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佩

作品数:25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褐变
  • 4篇鲜切
  • 4篇教学
  • 4篇共轭亚油酸
  • 4篇采后
  • 3篇亚油酸
  • 3篇植物乳杆菌
  • 3篇乳杆菌
  • 3篇食品
  • 3篇抗氧化
  • 3篇黄冠梨
  • 3篇果皮
  • 3篇果皮褐变
  • 3篇感官
  • 2篇亚油酸异构酶
  • 2篇乳酸
  • 2篇乳酸菌
  • 2篇上线
  • 2篇苹果
  • 2篇贮藏

机构

  • 18篇山东农业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山东营养源食...
  • 1篇山东省果树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烟台市农业科...

作者

  • 25篇刘佩
  • 10篇王庆国
  • 7篇何国庆
  • 6篇阮晖
  • 5篇彭勇
  • 4篇石晶盈
  • 4篇沈生荣
  • 4篇周倩
  • 3篇徐欣欣
  • 3篇王璇
  • 2篇马鎏镠
  • 1篇刘舒
  • 1篇李宁阳
  • 1篇孙燕霞
  • 1篇李广存
  • 1篇郭萌萌
  • 1篇阮辉
  • 1篇金玉红
  • 1篇侯汉学
  • 1篇李大鹏

传媒

  • 6篇食品科学
  • 6篇农学学报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饮食科学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山东农业教育
  • 1篇保鲜与加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9t11-和t10c12-共轭亚油酸抗癌和影响脂质代谢的异同被引量:9
2010年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组位置和构象异构体的总称,异构体c9t11-CLA和t10c12-CLA或二者的协同作用赋予了CLA的许多生理功能,比如抗癌、降低体脂含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异构体c9t11-CLA和t10c12-CLA在结构及来源上存在一定差别——由于双键位置的不同,t10c12-CLA异构体比c9t11-CLA异构体更容易氧化;而在生理功能上二者也有差异——c9t11-CLA异构体的主要作用是抗癌,而t10c12-CLA则是降低体脂、血脂等,大量单一异构体的体外实验研究表明二者在抗癌及脂肪代谢的调节上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
刘佩沈生荣阮辉刘琦何国庆
关键词:抗癌作用脂肪代谢
回温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及影响游离氨基酸代谢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解决低温贮藏后马铃薯鲜切褐变的问题,采用20℃下回温处理20天探讨其对鲜切马铃薯褐变、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氨基酸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温处理显著抑制了鲜切马铃薯的褐变,抑制了PPO和POD活性,降低了切前初始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其中游离酪氨酸、缬氨酸、丝氨酸回温后及切后均显著低于对照;鲜切后贮藏前期,游离天冬氨酸、丙氨酸显著降低,游离甘氨酸显著升高;回温及鲜切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由此表明,回温处理通过抑制马铃薯PPO和POD活性,影响游离酪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的含量,提高脯氨酸并降低MDA含量,显著抑制了低温贮藏鲜切马铃薯的褐变。
徐鑫姚尧王庆国刘佩
关键词:马铃薯鲜切褐变游离氨基酸
赖氨酸和精氨酸复配处理对鲜切苹果褐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以红富士苹果为原料,研究了两种碱性氨基酸复配结合对鲜切苹果的褐变控制技术。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确定赖氨酸和精氨酸复配的最佳条件,初步探讨了其对鲜切苹果浆液pH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赖氨酸和精氨酸复配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0%赖氨酸+1.0%精氨酸,20℃下浸泡处理10 min。鲜切苹果经处理后在2~4℃的低温条件下贮藏,可保持初始感官品质达4 d;赖氨酸和精氨酸复配可显著提高鲜切苹果浆液pH,且对于抑制PPO活性有很好的效果,进而显著抑制褐变的发生。
刘佩孙燕霞古雪萍韩梦林王庆国
关键词:鲜切苹果褐变赖氨酸精氨酸
脱落酸处理对采后‘黄冠’梨品质及果皮褐变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为解决‘黄冠’梨采后低温储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的问题,开发控制果皮褐变的稳定的、简单易行的新技术,采用5μg/L的脱落酸(ABA)浸泡处理‘黄冠’梨,探讨采后ABA预处理对梨果皮细胞抗氧化防护体系、低温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未经ABA处理)相比,AB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褐变率、抑制了果皮酚类物质尤其是单体儿茶素的消耗和PPO酶的活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POD酶、APX酶以及果皮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了MDA含量,能够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且食用感官综合品质在储藏和货架期间均优于对照。研究表明,采后‘黄冠’梨经ABA预处理,可以诱导性地增强果皮抗氧化防护体系,抑制PPO酶活和酚类物质消耗而降低低温储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的发生。
刘佩王璇王庆国刘同信徐欣欣
关键词:脱落酸果皮褐变多酚感官品质
