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彦彦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组织工程支架
  • 1篇脂肪干细胞
  • 1篇软骨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皮肤
  • 1篇细菌
  • 1篇细菌纤维
  • 1篇细菌纤维素
  • 1篇纤维素膜
  • 1篇纳米细菌
  • 1篇壳多糖
  • 1篇克隆
  • 1篇果胶裂解酶
  • 1篇干细胞
  • 1篇高温
  • 1篇DSM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陈彦彦
  • 3篇王宗良
  • 3篇周余来
  • 3篇石毅
  • 2篇贾原媛
  • 1篇王苹
  • 1篇贾士儒
  • 1篇郑敬彤
  • 1篇颜炜群
  • 1篇从登立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壳多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的制备壳多糖细胞外基质网架的方法,考察该基质网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壳多糖溶于乙酸,搅拌成均匀泡沫状,冷冻铸型制成海绵状多孔基质网架。利用光镜、电镜等方法测定该网架的孔径和空孔率。分别应用该网架构建复层组织工程皮肤和组织工程软骨。结果:制备的壳多糖网架外观呈多孔海绵状,光镜下观察有大小不等的孔隙;扫描电镜下观察,网架错综相连成许多网孔,孔径为83~136μm,平均孔径为110μm,平均三维空孔率为78%。构建的复层组织工程皮肤具有与天然皮肤极为相似的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贴附于网架生长、增殖,形成连续的细胞层,细胞层数增多明显,并分泌角质样物质和基质样物质,网架逐渐降解。软骨细胞在网架上贴附、增殖良好,并分泌细胞外基质;组织学观察有新生软骨组织形成。结论:制备的壳多糖细胞外基质网架具有一定的孔径和空孔率,适于细胞贴附生长和增殖,将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陈彦彦陈昕王宗良赵雷石毅周余来颜炜群
关键词:壳多糖皮肤软骨
高温果胶裂解酶CbP13的克隆及性质表征
果胶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及多种微生物中,包括果胶裂解酶、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酯酶等,其中果胶裂解酶通过β-氧化作用直接使高度甲酯化的果胶内部糖苷键断裂,不需要果胶酯酶脱甲酯化作用,在果胶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果胶裂解酶在饲料...
刘丽萍陈彦彦周余来张作明
关键词:果胶裂解酶DSM
纳米细菌纤维素膜的表征与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利用木醋杆菌静态培养法制备的由纳米纤维组成的细菌纤维素膜具有超细的三维网络结构和适当的孔隙率.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发现, 细菌纤维素膜具有极为精细的纳米网络结构, 冻干膜的孔径约为0.6-2.8 μm; 纤维素带宽度约为50~80 nm. 采用湿重与浮重结合法测定烘干膜和冻干膜的孔隙率分别约为70%和90%. 由于细菌纤维素含有大量的羟基, 故烘干膜表现出极好的透湿性. 将细菌纤维素膜分别与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进行复合培养, 并将成纤维细胞和细菌纤维素膜的复合物进行裸鼠皮下移植实验. 结果显示, 移植的复合物很好地融入了裸鼠正常皮肤, 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在细菌纤维素表面形成连续的细胞层, 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正常. 以上结果表明, 细菌纤维素膜非常适合细胞贴附和增殖, 表现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有望成为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王宗良贾原媛石毅从登立陈彦彦贾士儒周余来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支架
大鼠脂肪干细胞与细菌纤维素膜的复合培养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国外一些研究表明细菌纤维素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国内在这方面的报道非常少。目的:以大鼠脂肪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考察其与细菌纤维素复合培养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09/2008-08在吉林大学药学院生物工程实验中心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细菌纤维素膜由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制备,材料的平均孔径为0.6-2.8μm,孔隙率为90%。方法:取3周龄Wistar大鼠腹股沟部脂肪垫,以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大鼠脂肪干细胞,采用含有体积分数为0.1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3.0×10^8L^-1的密度种植于细菌纤维素膜上,采用含有体积分数为0.1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分别于培养的不同时间取细胞-材料复合物,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生长于细菌纤维素膜上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体外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形态。②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脂肪干细胞在细菌纤维素膜上的生长情况。③免疫荧光染色标记蛋白-CD29在复合物上脂肪干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体外原代培养72h的脂肪干细胞以长梭形为主,7d后梭形细胞逐渐增多融合,细胞对数生长期为第3-9天。细胞-支架复合物在培养第10天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可见细胞呈单层生长于细菌纤维素膜表面,细胞与细菌纤维素膜接触紧密,未见深入细菌纤维素膜内部生长的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标记蛋白-CD29在细菌纤维素膜上的脂肪干细胞有特异性表达。结论:生长于细菌纤维素膜上的脂肪干细胞不仅能够增殖,而且仍然保持着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郑敬彤石毅贾原媛王宗良陈彦彦周余来王苹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