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梅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 LAAS)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水平与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burden, CAB)的相关性及其对LAAS的预测作用。
方法连续纳入LAA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水平。根据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评价CAB。采用单变量分析比较2组间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循环EPCs水平与LAAS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LAAS患者141例和对照者100名。病例组高血压(65.9%对51.0%;χ2=5.443,P=0.020)、糖尿病(27.0%对16.0%;χ2=4.035,P=0.045)的患者构成比及收缩压[(139.1±11.1)mmHg对(131.6±15.7)mmHg;t=3.549,P=0.003;1 mmHg=0.133 kPa]和空腹血糖[(5.8±2.1)mmol/L对(5.2±2.0)mmol/L;t=2.344,P=0.020]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循环EPCs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3(3~32)个/ml对31(7~59)个/ml;Z=3.913,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循环EPCs水平下降(优势比2.632,95%可信区间1.412~4.907;P=0.002)是LAAS的独立危险因素。CAB〉3分组EPCs水平显著低于1分组[5(2~19)个/ml对22(9~43)个/ml;Z=3.338,P=0.01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PCs水平与CAB呈显著负相关(r=-0.257,P=0.002)。
结论循环EPCs水平降低是LAA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EPCs水平与CAB呈显著负相关。
- 李传游汤银燕丁彩霞江雪梅胡丹张兰坤李婷婷朱羽佳肖婧姜寒盛蕾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卒中动脉粥样硬化
- 踝肱指数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踝肱指数(ABI)异常和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但关于ABI水平与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异常ABI(≤0.9)和CMB发生及分布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187例。根据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CMB阴性组115例和CMB阳性组72例(CMBs阳性)。根据CMB部位,又分为单纯脑叶组20例,深部CMB组24例,混合CMB组28例。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BI≤0.9与CMB的发生及分布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中ABI≤0.9者57例(30.5%)。与CMB阴性组ABI≤0.9发生率比较,CMB阳性组显著升高(22.6%vs 43.1%,P=0.003)。ABI水平和CMB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r=-0.211,P=0.00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示:ABI≤0.9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CMB(OR=2.363;95%CI:1.181~4.729)、深部CMB(OR=3.434;95%CI:1.283~9.187)及混合CMB(OR=2.837;95%CI:1.098~7.333)的危险因素。结论 ABI下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较易发生CMB,尤其是深部CMB。
- 李传游肖婧丁彩霞汤银燕江雪梅朱羽佳胡丹张兰坤姜寒盛蕾
- 关键词:踝肱指数脑梗死脑微出血
-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理论依据,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拓宽思路。[方法]本文系统回顾总结了古今医家论治中风的文献,探讨中医学对中风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综...
- 江雪梅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方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34例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按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降低NIHSS评分,增加平均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期脑梗死恢复期,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改善血流动力学。
- 江雪梅盛蕾张兰坤胡丹过伟峰
-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中西医结合疗法益气养阴活血方血流动力学NIHSS评分
- 胼胝体梗死:临床与影像学特征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经颅脑M刚证实的胼胝体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胼胝体梗死占所有脑梗死患者的1.04%(7/671),其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典型表现包括观念运动性失用(42.9%)、额叶步态(28.6%)和异己手综合征(14.3%),可伴有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和认知损害等症状。MRI共检出胼胝体病灶8个,以体部多见(62.5%),其次为压部(25.0%)和膝部(1愿,12.5%)。额叶(57.1%)、基底节区(42.9%)和枕叶(42.9%)常同时被累及。弥散张量成像显示,1例患者胼胝体体部和膝部纤维连接中断。6例患者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以椎动脉狭窄最多见(66.7%),其次为大脑前动脉(50.0%),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较少见(均为33.3%)。结论胼胝体梗死发生率低,动脉粥样硬化是致病关键,其临床表现多样,与梗死部位有关。
- 盛蕾胡丹肖婧张兰坤胡君王立李传游丁彩霞江雪梅汤银燕朱羽佳姜寒凌志香杨小燕
- 关键词:脑梗死胼胝体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