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海
- 作品数:112 被引量:58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 地塞米松磷酸钠脂质体经兔结肠粘膜的体外Ussing chamber渗透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观测并评价载药脂质体经结肠粘膜渗透的特点。方法制备地塞米松磷酸钠(DSP)脂质体,采用体外Uss-ing chamber 实验法,考察DSP经时经兔结肠粘膜的累积透过量及在粘膜内的分布量。结果和DSP溶液比较,DSP脂质体能延缓和减少DSP经结肠粘膜的透过量。DSP脂质体的表观渗透系数(×10-6,cm/s)为31.95±7.65,和DSP溶液(88.61±18.61)比较,具有显著差异。透过实验120 min和300 min时,DSP脂质体在结肠粘膜中的分布量均明显高于DSP溶液。结论和DSP溶液比较,DSP 脂质体在治疗局部结肠炎时,可能具有更小的毒性,更高的疗效,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 李国锋陈建海杨静郭丹任非王春霞侯连兵
- 关键词:地塞米松磷酸钠脂质体结肠粘膜体外抗炎药
-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对药用载体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体外采用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溶血试验,体内采用皮下和肌肉内埋植载体的炎症反应试验。结果该载体对细胞属无毒级,无溶血性,在动物体内埋植3个月后载体降解,周围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结论所制备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杨西晓陈建海郭丹
- 关键词: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药物载体生物相容性
- MM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作用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MMC-PBCA-MNPS)胶体溶液对裸鼠人肝癌模型的靶向治疗效果.方法:建立了30只裸鼠人肝癌模型的裸鼠,以给药不同被随机分为6组(n=5),各组分别在尾iv生理盐水(对照组),MMC生理盐水和MMC-PBCA-MNPS胶体溶液,给予MMC-PBCA-MNPS胶体溶液又被分为施加磁场组和不施加磁场组.治疗结束后摘取肿瘤分别称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在肿瘤部位施加4950Gs的外磁场,iv给药5次即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瘤质量抑制率为73.9%(低剂量)、84.2%(中剂量)、88.6%(高剂量),在肿瘤部位不施加磁场的瘤重抑制率为54.0%(中剂量),高于MMC生理盐水组(27.6%,P<0.05).病理结果也证明了上述结果.结论:MMC-PBCA-MNPS)胶体溶液结合体外磁场可显著提高MMC的抗瘤效果,且毒副作用明显减低.
- 任非陈建海陈志良许军
- 关键词:人肝癌细胞靶向治疗
- 菌蚀型功能材料的合成与生物降解被引量:4
- 2007年
- 设计与合成一种菌蚀型功能材料,探讨在模拟结肠环境下,材料降解性能与化学结构关系。用对甲基丙烯酰胺偶氮苯(BMAAB)为偶联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为共单体,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P(HEMA-MAA-MMA)]无规偶氮聚合物。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手段进行化学结构测定。测定该材料溶胀性能,建立体外厌氧条件下模拟结肠环境模型,用GPC凝胶色谱法、DSC差热分析法与SEM扫描电镜法。比较聚合物降解前后分子量、热性能与形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材料溶胀指数Q随材料中HEMA-MAA含量增加而增大。材料在模拟结构内容液环境中,降解程度与材料中亲水组分含量直接相关。该材料具有菌蚀功能,有望作为结肠靶向给药系统载体。
- 陈建海陈清元沈家瑞
- 关键词:偶氮聚合物溶胀性能生物降解
- 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明胶微粒的构造形态与性能被引量:2
- 2000年
-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 -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PHBV )与天然明胶 (Gel)为基材 ,以安定 (DZP)原药为模药 ,分别采用 O/ W、W/ O/ W、O/ W/ O,单乳化与双乳化溶剂蒸发法技术 ,制得 3种不同结构形态微粒 (微球与微囊 ) ,微粒平均粒径为 30~ 40μm;探讨几种制备参数对微粒内、外部形态结构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3种类型微粒内部与外部不同结构形态 ;测试了 3种类型微粒释药性能 。
- 陈建海S.S.Davis陈志良
- 关键词:明胶微粒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壳聚糖胶囊的制备和体外释药特性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制备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冻干粉剂壳聚糖胶囊 ,并对其体外释药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将rhG CSF冻干粉剂装入壳聚糖胶囊中 ,再以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P)包裹胶囊 ,用氮兰四唑蓝 (MTT)比色法测定其在人工胃液及小肠液中的体外释放性能。将荧光素钠 (FS)作为模型化合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 ,以激发波长 470nm、发射波长 5 13nm荧光检测FS壳聚糖胶囊在人工大肠液中的体外释放性能。用扫描电镜法评价壳聚糖胶囊在大肠内容物中的降解作用。结果 :在人工大肠液中壳聚糖具有明显降解作用。rhG CSF壳聚糖胶囊在人工胃液 (2h)和人工小肠液 (6h)内累积释药量为 (15 .5± 6 .5 ) % ,n =6。而在人工大肠液中 ,FS壳聚糖胶囊 4h释药基本完全。结论 :用HPMCP包膜的rhG CSF壳聚糖胶囊具有潜在的结肠靶向释药特性。
