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锦强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学成
  • 1篇药渣
  • 1篇异甘草苷
  • 1篇止痒
  • 1篇止痒作用
  • 1篇质谱联用
  • 1篇色谱
  • 1篇树脂
  • 1篇水苏糖
  • 1篇苏糖
  • 1篇糖类
  • 1篇糖类成分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液
  • 1篇萃取
  • 1篇酰胺树脂

机构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华源安徽...

作者

  • 6篇杨锦强
  • 3篇杨念云
  • 3篇郑云枫
  • 3篇黄利
  • 2篇朱立静
  • 2篇葛婷
  • 1篇彭国平
  • 1篇张旭阳
  • 1篇崔小兵
  • 1篇于生
  • 1篇魏娟花
  • 1篇吴啟南

传媒

  • 2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佩兰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ez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技术,对佩兰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质谱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佩兰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1-O-β-D-吡喃葡萄糖基-(2 S,3 S,4 R,8 E)-2-[(2'-R)-2'-羟基棕榈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化合物1),1-O-β-D-吡喃葡萄糖-(2 S,3 S,4 R,8 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化合物2),蒲公英甾醇(化合物3),蒲公英甾醇乙酸酯(化合物4),2-O-β-D-吡喃葡萄糖基反式肉桂酸(化合物5),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化合物6),尿嘧啶(化合物7),3,5-二羟基苯甲酸(化合物8)。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脑苷脂类化合物。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佩兰中分离得到。
杨锦强杨念云吴啟南
香樟叶挥发油的止痒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香樟叶挥发油的止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氨基吡啶诱导小鼠瘙痒模型,2,4-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探讨香樟叶挥发油的止痒作用。[结果] 4-氨基吡啶瘙痒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香樟叶挥发油高、低剂量10 min内舔体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香樟叶挥发油高剂量组小鼠血清白三烯B4(LTB4)和5-羟色胺(5-HT)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香樟叶挥发油各组对白细胞介素-4(IL-4)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病理检查显示模型组出现大量炎细胞,香樟叶挥发油高、低剂量组未见炎细胞,挥发油低剂量组真皮层轻度增厚。2,4-二硝基氟苯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香樟叶挥发油高剂量组小鼠血清LTB4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香樟叶挥发油各组对IL-4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香樟叶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止痒作用,降低瘙痒小鼠血清中5-HT和LTB4的量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杨锦强杨念云
关键词:挥发油止痒作用
HPLC-ELSD同时测定丹参注射液中4种糖类成分的含量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建立丹参注射液中果糖、葡萄糖、甘露三糖和水苏糖4种糖类成分的HPLC-ELSD分析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250mm×4.6mm,5μm)色谱柱,乙腈-水(67∶33)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mL·min-1;ELSD漂移管温度90℃,载气为空气,载气流量为3.0L·min-1;柱温为35℃。结果:果糖、葡萄糖、甘露三糖和水苏糖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75.6~1878,233.0~1165,228.4~1142,300.2~1501μ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4%,103.9%,103.1%,100.9%,RSD分别为2.18%,3.45%,2.56%,2.71%。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重现性好、简便等优点,可用于丹参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黄利葛婷夏蕴琼杨锦强郑云枫朱立静刘将
关键词:HPLC-ELSD丹参注射液糖类
多指标测定优化聚酰胺树脂分离甘草苷的工艺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聚酰胺树脂静态、动态吸附及解吸附试验,以甘草苷、异甘草苷及甘草酸3种成分为考察指标,研究优化了甘草中甘草苷的分离工艺,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药液pH 7.0,药液中甘草苷质量浓度1.296 g·L-1,上样体积3 BV,吸附后的树脂分别以水,10%,20%,30%乙醇(各3 BV)进行洗脱,收集20%乙醇洗脱部分,回收溶剂。结果显示,在此工艺条件下分离获得的提取物中异甘草苷、甘草酸等杂质成分含量较低,甘草苷纯度由4.86%提升到88.5%。该方法简单可行,获得的甘草苷提取物纯度较高,可为甘草苷的工业化分离制备提供依据。
郑云枫杨锦强魏娟花黄利彭国平
关键词:甘草聚酰胺树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
香樟果挥发性成分不同提取方法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及其对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并比较固相微波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樟果中挥发性成分效果,并研究香樟果挥发性成分对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微波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GC-MS法分析和鉴定,并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采用对照法研究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对神经细胞的活性。结果 2种方法提取的香樟果挥发性化学成分有差异。利用固相微波萃取从香樟果中分析鉴定出26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β-侧柏烯(16.07%)、樟脑(14.31%)、3-蒈烯(13.70%)、桉叶油醇(11.53%)和莰烯(5.09%);利用水蒸气蒸馏从香樟果中分析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黄樟素(19.81%)、桉叶油醇(9.68%)和芳樟醇(5.88%)。香樟果挥发油质量浓度为100μg/m L时能增强神经细胞活性。结论 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香樟果挥发油成分,主要成分差异较大,可根据目标产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提取方法。同时,固相微波萃取法提取香樟果挥发性成分,集萃取、进样于一体,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对香樟果的质量控制有应用价值。
杨锦强杨念云于生崔小兵郭舒臣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
一种从丹参废弃药渣中制备水苏糖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丹参废弃药渣中提取制备水苏糖的方法,是将丹参废弃药渣采用水提取,离心分离去除不溶性杂质后,采用树脂脱盐脱色,再经超滤除蛋白,纳滤去除无机盐,再经喷雾干燥制备水苏糖粉末。
黄利杨锦强葛婷郑云枫朱立静张旭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