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亮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病毒
  • 2篇原核表达
  • 2篇圆环病毒
  • 2篇支气管炎病毒
  • 2篇鸡传染性
  • 2篇鸡传染性支气...
  • 2篇感染性克隆
  • 2篇M基因
  • 2篇病毒变异
  • 2篇病毒变异株
  • 2篇传染
  • 2篇传染性
  • 2篇传染性支气管...
  • 2篇传染性支气管...
  • 1篇鸭胚
  • 1篇预防措施
  • 1篇山东株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同源性

机构

  • 6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王明亮
  • 5篇刁有祥
  • 5篇纪巍
  • 4篇马艳芳
  • 3篇孙法良
  • 3篇孙宁
  • 1篇张瑞平
  • 1篇孔义波
  • 1篇杜爱庆
  • 1篇吴焕荣
  • 1篇李宏梅
  • 1篇高继明

传媒

  • 4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793/B)M基因与2种截短M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鉴定被引量:5
2010年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推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变异株(793/B)M基因的抗原位点,应用DNAStar软件针对M基因及其抗原表位片段设计3对引物,PCR扩增并成功构建了M基因的pGEX6p-M和2种截短M基因的pGEX6p-M1,pGEX6p-M2原核表达质粒,SDS-PAGE检测分别在50000,32000,29000处有特异性表达条带,表明GST-M,GST-M1,GST-M2重组蛋白获得成功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GST-M和GST-M1重组蛋白能被鼠抗IBV(793/B)血清识别,而GST-M2重组蛋白不能被识别。GST-M与GST-M1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初步证实M蛋白存在抗原表位,这为进一步研究IBV(793/B)M蛋白的免疫原性和制备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重要依据。
孙宁李宏梅刁有祥孙法良王明亮马艳芳纪巍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原核表达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793/B)M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对793/B型IBV分离毒株TA03M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793/B型IBV的M基因由669bp组成,与GenBank已发表的15株IBV的M基因相比较,793/B型IBV的M基因在第4-15位发生了3-12个核苷酸的缺失,对应1-4个氨基酸的缺失,共有30多处点突变。与其他各毒株M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2%-93.6%,氨基酸同源性为82.1%-96.0%;进化分析显示TA03株与H52和IBN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793/B型IBVM基因(蛋白)在遗传变异和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孙宁刁有祥孙法良纪巍马艳芳王明亮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基因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2011年
利用PCR方法从临床疑似PMWS症状猪的脏器中扩增出1株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全基因组(1 767bp),命名为SDZQ-1,对其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21个PCV-2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结果为95.0%~99.7%。将2个SDZQ-1的全基因组序列正向串联连接入PUC19载体质粒中,成功构建了PCV-2双拷贝质粒。体外转染PK-15细胞,盲传5代后,用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结果构建的PCV-2克隆具有感染性。
王明亮刁有祥纪巍孔义波高继明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感染性克隆同源性转染
PCV-2山东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ORF2基因的原核表达
猪圆环病毒/(Porein circoviru,PCV/)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动物病毒之一,分为两型:PCV-1和PCV-2,二者都属于圆环病毒属。PCV-2被认为是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
王明亮
关键词:感染性克隆原核表达
文献传递
鼻气管鸟杆菌病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08年
鼻气管鸟杆菌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感染家禽和野鸟的呼吸道细菌病,主要表现为鸡和火鸡生长迟缓,产蛋率下降、高死亡率、单侧或双侧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胸膜炎、气囊炎。也常合并、继发新城疫病毒、大肠埃希菌和副鸡嗜血杆菌感染,从而引起急性死亡,危害很大,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病。文章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与病变、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王明亮刁有祥纪巍张瑞平杜爱庆马艳芳
关键词:鼻气管鸟杆菌流行病学预防措施
一株经鸭胚传递的鸭副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2010年
从表现疑似副黏病毒症状的1日龄雏鸭和死亡鸭胚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HA、HI和病毒中和反应鉴定为副黏病毒,命名为SDFCH株。按常规方法测得SDFCH株的生物学毒力指标MDT、ICPI和IVPI分别为56.6 h、1.78和2.59,鸭胚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5,表明SDFCH株为副黏病毒强毒株。用分离病毒对11日龄鸭胚和7日龄雏鸭攻毒,孵化出的雏鸭和攻毒的雏鸭均出现明显的剖检变化。根据GenBank中NDV 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了鸭源Ⅰ型禽副黏病毒(APMV-1)SDFCH株的F基因。与已发表副黏病毒F基因相关序列对比结果表明:SDFCH株与鸭、鹅源副黏病毒的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6.4%-98.0%之间,而与Lasota株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4.4%和87.9%。表明该毒株相对于传统的Lasota株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纪巍刁有祥王明亮马艳芳孙宁孙法良吴焕荣
关键词:F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