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 作品数:36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对大鼠RPE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在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原钒酸钠(SOV)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PTP的3种典型亚型PTP1B、PTP-LAR及PTEN在大鼠RPE细胞中的表达;SOV与培养液共培养RPE细胞为实验组,正常RPE细胞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TP1B、PTP-LAR及PTEN基因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α-SMA在细胞中表达的改变。结果PTP1B在非融合和融合大鼠RPE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明显表达,PTP-LAR在非融合细胞中以细胞核膜表达为主,而在融合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PTEN未见明显表达。SOV孵育后PTP1B、PTP-LAR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1),PTEN mRNA表达量很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发现,随着SOV浓度的增加α-SMA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1),表达明显增强,其在细胞内的分布状态也有明显改变。结论PTP1B、PTP-LAR在体外培养的大鼠RPE细胞中有明显表达,SOV可明显抑制其作用并调节α-SMA的表达和分布。
- 杜兆东李颖胡运韬罗莉莎马志中
- 关键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视网膜色素上皮原钒酸钠
- ABCA1及MTP基因多态性对辛伐他汀调脂效应的影响
- 目的:研究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R2K/)和微粒体甘油三脂转运蛋白/(MTP-Q3H/)基因多态性对患者血脂异常水平和辛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降脂效应个体化差异的遗传学机制。
...
- 李颖
- 关键词:辛伐他汀药物基因组学ATP结合盒转运子A1
- 文献传递
- 圆锥角膜的光密度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使用Pentacam对圆锥角膜和健康角膜的光密度进行测量,比较健康角膜与不同等级圆锥角膜的透明度。方法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对照组(30例30眼正常角膜)以及圆锥角膜组(36例36眼圆锥角膜)的光密度,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分别测量0~2 mm、2~6 mm、6~10 mm、10~12 mm直径范围的前层(120μm)、后层(60μm)以及中间层的角膜光密度。使用Amsler-Krumeich分级方法对圆锥角膜进行分级,对比不同等级光密度差异。分析圆锥角膜光密度与厚度、陡峭K值的相关性。结果总直径的全层角膜光密度圆锥角膜组(17.96±3.23)和对照组(17.39±1.9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但是在0~2 mm直径范围内的前层、中层、全层,2~6 mm直径范围内的前层以及总直径的前层中,圆锥角膜组的光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按照圆锥角膜等级分组,对照组角膜光密度与轻度圆锥角膜组各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对照组角膜光密度与中度圆锥角膜组0~2 mm直径范围内的前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圆锥角膜在0~2 mm直径范围内各层光密度较对照组、轻度圆锥角膜组、中度圆锥角膜组均显著增高(均为P<0.05),在2~6 mm直径范围和总直径的前层、中层和全层与其余三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圆锥角膜组的陡峭K值与0~2 mm直径范围的总角膜光密度显著相关(P<0.05)。圆锥角膜组的角膜顶点以及角膜最薄点的厚度与光密度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相比正常角膜,轻度圆锥角膜光密度不发生改变,中度圆锥角膜光密度增高主要发生于角膜前层0~2 mm直径范围内,重度圆锥角膜光密度增高主要发生于角膜前层0~6 mm直径范围内和角膜中层2 mm直径范围内,而且圆锥角膜光密度随疾病发展而增高。角膜光密度是圆锥角膜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可以用来检测圆锥角膜发病进�
- 杨丹谷天瀑李颖林伟平厉娜魏瑞华
- 关键词:圆锥角膜光密度PENTACAM透明性
- MMPs和TIMPs与甲状腺癌被引量:2
- 2005年
-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多发内分泌肿瘤,肿瘤转移、复发是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许多研究证实,两者间的失衡在此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对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了解二者在甲状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并能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判断良恶性提供一些新的依据。
- 李颖江昌新
- 关键词:MMPSTIMPS甲状腺癌肿瘤转移复发
