸虫病...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海洋科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15篇2011
  • 4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不同密度和距离湖北钉螺易感性的实验观察
背景与目的:日本血吸虫病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而毛蚴感染钉螺,并在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则构成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必要环节。为探讨日本血吸虫毛蚴对不同密度、...
汪伟李洪军李幼子邢云天曲国立魏剑英戴建荣梁幼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湖北钉螺毛蚴
文献传递
一种杀螺、逸蚴实验杯
一种杀螺、逸蚴实验杯,属于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领域。它是由筛网、不锈钢圆圈形支架、圆柱形玻璃容器内部突起、圆柱形玻璃容器和刻度线组成。本装置可提高药物杀螺实验的效率,增加实验的稳定性;也可用于感染性钉螺尾蚴逸出实验,降低在制...
邢云天李幼子戴建荣贾悦王飞魏剑英
文献传递
钉螺对氯硝柳胺敏感性的研究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疾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约有血吸虫病病人2亿。我国主要流行日本血吸虫病,全国现有病人约32.58万,有螺面积37.4亿m2,现阶段该疾病仍...
李幼子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钉螺氯硝柳胺敏感性
文献传递
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评估我国在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发展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美国IslwebofScience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2000-2009年间SCIE收录的有关我国血吸虫病和血吸虫学方面的文献,分别对不同机构、著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学科分布、h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009年间我国发表血吸虫病和血吸虫相关文献527篇,分布于100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主要学科分布为寄生虫学,热带医学,公共、环境和职业卫生学.免疫学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国家、机构、作者发文量,还是被引频次及h指数,仍然存在差距。结论近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领域研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血防工作者需进一步提高血防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
汪伟戴建荣李洪军曲国立邢云天李幼子魏剑英梁幼生
关键词:WEB文献计量学血吸虫病血吸虫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的研究 Ⅰ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的研制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制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并探索其性能和预防牛感染日本血吸虫效果。方法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助溶剂、渗透剂、乳化剂等进行筛选,根据筛选结果配制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含量,并观察其稳定性。通过体外杀尾蚴试验和小鼠防护试验观察其防护效果。结果筛选获得的配方为:将1%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溶于18%二甲基亚砜助溶剂中,加入1%氮酮渗透剂和2%司盘乳化剂等混匀,再加入78%乙醇定量,制成1%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为金黄色均匀液体,含氯硝柳胺乙醇胺盐1%(W/W),pH7.4~7.8,冷、热贮稳定。尾蚴接触1.00mg/L喷雾剂,2min死亡率为100%;浓度为0.50mg/L时,5min死亡率为100%;浓度为0.10mg/L时,30min死亡率为100%;<0.05mg/L时对尾蚴无明显毒性。采用0.5ml1%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小鼠腹部进行喷洒,1、3d后在喷洒部位贴片法感染血吸虫,小鼠不被感染,防护率为100%;5d后小鼠保护率为40%,虫负荷下降率为65.87%;10d后小鼠100%感染血吸虫,保护率为0,但虫负荷下降率为51.98%;5d与10d时小鼠虫负荷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是一种液体牛用血吸虫病防护剂,理化性能稳定,具有快速杀灭血吸虫尾蚴和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作用。
戴建荣邢云天李洪军汪伟陶永辉曲国立李幼子魏剑英梁幼生
关键词: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血吸虫病尾蚴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吡喹酮抗药性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00~2009年吡喹酮抗药性研究状况。方法以美国ISI 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2000~2009年间SCIE收录的有关吡喹酮抗药性的文献,分别对不同国家、机构、著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学科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间共有吡喹酮抗药性文献212篇,分布于79种期刊,主要学科分布为寄生虫学(50.47%)、热带医学(32.08%)及公共、环境和职业卫生学(16.98%)。发文数量居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32.08%)、英国(19.81%)和瑞士(14.62%),总被引频次居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189次)、瑞士(1032次)和英国(645次)。发文量居前3位的作者分别为来自瑞士热带病研究所的Utzinger J(20篇)、Tanner M(18篇)和意大利国家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Cioli D(14篇),文献总被引频次居前3位的作者依次为Utzinger J、Tanner M和Cioli D,总被引频次分别达到565次、493次和358次。10年间,中国共发文30篇,总被引频次为622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肖树华10年间共发文13篇,总被引频次为329次,篇均被引频次达到25.31次。结论发达国家在吡喹酮抗药性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中国为推动吡喹酮抗药性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应进一步加大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研究的力度。
汪伟李洪军李幼子邢云天曲国立魏剑英戴建荣梁幼生
关键词:血吸虫病吡喹酮抗药性SCIENCE文献计量学
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的实验诱导
目的:实验研究在吡喹酮药物压力下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方法:取采自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湖滩现场和江苏省实验室传代的感染性钉螺实验室逸蚴,获得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从感染鼠肝脏分离成熟虫卵孵化毛蚴...
