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楷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纳米ZnO/聚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及其篷盖布性能研究
- 聚丙烯酸酯是一种由软单体、硬单体及功能型单体共聚合成的绿色环保型乳液。聚丙烯酸酯乳液成膜后具有优异的透明性、耐热性及耐氧化性,与织物的附着力强,且生产成本较低,但热稳定性差,成膜硬度低,阻碍其在纺织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而纳...
- 张钟楷
- 关键词:原位乳液聚合丙烯酸酯乳液
- 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氧化锌表面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以钛酸酯偶联剂作为改性剂,采用机械搅拌分散的方法对纳米氧化锌(ZnO)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偶联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pH值对纳米ZnO改性的影响。通过活化指数实验、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法(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表征方法对纳米ZnO的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ZnO的改性,其分散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最佳工艺条件为:钛酸酯偶联剂用量为3%、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45℃、pH为6。
- 张钟楷汪进前盖燕芳张小燕张锡均
-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表面改性钛酸酯偶联剂
- 掺杂Fe^(3+)的TiO_2水溶胶制备及其用于涤纶织物功能整理被引量:2
- 2015年
- 在低温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钛,通过控制反应物钛酸四丁酯与水的比例,制备纳米Ti O2溶胶,并用掺杂Fe3+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处理。UV-vis分析表明:当Fe3+掺杂量为0.06%时,掺杂纳米Ti O2溶胶对紫外-可见光吸收效果有较明显提高。通过浸轧的方式将其应用于涤纶织物的功能整理中,并测试整理品的感应电压和半衰期,探讨不同掺铁量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性的影响,以及整理品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当Fe3+掺杂量为0.06%时,涤纶织物的抗静电、防紫外线性能有所提高。
- 张锡均汪进前盖燕芳张钟楷朱亚娟
- 关键词:掺杂抗静电防紫外线涤纶织物
- 涂层篷盖布的耐热性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对聚丙烯酸酯(PA)、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3种不同的涂层篷盖布进行热老化处理,探讨其耐热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a)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3种涂层织物的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强力下降程度依次为:PVC涂层,PU涂层,PA涂层;b)在175℃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3种织物的质量均越来越轻,其中,PA、PU两种涂层篷盖织物的质量变化不太明显,PVC涂层篷盖织物的质量损失较为明显;c)PA、PU涂层篷盖布的耐热性优于PVC涂层篷盖布;d)热处理后,PA、PU涂层织物表面变得相对光滑平整,PVC涂层织物表面出现微小孔洞,涂层颗粒明显。
- 张小燕汪进前盖燕芳张钟楷许淑民
- 关键词:篷盖布力学性能热降解
- 涤纶织物掺杂Fe^(3+)、Ag^+的SiO_2/TiO_2复合水溶胶抗静电防紫外线整理被引量:8
- 2015年
- 在低温条件下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TiO2,Fe3+、Ag+-SiO2/TiO2复合水溶胶,通过浸轧法对涤纶织物进行了抗静电、防紫外线整理,并测试了整理后织物的感应电压、半衰期、紫外线透过率和UPF值,探讨了达到较好抗静电和防紫外线效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钛/硅配比为1∶2、钛/硅总质量分数为0.75%、掺Ag+量为4%时,经复合水溶胶整理后的涤纶织物半衰期为0.01s,此时织物具有较强的抗静电性,且经过30次洗涤后其半衰期仍有4.57s,因此具有一定的抗静电耐久性;当钛/硅配比为4∶1、钛/硅总质量分数为0.75%、掺Fe3+量为0.06%、掺Ag+量为1%时,经复合水溶胶整理后的涤纶织物UPF值分别为136.27和132.8,TUVA分别为3.81%和3.73%,达到防紫外线产品的要求,且经过30次洗涤后其UPF值分别为113.79和110.64,此时仍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因此具有一定的防紫外耐久性。
- 张锡均汪进前盖燕芳张钟楷朱亚娟
- 关键词:涤纶织物掺杂水溶胶抗静电防紫外线
- 聚氨酯涂层长丝织物耐紫外光性能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以涤纶长丝为基布的聚氨酯涂层织物,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发生"老化"现象,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对老化前后涂层织物的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回归方程来预测涂层织物的力学性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涂层织物力学性能下降,色差增大,聚氨酯的C—O和C—N发生断裂,涂层膜出现固结,糙化程度增大,对基布的纤维包覆效果变差。
- 盖燕芳汪进前聂鸿雁张小燕张钟楷
- 关键词:聚氨酯涂层织物紫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