- 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85例乳头状癌和59例滤泡癌中MMP-9、TIMP-1、VEGF和TGFβ—1的表达。结果MMP-9、TIMP-1、VEGF、TGFβ—1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体现于阳性率和阳性强度两方面。乳头状癌在MMP-9、TIMP-1、VEGF和TGFβ—1的表达阳性率(83.5%、81.2%、90.6%和75.3%)和强度均低于或相近于滤泡癌(93.2%、86.4%、89.9%和78.O%)。乳头状癌中有转移组的四种免疫学指标表达均高于无转移组;滤泡癌低分化型组在MMP-9、VEGF、TGFβ-1的表达均高于高分化型组,仅TIMP.1阳性率与阳性强度则显示相反表达。提示随两种癌分化程度的下降和出现转移MMP-9、TIMP—1、VEGF、TGFβ-1表达逐渐增高呈正相关关系,而且两种癌的VEGF、MMP-9表达均高于TIMP-1、TGFβ-1,后两者的阳性强度相对较低。结论综合检测MMP-9、TIMP—1、VEGF和TGFβ—1四种免疫学指标,对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分化、浸润、转移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王婷江昌新李颖刘欣
- 关键词:腺癌乳头状腺癌滤泡状
- 停戴角膜塑形镜期间角膜前表面形态恢复情况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屈光度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2 a后停戴不同时间角膜前表面形态的恢复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近视防控门诊就诊且配戴角膜塑形镜2 a的8~14岁近视患者60例(60只右眼)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根据近视度数分为A组(等效球镜度数≤-2.00 D)、B组(等效球镜度数为>-2.00^-4.00 D)、C组(等效球镜度数为>-4.00^-6.00 D),分别在停戴角膜塑形镜1周、2周、1个月观察患者角膜前表面形态,包括平K值(FK值)、陡K值(SK值)和平均K值的恢复情况,同时观察眼轴长度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A组角膜FK值、SK值、平均K值在停戴2周后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角膜FK值、SK值、平均K值在停戴1个月后基本恢复至戴镜前水平;C组停戴1个月后FK值、SK值、平均K值与戴镜前相比,差异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中央角膜厚度在停戴2周后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的眼轴长度,停戴2周与停戴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停戴1个月与停戴2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停戴1个月后,A组、B组、C组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分别增长了(0.43±0.36)mm、(0.35±0.21)mm和(0.36±0.29)mm。结论不同屈光度停戴后角膜参数恢复到戴镜前水平所需时间不同;短时间停戴未见眼轴长度明显增长。
- 周佳林伟平刘桂华李颖厉娜粘红魏瑞华
-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眼轴长度
- 云南省高海拔农村多民族聚居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调查云南省贡山县高海拔农村多民族聚居区4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方法以云南省贡山县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全身及眼病史、身高、体质量、职业、日照时间、高血压、家庭年收入及全面的眼部检查。晶状体混浊程度依据LOCSⅢ进行分类和定义。将收集数据进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116人(应答率90.3%)接受了全面眼病检查及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日照时间、家庭收入、高血压及傈僳族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年龄、职业和高血压是核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年龄、职业和家庭经济收入是后囊下白内障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与白内障患病率相关,通过改善体力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公共卫生干预,以期预防和降低该地区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 边领斋刘巨平魏瑞华李筱荣赵少贞华宁王铁成李颖任新军梁娟邹媛媛赵小云刘文洁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病率
- 三种不同辐照度的460~480nm波长光对SD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健康成年sD大鼠视网膜对波长为460~480nm的蓝光照射的耐受性。方法实验研究。选取健康6周龄sD雄性大鼠7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和实验组(18组,每组4只)。选取460~480nm波长照射光,以辐照度0.6、1.5、10.0W/m2分别照射实验组动物3h和12h,于光照后4、24h和3d处死动物并取视网膜。通过HE染色、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SD大鼠视网膜全层组织结构改变,并检测各层细胞凋亡情况及Mtiller细胞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对不同取材时间各光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问神经节细胞数日比较采用LSD-t检验分析。结果当光辐照度为0.6W/m2,光照时间为3h或12h时,大鼠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均未见损伤。