- 李国锋陈建海郭丹陈泽洪侯连兵周志涛
- 关键词:结肠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壳聚糖胶囊体外释药特性
- 地塞米松磷酸钠脂质体壳聚糖胶囊的结肠定位释药与吸收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利用壳聚糖作为载体将地塞米松磷酸钠(DSP)脂质体冻干粉剂导向结肠并探索载药脂质体经结肠黏膜吸收分布的规律性。方法用二次乳化法,经正交试验来筛选DSP脂质体的配方。测定脂质体的包裹率和载药量,观察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大小分布。建立HPLC测定DSP浓度的方法。制备DSP脂质体冻干剂,将其装入壳聚糖胶囊中,再以HPMCP包裹胶囊。分别给大鼠口服各种DSP制剂,测定经时血药浓度和结肠组织中分布量,计算药物的相对靶向释药指数(DDI)。结果用二次乳化法制备DSP脂质体时,平均包裹率为5482%,载药量为867%,粒径分布在120~265nm之间,平均粒径为178nm;口服给药时,和DSP粉剂壳聚糖胶囊或DSP溶液剂比较,DSP脂质体冻干剂壳聚糖胶囊被吸收入血的程度最低,而经时在结肠局部的分布程度最高。DSP壳聚糖胶囊结肠DDI分别是DSP溶液的2918和DSP壳聚糖胶囊的228。结论DSP脂质体冻干剂壳聚糖胶囊较DSP粉剂壳聚糖胶囊对结肠局部组织具有更好的定位释药作用和局部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 李国锋陈建海任非杨西晓郭丹杨莉王新亚李治军侯连兵陈志良
- 关键词:地塞米松磷酸钠壳聚糖胶囊脂质体结肠定位释药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银杏内酯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 2008年
- 目的优化银杏内酯AB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GAB-LSLN)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热融-匀质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辅料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注射用大豆磷脂用量、Myrj59用量3因素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从复相关系数上看,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优化条件制备的GAB-LSLN平均粒径为169.5nm,包封率为92.3%,载药量为5.1%。结论优选的GAB-LSLN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包封率高,可用于生产。
- 刘旻陈建海董芙蓉刘园
- 关键词:银杏内酯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 银杏酮酯-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建立银杏酮酯-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的总黄酮苷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45∶55),检测波长368nm,流速:1 mL·min^-1;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鉴别包合物。结果槲皮素在2132μg·mL^-1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山奈素在0.960μg.mL-1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异鼠李素在0.19μg·m^L-1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r=0.999 8。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100.4%、99.3%,RSD分别为1.3%,1.4%,0.63%。红外光谱法能有效鉴别包合物。结论本法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参考标准。
- 赵建彬陈建海
- 关键词:银杏酮酯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包合物
- 丝裂霉素C磁性纳米球对肝细胞L-02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MMC-MPBCA-NP)、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MPBCA-NP)和磁流体(MF)以及MMC对正常人肝细胞株(L-0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MC-MPBCA-NP、MPBCA-NP、MMC、MF对L-0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MTT比色法测定MMC-MPBCA-NP、MPBCA-NP、MF、MMC对L-0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除MF外,MMC-MPBCA-NP、MPBCA-NP、MMC对L-02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MMC-MPBCA-NP、MPBCA-NP、MMC对L-02细胞的增殖均表现浓度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与空白组相比MMC、MMC-MPBCA-NP、MPBCA-NP细胞毒性随之增加。结论上述药物对L-02细胞的增殖的影响:MF>MPBCA-NP>MMC-MPBCA-NP>MMC。MMC-MPBCA-NP和MMC表现增殖抑制作用同时改变L-02细胞的细胞周期,MPBCA-NP表现增殖抑制作用但不改变L-02细胞的细胞周期。
- 任非杨西晓陈建海
- 关键词:L-02细胞MTT比色法细胞增殖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