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南

作品数:27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安阳地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11篇白血
  • 11篇白血病
  • 10篇急性
  • 8篇骨髓
  • 6篇髓系
  • 6篇髓系白血病
  • 6篇急性髓系
  • 6篇急性髓系白血...
  • 5篇肿瘤
  • 5篇疗效
  • 4篇增殖
  • 4篇增殖性
  • 4篇骨髓增殖
  • 4篇骨髓增殖性肿...
  • 3篇血小板
  • 3篇贫血
  • 3篇文献复习
  • 3篇疗效分析
  • 3篇老年

机构

  • 27篇安阳地区医院
  • 3篇河南护理职业...

作者

  • 27篇张晓南
  • 21篇孟君霞
  • 19篇陈杰甫
  • 18篇武永强
  • 17篇栾春来
  • 16篇唐广
  • 12篇何孜岩
  • 3篇王升
  • 1篇刘敏
  • 1篇张琰
  • 1篇孙李凌
  • 1篇陈院朝
  • 1篇唐光
  • 1篇张长江

传媒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_(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6例临床观察
2015年
目的探究CD56+表达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随机分为CD56+组与CD56-组,各16例。对两组临床生物学特征、诱导缓解率、缓解时间及复发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CD56+组有7例高白细胞血症,CD56-组有3例高白细胞血症;CD56+组有13例髓外浸润,CD56-组有9例髓外浸润。CD56+组诱导缓解达CR约占56.25%,复发率68.75%,平均缓解时间为(4.2±2.1)个月,与CD5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非常容易患高白细胞血症与髓外浸润,且缓解率低,缓解期间短,复发率较高,预后差。
栾春来孟君霞何孜岩唐广张晓南陈杰甫
关键词:高白细胞血症髓外浸润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患者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AML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探究影响患者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60例老年AML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诱导缓解组与姑息治疗组,诱导缓解组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A组,30例)与低剂量组(B组,22例)。姑息治疗组为支持治疗(C组,8例)。3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期(OS)分别为28、21、3个月,诱导缓解组患者共34例接受治疗之后完全缓解,缓解率为65.38%;姑息治疗组患者未出现完全缓解的病例。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CT-CI评分,PS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清LDH水平过高,患者的治疗方式及染色体核型均有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结果,这些因素是否能作为影响患者预后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还需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和讨论。结论老年AML患者仍然可以通过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情况,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武永强何巧玉孟君霞陈杰甫栾春来张晓南唐广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老年
维奈克拉联合用药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4年
目的探究维奈克拉(VEN)联合用药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老年AML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s)用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反应性。结果研究中初治患者占比较高,有51例,另31例为经治患者,初治患者中33例(64.71%)患者接受VEN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其余18例(35.29%)患者接受VEN联合地西他滨治疗,而经治组中25例(80.65%)接受VEN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其余6例(19.35%)患者接受VEN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完全缓解患者共39例,占比47.56%,不完全缓解患者19例,占比23.17%,部分缓解患者5例,占比6.10%,总体反应率为76.83%,微小残留病阴性率为37.80%。患者随访时间为2~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截至2023年4月30日,82例患者中62例(75.61%)存活,8例(9.76%)死亡,另有2例(2.44%)患者失访。患者≥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80%,其中初治患者发生率为94.12%(48/51),经治患者发生率为96.77%(30/31)。结论接受VEN联合用药治疗的老年AML患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唐广武永强张晓南陈杰甫孟君霞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78例初诊诊断为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布、首发症状、血常规、血管事件发生率、基因学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采集和整理。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布、症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检出情况;比较突变阳性组和突变阴性组患者的WBC计数、Hb水平、PLT计数;统计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基因突变阳性患者较基因突变阴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增高的现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5.128;P<0.05)。结论骨髓增殖性疾病以中老年多见,临床发病表现多样。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发病类型和血象指标有关。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类型与血栓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武永强何巧玉孟君霞陈杰甫栾春来张晓南唐广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50例易感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合并肺部感染组和未合并肺部感染组,每组50例。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症等一般资料,以及化疗情况、血浆清蛋白(ALB)水平、肺部感染临床特征、致病菌分布等,对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合并肺部感染组患者中分离病原菌31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再次为鲍曼不动杆菌,最后为肺炎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等。晚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早中期患者,ALB<35 g/L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ALB≥35 g/L患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有并发症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化疗情况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为晚期、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并发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包括晚期、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并发症等,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武永强何巧玉孟君霞陈杰甫栾春来张晓南唐广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肺炎疾病易感性LOGISTIC模型
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
2017年
目的:提高对伴嗜酸粒细胞(EO)增多的血液肿瘤认识及探索治疗方法。方法:报道伴EO增多的血液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结果: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LL/EO),有发热、骨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后死于脑出血;1例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髓系肿瘤,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心功能不全表现,予糖皮质激素后好转,之后检查染色体t(5;12)改变,予伊马替尼后病情控制;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伴嗜酸粒细胞增多,有贫血、感染及皮疹表现,予DA方案联合化疗。结论:伴EO增多的血液肿瘤诊断多样,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有一定难度,尽快明确诊断,做到对因治疗。
孟君霞陈杰甫栾春来武永强何孜岩张晓南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糖皮质激素伊马替尼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状况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状况。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患儿74例,观察并记录患儿复发情况及不同时间、部位复发患儿的生存率。结果早期复发30例,生存率为43.33%,中位生存时间为(5.71±1.39)个月;中期复发24例,生存率为58.33%,中位生存时间为(13.48±2.07)个月;晚期复发20例,生存率为85.00%,中位生存时间为(21.33±3.86)个月。单独骨髓复发52例,生存率为55.77%,中位生存时间为(10.34±1.26)个月;单独髓外复发10例,生存率为80.00%,中位生存时间为(23.17±4.15)个月;骨髓联合复发12例,生存率为58.33%,中位生存时间为(11.45±1.36)个月。早期复发患儿中单独骨髓复发23例(76.67%),单独髓外复发1例(3.33%),骨髓联合复发6例(20.00%);中期复发患儿中单独骨髓复发18例(75.00%),单独髓外复发3例(12.50%),骨髓联合复发3例(12.50%);晚期复发患儿中单独骨髓复发11例(55.00%),单独髓外复发6例(30.00%),骨髓联合复发3例(15.00%),且复发患儿中男性居多,初诊年龄更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初诊年龄大、早期复发和单独骨髓复发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高危因素。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以早期复发和单独骨髓复发为主,此类患儿预后较差,而晚期复发和单独髓外复发患儿的生存情况良好。
张晓南孟君霞栾春来陈杰甫唐广何孜岩武永强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复发生存率
环孢素联合AT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38例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观察环孢素联合AT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针对38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环孢素联合ATG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好转(P<0.05);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为42.1%,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为73.7%。不良反应虽多,但经积极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环孢素联合AT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
张晓南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环孢素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新诊断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症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甲强龙治疗,对照组应用甲强龙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3、7、14、28天,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第7、14天,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第28天,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可用于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对帮助患者顺利度过严重出血的危险期有积极作用。
唐广张晓南武永强陈杰甫陈院朝王升张琰孟君霞
关键词:重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6年
目的 提高对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ALPS)的认识.方法 对1例AL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确诊为ALPS,经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病隋好转.结论 ALPS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及时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发现双阴性T细胞(DNT)对诊断非常重要.
孟君霞武永强栾春来唐广何孜岩张晓南陈杰甫王升
关键词:FAS基因双阴性T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