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萍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2篇分子
  • 2篇分子模拟
  • 1篇电子性质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氧酸盐
  • 1篇有机胺
  • 1篇疏水
  • 1篇疏水性
  • 1篇酸盐
  • 1篇拮抗剂
  • 1篇钼酸
  • 1篇钼酸盐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金属
  • 1篇泛函
  • 1篇泛函理论

机构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作者

  • 4篇苏忠民
  • 4篇王建萍
  • 2篇胡冬华
  • 2篇邵琛
  • 1篇孙家锺
  • 1篇李锦莲
  • 1篇颜力楷
  • 1篇杨国春
  • 1篇关威
  • 1篇桑园美
  • 1篇丛莎
  • 1篇温世正
  • 1篇刘艳杰
  • 1篇孙秀云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六钼酸盐有机胺杂化衍生物与SARS-CoV 3CL^pro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六钼酸盐有机杂化衍生物潜在的抗SARS病毒活性.3CLpro主蛋白酶是冠状病毒复制和转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功能蛋白,因此采用SARS-CoV 3CLpro作为靶标进行抗SARS病毒的药物设计.使用InsightⅡ软件包中的Biopolymer,Discover 3,Profile-3D和Affinity等模块,研究POMs/3CLpro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和作用性质.研究其能量变化规律,探讨了多酸化合物对SARS病毒可能的抑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OMs与3CLpro在酶的催化活性位点处有较强的结合力.形成的复合物主要以静电相互作用相结合,氢键相互作用对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对于POMs/3CLpro复合物,有机胺基团取代的POMs所带负电荷比未取代体系的高,比3CLpro的结合能更高,这与POMs的相关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吻合.
邵琛王建萍杨国春苏忠民胡冬华孙家锺
关键词:SARS多金属氧酸盐
[M6-nMonO19]q-(M=W,Nb,Ta)的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MMoO](M=W,Nb,Ta)的电子性质和成键特征。键能分析表明,[WMoO]中Mo=O的键能小于W=O键,与W=O相比,Mo=O易于断裂。[WMoO]与有机胺反应得到单取代[WMoO(...
桑园美颜力楷温世正丛莎关威王建萍苏忠民
文献传递
4-苄基哌啶类拮抗剂选择性识别hCCR3的分子模拟被引量:2
2010年
以牛视网膜紫质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为模板,参考定位突变实验数据,采用配体支持同源模建(Ligand-supported homology modeling)方法构建了拮抗剂键合(Antagonist-bound)的人类趋化因子受体hCCR3和hCCR1的三维结构模型.将一系列1,4-二取代哌啶类拮抗剂分别对接进优化后的hCCR3和hCCR1模型中,以配体在hCCR3中的结合自由能理论值对-lgIC50值进行线性回归,确定性系数r2为0.94.分析对接结果发现,配体主要通过疏水芳香作用与hCCR3结合,而4-苄基哌啶类拮抗剂对hCCR3产生选择性的主要原因在于配体的哌啶环与hCCR3中Tyr255(TM7)的苯酚侧链产生面对面的范德华作用,而且hCCR3中处于结合口袋的EL2区的疏水性也为拮抗剂对hCCR3的选择性做出了贡献.
李锦莲王建萍胡冬华邵琛苏忠民
关键词:疏水性分子模拟
CO_2在H-STI分子筛中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GCMC)研究了CO2分子在H-STI分子筛中的吸附.计算得到的吸附热和实验温度下吸附等温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预测了CO2分子在H-STI分子筛中的吸附性质.
刘艳杰王建萍孙秀云苏忠民
关键词:分子筛CO2分子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