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滟波
- 作品数:23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电影《白毛女》视觉形象的“再编码”与意义生产
- 2021年
- 电影《白毛女》改编自同名歌剧剧本,基本保留了文本的故事情节、人物设置及故事走向,但是,"白毛女"形象在社会公共空间中的视觉传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歌剧文本所展示的恐怖的"疯女人"群像逐渐趋向富有阶级表意的"演员的脸"。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源于延安黑白木刻与电影彩色海报之间的媒介差异,实质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方式各有不同的视觉叙事和话语表达,隐含着丰富而复杂的意涵。
- 贺滟波
- 关键词:《白毛女》视觉形象电影海报
- 穿行在影像世界中的德勒兹——从德勒兹对柏格森的四个注解看其电影理论
- 2011年
-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主要是在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加以注解并深入阐发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涉及运动、运动影像及其三个变体、回忆与梦幻、现在尖点与过去时面四个论题。在四评柏格森的过程中,德勒兹重新认识电影并建立了一种以时间—影像为核心的电影哲学观,他宣称电影影像是一类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并将"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的哲学美学概念运用于电影的分析中,建构了一种对于影像符号的"再符码化"构想,德勒兹的这些理论主张对审视中国当代国产贺岁片具有一定的学理意义和现实意义。
- 贺滟波何志钧
- 关键词:德勒兹运动影像
- 莫言小说中的病态隐喻被引量:3
- 2013年
- 莫言小说中的神秘意象、奇诡想象带有病态化审美趋向,这历来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莫言小说中的病态化审美倾向是民族集体文化心理积淀而成的一种审美范畴,同时也表征了鲁迅沉痛批判国民性的小说精神的遗失。另外,莫言在文人商品化的过程中,对"写什么"、"为谁写"、"给谁看"问题的矛盾之处也成为其病态化审美倾向的渊源。
- 贺滟波
- 关键词:小说精神
- 跨界传播:京剧的动漫化生存——以《锁麟囊》的改编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如同相声、小品、越剧、评书等传统的曲艺形式,京剧也正在面临动漫化的生存现实,这已然成为新时期以来最重要的文艺现象之一。从京剧《锁麟囊》的动漫化改编过程来看,动漫与京剧的结缘既有其历史根源,也有其现实需求。京剧文本改编为动漫形态,介于可改编与不可改编之间,故而,动漫京剧呈现出重技术而轻艺术、重模仿而轻创造的尴尬处境。
- 贺滟波
- 关键词:《锁麟囊》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全媒体时代”佛教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态势——煤都“大同”的复古转身被引量:3
- 2012年
- 在数字化时代,多样化的媒介形态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佛教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多层级的佛教旅游文化消费群体需要培植,与媒介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变化相关的拟态环境也需要重塑,以满足于日益增长的佛教旅游文化的信息需要;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的使用,也促成了佛教旅游文化产业由传统的文化产业模式转化为创意产业模式的必然选择。
- 贺滟波
- 关键词:数字化创意
-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国产贺岁片被引量:3
- 2010年
- 在当今消费文化语境中,贺岁片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贺岁片的成功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影像因素是贺岁片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同时,贺岁片在中国大陆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主要呈现为两种类型的矛盾:贺岁片的既定价值定位和消费文化中多元价值观的矛盾,贺岁片生成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实际质量的匮乏。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是否应该取消"贺岁片"这一概念?在贺岁片品牌价值的厘定中,如何构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互动平台,寻找两种文化的契合点。
- 贺滟波
- 关键词:消费文化悖谬
- 德勒兹与鲍德里亚:两种影像思维
- 2013年
- 学界一提起"仿像"便自然想到鲍德里亚,然而,"仿像"理论在德勒兹的思想中也占据重要地位。鲍德里亚主要立足于社会学领域,传承了麦克卢汉、列斐伏尔、德波等人对消费社会现象的认识,更加侧重技术层面,而德勒兹主要以哲学立场为视点,颠覆柏拉图主义、拒斥再现理论,更为侧重学理层面。可以说,德勒兹的仿像更为彻底。虽然二人遵循的是两种不同的影像思维逻辑,但二人都基于后现代主义立场,在"一"与"多"传统命题的框架内重新认识"仿像",考察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
- 贺滟波
- 关键词:仿像消费社会
- 德勒兹与马克思:两种生产逻辑
- 2013年
- 德勒兹与马克思的相遇,经历了一个从排斥拒绝到理解接受并进而推进其思想的过程。像马克思一样,德勒兹也从社会形态来思考文化生产,即原始的辖域机器——野蛮的独裁机器——文明的资本主义机器分别以纹身(烙印)、文字(法律)、公理三种方式控制欲望生产(文化生产)。德勒兹的块茎生产方式主要指的是欲望之流解码之后的状况,而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则是树状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二者在思维方式、文本意义解读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 贺滟波
- 德勒兹·文学·疾病
- 2012年
- 在德勒兹的著作中,哲学家的名字和文学家的名字总是如影随形,这不仅是德勒兹个人的写作风格,也是他致力于"批评与临床"计划的一种策略。"生命"作为德勒兹文学理论的内核,不仅具有医学意义,更具有哲学意义,即文学是关乎健康的事业。同时,德勒兹将疾病与文学作品结合起来一同考察,建构了文学症候学的批评方法。
- 贺滟波
- 关键词:德勒兹文学疾病生命
- 作为方法的“集体创作”:从民间传说到红色经典歌剧《白毛女》被引量:2
- 2022年
- 20世纪40年代,延安“鲁艺”以集体创作的方式将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白毛仙姑”改编为歌剧《白毛女》。这一文本生产机制涉及先主题后文本生产、创作集体的优化配置、合作型创作组、反复“实验”和党组织的“介入”这五个元素。左翼文学的写作传统、延安时期文艺大众化的政治要求以及自身的优越性等,共同促成了歌剧《白毛女》采用集体创作方式进行文本再生产。
- 贺滟波
- 关键词:《白毛女》民间传说话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