超表达StCYS1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酶促褐变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探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子基因StCYS1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及块茎酶促褐变的影响,本研究以超表达StCYS1和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MDS’植株为材料,对植株光合指标、根系发育、产量及块茎褐变情况、PPO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本研究发现,与野生型马铃薯植株相比,超表达株系的光合能力显著提高,根系更加发达,产量更高。与野生型相比,超表达株系块茎的酶促褐变减轻,PPO活性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游离酪氨酸含量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超表达StCYS1株系显著提高了马铃薯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了根系和植株发育,进而提高了马铃薯块茎的产量,超表达StCYS1有效提高了马铃薯块茎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了游离酪氨酸含量,显著抑制了马铃薯的酶促褐变。
刘敏敏李广存刘士扬董田田王庆国刘佩
关键词:马铃薯超表达生长发育酶促褐变
甘薯贮藏期间抑芽防腐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为控制甘薯贮藏期间的发芽和腐烂,保持甘薯贮藏品质,采取乙烯、1-MCP、CIPC、ABA、咯菌腈、热水等多种处理手段,利用统计学、化学染色等方法研究甘薯抑芽和防腐控制技术。结果表明,与1-MCP、ABA、CIPC处理等相比,乙烯处理能更有效控制甘薯的发芽,并且乙烯和1-MCP处理不影响愈伤,但乙烯、CIPC、ABA均加重了甘薯的腐烂。甘薯长期贮藏期间,腐烂率和腐烂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综合来看,贮藏7个月,防腐效果较好的处理是29℃愈伤+1-MCP、咯菌腈、咯菌腈+58℃热空气、600μg/L咯菌腈浸蘸,腐烂率在10%以下。贮藏到9个月,防腐效果最好的处理是29℃愈伤+1-MCP。试验为进一步提高甘薯贮藏品质提供了参考。
彭勇王雪姣马玉荣刘佩石晶盈王庆国
关键词:甘薯贮藏抑芽防腐技术
疫情下《葡萄酒化学》线上教学的“变”与“不变”
2020年
为了顺利进行《葡萄酒化学》线上教学的实施,在确保教学内容完整性、课堂纪律不松懈、课堂笔记不能丢、课程思政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等传统课堂优势不“变”的前提下,展开线上教学的“变化与调整”,通过对线上教学平台的学习、比较和联合使用,尝试线上教学条件下“课堂翻转”的新模式、加强师生课上、课下多途径互动、交流与答疑,以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刘佩李大鹏
关键词:线上教学师生互动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学功能及健康意义被引量:52
2009年
主要讨论了共轭亚油酸(CLA)混合物和单一异构体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免疫调节等各种疾病预防方面的一些最新动物或体外试验研究;一些最新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CLA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鉴于食物来源的CLA含量较低、化学合成法副产物较多,微生物合成目前成为获得CLA的有效途径之一。
刘佩沈生荣阮晖何国庆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调节生物合成
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lp15-2-1产共轭亚油酸发酵条件被引量:5
2010年
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15-2-1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CLA)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接种量、培养温度、初始pH值、培养时间、亚油酸添加时间、亚油酸质量浓度。采用响应面Box-Benhnken试验设计,建立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亚油酸质量浓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所得植物乳杆菌发酵产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参数为:温度30℃、亚油酸质量浓度0.21mg/mL、初始pH6.3,此条件下,CLA得率为44.77μg/mL,CLA理论得率为45.326μg/mL,转化率为21.32%,与优化前转化率7.78%相比,有了很大提高。
周倩刘佩马鎏镠阮晖何国庆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植物乳杆菌响应面法
高等学校“葡萄酒化学”课程“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1年
为了进一步解决高等学校“葡萄酒化学”传统教学及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遵循OBE理念“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持续改进”的原则,进行了“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及实践,通过梳理课程知识体系,重整线上教学资源以及制定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计划,设置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创新性人才的目标。
刘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