当光辐照度为10.0W/m2,光照时间为3h或12h时,大鼠视网膜各层均有损伤,以光感受器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为主,同时内核细胞层Mtiller细胞亦有损伤,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凋亡,凋亡于光照后4h开始,24h达到最强。当光辐照度为1.5W/m2,光照3h时,大鼠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未见损伤;光照12h时,大鼠视网膜各层可观察到轻微损伤改变,程度较光辐照度为10.0W/m2组明显减轻。无论光照时间为3h或12h,光照结束后3d取材时,各组神经节细胞数目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6、1.5、10.0W/m2组光照时间为3h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日分别为(41.42±0.17)、(40.58±0.50)、(40.92±0.32)、(22.83±0.79)个;F=1305.86,P=0.000;0.0、0.6、1.5、10.0W/m2组光照时间为12h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分别为(41.42±0.17)、(40.83±0.69)、(41.08±0.17)、(22.75±0.83)个;F=1095.78,P=0.0001。辐照度为10.0W/m2组的神经节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孟昭君陈晓勇张晶李颖王薇
- 关键词:视网膜辐射耐受性昼夜节律SPRAGUE-DAWLEY
- 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离的改良及其MMP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索和优化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评价RPE细胞的存活状态及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表达,为相关眼底疾病的研究提供细胞来源。方法采用改良的三步酶消化法分离大鼠RPE细胞,并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生长曲线评价不同培养代数的RPE细胞的增殖活力。免疫荧光检测CRALBP和角蛋白表达鉴定RPE细胞,并观察不同培养代数RPE细胞中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RPE细胞可呈梭形、六角形,并维持RPE细胞特征性蛋白CRALBP和角蛋白表达,但细胞内色素成分随着细胞分裂和传代次数的增多逐渐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MMP9和MMP10在第1代和第3代RPE细胞中均表达阳性,且表达强度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应用改良的三步酶消化法可以成功的分离培养大鼠RPE细胞,并在第1代和第3代RPE细胞维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MMP9和MMP10的阳性表达。体外培养的大鼠RPE细胞为研究视网膜相关疾病提供了细胞模型。
- 黄琛李颖陈晓勇许永根张纯王薇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培养
- 双通道视觉分析系统评估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视觉质量和眼内散射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使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器OQAS-Ⅱ对8~16岁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视觉质量和眼内散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患者中随机选取8~16(12.03±2.56)岁32例患者,屈光度为-1.00^-5.75(-3.77±1.78)DS,散光度数为0^-1.50(-0.45±0.57)DC。患者在配戴塑形镜前、配戴后7 d、1个月、3个月分别接受OQAS检查,包括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截止频率、客观散射系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不同对比度下OQAS值(OV100%、OV20%、OV9%、OV平均)。OQAS检查视觉质量时统一使用4 mm瞳孔直径。结果 MTF截止频率配戴前为30.13±11.45,配戴后7 d为23.33±6.58,1个月为22.52±7.11;OV100%配戴前1.01±0.29,配戴后7 d为0.81±0.21、1个月0.85±0.18;OV20%配戴前1.06±0.33,配戴后7 d为0.87±0.22、1个月0.89±0.20;OV9%配戴前1.14±0.37,配戴后7 d 0.88±0.23、1个月0.92±0.22;OV平均配戴前1.07±0.32,配戴后7 d为0.85±0.21、1个月0.89±0.21;OSI配戴前0.84±0.85,配戴后7 d 1.25±0.75、1个月1.26±0.90,均有升高(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后3个月和配戴前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配戴后3个月时MTF截止频率30.59±5.23、OV100%0.98±0.24、OV20%1.04±0.27、OV9%1.10±0.32、OV平均1.04±0.27、OSI 0.71±0.36,均为P>0.05)。配戴前后MTF截止频率与眼轴长度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初期视觉质量下降,表现为MTF截止频率和各对比度下OQAS值下降,OSI升高。配戴塑形镜后3个月视觉质量逐渐恢复到配戴前水平。
- 谷天瀑魏瑞华林伟平厉娜李颖赵少贞张红梅
-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视觉质量调制传递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