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英
- 作品数:47 被引量:426H指数:11
- 供职机构:淮海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局限曲霉产β-葡聚糖酶发酵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研究了局限曲霉(Aspergillusrestrictus)QY-003产β-葡聚糖酶的条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大麦粉,氮源为硫酸铵;最适初始发酵pH为6.0;最适接种量为每瓶1ml孢子悬液(孢子悬液的浓度为2.5×107cell/ml);最适的发酵温度为32℃;500ml三角瓶发酵液的装量为80ml;发酵周期为72h,酶活达到1898.52u/ml,比初始的产酶水平提高了3倍。
- 孙玉英王瑞明关凤梅郭利美
- 关键词:Β-葡聚糖酶发酵特性发酵温度
- 壳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
- 从连云港海滩晒虾蟹壳的泥土里筛选出一株产壳聚糖酶能力较高的菌株S-1。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EU817042)鉴定,初步认定该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 孙玉英张继泉王淑军
- 文献传递
- 一种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及其表达基因和应用。几丁质脱乙酰基酶BcCDA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BcCDA表达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利用该基因构建的工程菌株可以高效的分泌表达...
- 张继泉桂天书孙玉英王婧相建海
- 文献传递
- 一种高效分泌表达异源蛋白的载体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中表达载体,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分泌表达异源蛋白的载体及其应用。高效分泌表达异源蛋白的编码信号肽为SEQID NO.1中碱基序列所示。高效分泌表达异源蛋白的载体,含有一条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为...
- 张继泉孙玉英相建海
- 文献传递
- 微生物壳聚糖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概述了壳聚糖酶产生菌、理化性质、分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孙玉英张继泉王淑军
- 关键词:壳聚糖酶理化性质
- D-氨基葡萄糖酶法生产工艺优化
- 通过离心分离法从Microbacterium sp.OU01的发酵液中分离到内切壳聚糖酶(Chi N)和外切β-D-氨基葡萄糖苷酶(Chi X)的混合液,利用该混合酶液水解壳聚糖制备D-氨基葡萄糖,本文探讨了反应温度、p...
- 孙玉英张继泉王淑军
- 关键词:壳聚糖酶D-氨基葡萄糖酶促反应
- 海洋壳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 2011年
- 从采自连云港连岛海域的海泥中通过透明圈平板筛选法(以胶体壳聚糖为唯一碳源)筛出28株壳聚糖酶产生菌,经过复筛,选取了其中产酶能力最高的菌株为目的菌株,其酶活力达到3.89U/mL。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将该菌初步鉴定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
- 朱明孙玉英张继泉莫照兰
- 关键词:壳聚糖酶交替假单胞菌
- 水解玉米秸秆微细结构分析的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通过对各种玉米秸秆样进行扫描电镜分析 ,发现了玉米秸秆在水解过程中其结构变化的原因 。
- 张继泉王瑞明关凤梅孙玉英
- 关键词:水解玉米秸秆扫描电镜纤维素酶饲料
- 吸附交联法和包埋法固定化混合酶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对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Microbacteriumsp.OU01进行发酵,制得粗酶液(壳聚糖酶和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混合液),采用吸附交联法及包埋法对其进行固定,研究其固定化的最优条件和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游离混合酶液的最佳pH为5.6,最适反应温度为50℃。吸附交联法固定化酶的最佳条件为:戊二醛体积分数5.0%,加酶量15mL(49.51U/mL),固定化时间6h。该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60℃。包埋法固定化酶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10g/L,CaCl2质量浓度15g/L,加酶量为1mL(50.35U/mL)/5mL质量浓度10g/L海藻酸钠,固定化时间20min。该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50℃。固定化酶酶解壳聚糖所得产物中含D-氨基葡萄糖,说明粗酶液中的壳聚糖酶和外切-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被同时固定。通过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吸附交联固定化酶更适于工业化应用生产D-氨基葡萄糖。
- 孙玉英张继泉
- 关键词:壳聚糖酶固定化酶
- 一株中华绒螯蟹幼体益生菌的筛选及其种属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单株细菌感染中华绒螯蟹Ⅰ期溞状幼体的方法筛选出2株病原菌,它们对幼体的72 h致死率为100%;获得有益菌1株,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中华绒螯蟹Ⅰ期溞状幼体的变态率近50%,该菌株有望成为中华绒螯蟹幼体的益生菌株。根据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将其初步鉴定为节杆菌属的一种。
- 朱明莫照兰阎斌伦陈静孙玉英夏振强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幼体细菌致病菌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