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峰
- 作品数:4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莺歌海盆地流体垂向输导体系及其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被引量:9
- 2014年
- 垂向输导体系主控下的热流体活动是莺歌海盆地重要的地质特征之一,决定了盆内独特的油气成藏过程.依据地震剖面综合解释、三维地震属性提取和岩石薄片观察,分析了流体垂向输导体系的构成要素,并利用PetroMod v11进行2D盆地数值模拟,定量化计算了自源超压和传导超压的大小,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底辟伴生断裂和水力破裂是东方区最主要的2种垂向输导要素,且在垂向上存在分异性,深部流体输导以水力破裂为主,浅层输导以底辟伴生断裂为主;(2)流体的垂向输导刺穿了超压封存箱并导致自源超压面在盆地中央抬升近2 000m,现今盆地东方区3 000m左右黄流组油气藏中剩余压力的90%来自传导型超压;(3)盆内存在2个有利天然气聚集带:箱顶传导常压带和箱内自源-传导超压带,其中后者天然气藏受水力破裂输导控制,具有流体输导高效且距离烃源灶近的优势,是盆地内最有勘探潜力的天然气聚集带.
- 赵宝峰陈红汉孔令涛王倩茹刘睿
- 关键词:底辟石油地质
- 松辽盆地新立—新北地区嫩江组三段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半定量解剖被引量:18
- 2012年
- 利用松辽盆地新立—新北地区井间距约200 m的1800余口探井及开发井资料,在岩性观察和测井相识别的基础上,编制嫩江组三段I砂组砂岩等厚图和连井剖面图。对砂体进行半定量统计分析发现,目的层段为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主要的骨架砂体类型,在平面上延伸20 km以上,向三角洲前缘末端演化出3种类型:水下曲流河道砂体,呈长豆荚状,宽600~900 m,延伸8~10 km分叉;水下分汊河道砂体,呈短豆荚状,分叉呈"人"字形或菱形,宽500~900 m,延伸2~3 km分叉;水下网结河道砂体,分叉呈网状展布,宽300~500 m,直线延伸0.5~1 km分叉。
- 赵宝峰王家豪徐东浩徐蒙金小梅
- 关键词:松辽盆地嫩江组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
- 苏里格气田苏120区块盒8段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演化规律被引量:25
- 2013年
-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相分析、沉积相剖面和砂体平面展布分析,认为苏里格气田苏120区块盒8段属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但是各小层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程度不同。盒81上小层辫状分流河道发育程度低,呈似曲流河状,属弱辫状化分流河道类型;盒81下小层、盒82下小层、盒82上小层辫状分流河道发育程度高,呈现宽条带状,属强辫状化分流河道类型。对比两者的区别,最终建立辫状化程度不同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同时,对该区盒8段分流河道(砂体)进行中心线叠合处理,得出分流河道砂体的演化既存在继承性又存在迁移性的规律,继承性表现为不同小层分流河道的数量和大体位置较稳定,迁移性表现为分流河道始终向两侧迁移,包括东移、西移和往返3种侧向迁移方式。
- 徐蒙王家豪徐东浩宋广增赵宝峰
-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盒8段
- 松辽盆地新立地区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结构解剖被引量:35
- 2012年
- 上白垩统嫩江组三段时期,松辽盆地进入坳陷晚期演化阶段,浅水三角洲广泛发育.在新立地区,与III、II、I3个砂组对应,嫩三段由3个浅湖-三角洲前缘的沉积旋回组成,指示了湖盆水体逐渐变浅的过程.基于研究区密井网资料,通过对3个砂组沉积相平面展布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结构解剖表明,随着盆地坡度逐渐变缓和水体变浅,三角洲规模迅速增大,水下分流河道稳定性增强,单支水道延伸距离增加,分叉-合并频率降低,决口-漫溢作用增强,水下分支间湾面积比例增加,由此导致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连通性依次减弱,分别呈中厚席状、窄薄条带-斑块状、宽厚条带状,并控制了油藏类型由构造型向岩性油藏的转变.最终,归结出网状、枝状、似曲流河3种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 王家豪陈红汉江涛唐振兴赵宝峰徐东浩
- 关键词:松辽盆地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岩性油藏石油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