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诚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血管植入物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
  • 2篇血液相
  • 2篇血液相容性
  • 2篇植入
  • 2篇植入物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外
  • 2篇细胞外基质
  • 2篇相容性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基质
  • 2篇胞外基质
  • 1篇蛋白
  • 1篇血管再狭窄
  • 1篇血管支架
  • 1篇血小板影响
  • 1篇再狭窄

机构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篇黄楠
  • 3篇陈诚
  • 2篇吴熹
  • 2篇陈俊英
  • 2篇李全利
  • 2篇万国江
  • 1篇赵安莎
  • 1篇沈振亚
  • 1篇宋杰
  • 1篇李鸿雁

传媒

  • 1篇功能材料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内皮细胞在涂层心血管植入物表面的生长:模似仿生性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基质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冠状动脉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显著解决了支架内再狭窄,但是,支架内晚期及超晚期血栓带来新的难题加快支架内皮化,预防血栓形成成为研究的关键。目的:观察内皮细胞在经刻蚀并构建仿生的生物活性表面,整合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金属钛表面的生长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7-08/2009-01在西南交通大学先进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杂交犬6只,体质量15~20kg,纯钛(99.997%)为西安宝鸡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产品,切割成5mm×5mm×2mm圆片试样。方法:在已刻蚀的钛表面通过自组装技术构建胶原-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膜蛋白抗体为组分的多层膜作为涂层组;未涂层的钛为未涂层组。成年杂交犬6只,涂层组样品置入右侧股动脉,未涂层组置入左侧股动脉内,获得2h,15d,3个月的样品。主要观察指标:乳酸脱氢酶实验测定黏附血小板的数量;酶联免疫法测定GMP-140以检测黏附血小板激活程度;扫描电镜观察黏附血小板的形貌;采用SysmexCA-600凝血仪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扫描电镜观察植入物在不同时间点,内皮细胞在其表面的生长;免疫荧光法观察置入2h的试片表面分化成熟的内皮细胞,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结果:①乳酸脱氢酶实验显示涂层样片的乳酸脱氢酶值比未涂层显著减少,说明涂层钛可以减少血小板的黏附(P<0.05)。②黏附血小板激活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涂层上黏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显著小于未涂层上的表达(P<0.05)。③扫描电镜可见涂层钛表面黏附血小板形貌的变形程度小于未涂层钛。④涂层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分别是(134.2±13.3),(34.2±5.7)s;未涂层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分别是(44.9±2.3),(17.3±2.4)s,可见涂层的凝血时间显著延长(P<0.05)。⑤扫描
宋杰李全利万国江陈诚吴熹赵安莎黄楠
关键词:内皮细胞血管再狭窄血管支架
钛表面自组装牛血清白蛋白以控制血小板粘附行为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将牛血清白蛋白通过自组装方法组装到钛表面,以改善其血液相容性。首先,用氢氧化钠活化钛,得到有活性羟基且带负电荷的多孔表面,然后浸入带正电荷的聚赖氨酸溶液,最后浸入带负电荷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自组装前后表面形貌变化,通过傅立叶红外漫反射(FTIR)检测各步处理层表面基团变化,通过视频接触角观察各步处理后钛表面接触角变化,通过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评价自组装前后表面血液相容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组装到钛表面后,血小板的粘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钛表面的血液相容性显著改善。
陈诚陈俊英李全利黄楠
关键词:自组装牛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血液相容性
血小板影响内皮细胞在心血管植入物表面生长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索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在心血管植入物表面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材料钛(Ti)和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碳(LTIC)分别制成试片作为A、B组,钛片表面涂层肝素(He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祖细胞抗体(CD34)-胶原(Col)作为C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验法测定试片表面黏附血小板的量,GMP-140试验测定试片表面血小板被激活的量;试片表面黏附的血小板作扫描电镜(SEM)观察,记录其形貌。取3只动物犬左右股动脉分别置入A组及C组试片,另3只犬左右股动脉内分别置入B组及C组试片,3个月后取出试片,SEM观察其表面内皮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C组黏附血小板的量和激活血小板的量均少于A组与B组(均P<0.05),A、B组黏附的血小板形貌有明显变形并有伪足。3个月后动物体内取出的试片SEM观察,A、B组表面未见到内皮细胞生长,C组表面有排列整齐成熟的内皮细胞。结论内皮细胞必须在无血凝的条件下生长,减少血小板的黏附与激活以及构建具有抗凝作用的细胞外基质是内皮细胞在心血管植入物表面生长增殖的关键。
李鸿雁沈振亚黄楠吴熹陈俊英万国江陈诚
关键词:血小板内皮细胞血液相容性细胞外基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