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慧芳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断层
  • 1篇地震
  • 1篇断层参数
  • 1篇断层活动
  • 1篇断层活动性
  • 1篇形变
  • 1篇玉树地震
  • 1篇支护
  • 1篇施工工序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同震形变
  • 1篇土质边坡
  • 1篇雷达差分干涉...
  • 1篇滑移线
  • 1篇合成孔径雷达...
  • 1篇房屋
  • 1篇边坡
  • 1篇边坡支护
  • 1篇SAR数据
  • 1篇D-INSA...

机构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3篇周慧芳
  • 1篇罗毅
  • 1篇张景发
  • 1篇乔正
  • 1篇胡乐银
  • 1篇许文龙

传媒

  • 1篇土工基础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青海玉树地震的InSAR数据同震形变场模拟与参数反演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2010年4月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这次地震(震中33.2°N 96.6°E,Ms=7.1)是由甘孜-玉树断层的强烈活动引起。甘孜-玉树断裂带大部分分布于青海-西藏高原,北西走向。该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共同组成了巴颜喀拉地块的南边界,二者在甘孜附近成左阶错列分布。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和卫星图像、航片解译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利用D-InSAR(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得了玉树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继而得到了地震引起的LOS向的地表位移和发震断层的大致位置。通过对玉树地震同震形变场的分析得到本次地震的动力学特征为明显的左旋走滑。另以同震形变场和发震断层的初始模型,模拟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同时通过边界元反演方法得到了断层的特征参数。反演得出的结论和野外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周慧芳张景发胡乐银罗毅
关键词:玉树地震同震形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断层参数
基于D-InSAR技术的地震形变场数值模拟及断层活动性研究
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数值模拟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地震成因和前兆机理,以及地震形变等研究领域中。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地球介质的不均匀性,以及岩石物理性质的多样性等,给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准确研究地震形变和应力演化带来了困难。为了...
周慧芳
关键词:D-INSAR技术数值模拟断层活动性
上覆房屋的松散土质边坡极限分析及设计施工
2011年
针对武汉青王路两侧上覆房屋松软土质边坡,利用极限平衡法对其进行了分析,根据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支护设计,并对施工作业流程提出要求,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乔正周慧芳许文龙谢琳琳
关键词:滑移线边坡支护施工工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