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蒙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地貌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成藏模式
  • 1篇三角洲
  • 1篇砂体
  • 1篇沙四上亚段
  • 1篇水下分流河道
  • 1篇松辽盆地
  • 1篇苏里格
  • 1篇苏里格气田
  • 1篇嫩江组
  • 1篇盆地
  • 1篇坡折带
  • 1篇气田
  • 1篇浅水
  • 1篇浅水三角洲
  • 1篇区块
  • 1篇微地貌
  • 1篇可容纳空间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作者

  • 3篇徐蒙
  • 2篇王家豪
  • 2篇徐东浩
  • 2篇赵宝峰
  • 2篇宋广增
  • 1篇王华
  • 1篇任金锋
  • 1篇甘华军
  • 1篇孙鸣
  • 1篇金小梅
  • 1篇王跃刚

传媒

  • 2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新立—新北地区嫩江组三段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半定量解剖被引量:18
2012年
利用松辽盆地新立—新北地区井间距约200 m的1800余口探井及开发井资料,在岩性观察和测井相识别的基础上,编制嫩江组三段I砂组砂岩等厚图和连井剖面图。对砂体进行半定量统计分析发现,目的层段为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主要的骨架砂体类型,在平面上延伸20 km以上,向三角洲前缘末端演化出3种类型:水下曲流河道砂体,呈长豆荚状,宽600~900 m,延伸8~10 km分叉;水下分汊河道砂体,呈短豆荚状,分叉呈"人"字形或菱形,宽500~900 m,延伸2~3 km分叉;水下网结河道砂体,分叉呈网状展布,宽300~500 m,直线延伸0.5~1 km分叉。
赵宝峰王家豪徐东浩徐蒙金小梅
关键词:松辽盆地嫩江组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
东营凹陷郑南地区沙四上亚段坡折带对层序、沉积与油气成藏控制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分析断层活动性与恢复古地貌,识别出郑南地区沙四上亚段发育典型性与特征性的三级坡折带。Ⅰ级坡折带与Ⅱ级坡折带均为断裂坡折,Ⅲ级坡折带为逆牵引作用形成的挠曲坡折。建立郑南地区三级坡折带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模式,分析出其对沉积体系的发育位置、沉积体的储集物性、纵向沉积相分异、沉积体系展布方向与展布规模等具有控制性。Ⅰ级坡折带上发育沟梁相间分布的特征性微地貌,沟部控制物源输入,梁部形成鼻状构造,对沉积与成藏具有一定意义。由油源条件、储集条件、运移条件、盖层条件、圈闭条件出发,具体分析了坡折带可以控制形成油气富集带,并识别出郑南地区4种油气成藏模式:背斜成藏模式、断层封闭遮挡成藏模式、岩性圈闭成藏模式与砂体上倾尖灭成藏模式。综合分析郑南地区沙四上亚段坡折带对层序、沉积与油气成藏控制,丰富了坡折带理论,并对东营凹陷郑南地区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宋广增王华甘华军徐蒙刘睿王跃刚孙鸣任金锋
关键词:坡折带微地貌可容纳空间油气成藏模式
苏里格气田苏120区块盒8段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演化规律被引量:25
2013年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相分析、沉积相剖面和砂体平面展布分析,认为苏里格气田苏120区块盒8段属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但是各小层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程度不同。盒81上小层辫状分流河道发育程度低,呈似曲流河状,属弱辫状化分流河道类型;盒81下小层、盒82下小层、盒82上小层辫状分流河道发育程度高,呈现宽条带状,属强辫状化分流河道类型。对比两者的区别,最终建立辫状化程度不同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同时,对该区盒8段分流河道(砂体)进行中心线叠合处理,得出分流河道砂体的演化既存在继承性又存在迁移性的规律,继承性表现为不同小层分流河道的数量和大体位置较稳定,迁移性表现为分流河道始终向两侧迁移,包括东移、西移和往返3种侧向迁移方式。
徐蒙王家豪徐东浩宋广增赵宝峰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盒8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