梁幼生李洪军戴建荣汪伟曲国立陶永辉邢云天李幼子钱科魏剑英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
文献传递
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连续给药及伍用治疗小鼠血吸虫病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连续给药或伍用治疗小鼠血吸虫病的效果,为日本血吸虫病病原学治疗提供药物配伍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腹部贴片感染法,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分别于感染后6~8 d(童虫期)和34~36 d(成虫期),以300 mg/kg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连续给药及3种药物等剂量配伍给药,在感染后50 d解剖小鼠,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在感染后6~8 d,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连续3 d单独给药和3种药物等剂量配伍给药,小鼠减虫率为79.5%~86.0%;减雌率为79.4%~8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感染后34~36 d给药,减虫率为73.8%~75.8%,减雌率为88.7%~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连续给药及伍用治疗小鼠血吸虫病效果无显著差异。
李洪军汪伟曲国立戴建荣陶永辉李幼子邢云天魏剑英梁幼生
关键词:血吸虫病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连续给药伍用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不同密度和距离湖北钉螺易感性的初步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为探讨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毛蚴对不同密度、不同距离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易感性,在现场环境下,采用20 000条新鲜孵化出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分别感染1、2、3、5 m处的湖北钉螺,每处钉螺分为5、10、50、100只/袋4个密度组,感染4 h后带回实验室饲养,8周后解剖观察钉螺感染情况。结果发现,距离1、2、3、5 m,密度5、10、50、100只/袋4个组钉螺感染率分别为7.06%、4.35%、2.47%和1.23%;4.55%、4.44%、4.11%和2.27%;2.62%、1.58%、1.29%和1.1%;2.36%、4.04%、2.73%和1.5%。研究表明,钉螺感染概率与距毛蚴投放的距离成反比;但是,未得出钉螺感染率与钉螺密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汪伟李洪军李幼子邢云天曲国立魏剑英戴建荣梁幼生
关键词:毛蚴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ⅩⅢ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的实验诱导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实验研究在吡喹酮药物压力下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方法取采自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湖滩现场和江苏省实验室传代的感染性钉螺实验室逸蚴,获得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从感染鼠肝脏分离成熟虫卵孵化毛蚴感染湖北钉螺,建立现场采集株和实验室传代株日本血吸虫小鼠钉螺实验室生活史循环。用定量尾蚴(40条/鼠)感染小鼠,感染35d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性诱导组:对照组小鼠感染后45d解剖收集肠系膜静脉和肝门脉静活虫体,计算虫负荷(条/鼠);抗性诱导组小鼠采用灌胃法一次口服亚治疗剂量吡喹酮进行治疗,服药22d后解剖收集肠系膜静脉和肝门脉静存活虫体。计算虫负荷(条/鼠)和减虫率,完成首轮诱导。取抗性诱导组小鼠肝脏,分离虫卵,实验室孵化出毛蚴重新感染钉螺,感染后的钉螺经25℃生化培养箱内饲养60~70d后,分离感染性钉螺并逸蚴,用成熟尾蚴感染小鼠,开始新一轮循环诱导。首轮诱导吡喹酮口服剂量为100mg/kg,后每循环2~3轮增加100mg/kg口服剂量。取完成8轮诱导后和未经诱导原代虫株的尾蚴感染小鼠,感染35d后分别采用300mg/kg和600mg/kg吡喹酮一次性灌胃治疗感染小鼠,服药后14d解剖感染鼠,收集活虫,计算各虫株减虫率,评价虫株经8轮诱导后对吡喹酮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在实验室内建立了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和湖南现场采集株2个虫株,并对其实施了8轮诱导。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在小鼠体内经第1轮口服100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为22.3%,第8轮口服300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为53.7%,减虫率随口服吡喹酮剂量增加而增加;湖南现场采集株在小鼠体内经第1轮口服100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为66.8%,第8轮口服300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仅为20.6%,减虫率随口服吡喹酮剂量增加而显著降低。未经吡喹酮诱导的江苏实
梁幼生李洪军戴建荣汪伟曲国立陶永辉邢云天李幼子钱科魏剑英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