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冬丽

作品数:19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断层
  • 10篇地震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强地面运动
  • 5篇值模拟
  • 4篇地震动
  • 3篇有限断层
  • 3篇发震
  • 2篇东北缘
  • 2篇震源
  • 2篇特大地震
  • 2篇盆地
  • 2篇强烈地震
  • 2篇强震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东北...
  • 2篇近场
  • 2篇近场地震
  • 2篇近场地震动
  • 2篇活断层

机构

  • 12篇中国地震局
  • 9篇中国地震局工...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19篇张冬丽
  • 7篇周正华
  • 6篇徐锡伟
  • 6篇陶夏新
  • 5篇郑文俊
  • 3篇张献兵
  • 2篇金波
  • 2篇赵纪生
  • 2篇师黎静
  • 2篇陶正如
  • 2篇王海云
  • 2篇黄蓓
  • 2篇董连成
  • 2篇耿淑伟
  • 2篇柴炽章
  • 1篇陈桂华
  • 1篇张培震
  • 1篇李小军
  • 1篇陈杰
  • 1篇张振中

传媒

  • 4篇地震地质
  • 4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断层上强烈地震引起的地震动和地表破裂
陶夏新周正华赵纪生王海云耿淑伟金波张冬丽师黎静董连成崔高航陈学良陶正如
该项目将震源和传播途径连成一线,系统研究,在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估计近断层基岩地表地震动参数的新方法。地表破裂研究,经验性方法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并举,提出了一套地震地表破裂预测方法。在有限断层Asper...
关键词:
关键词:活断层强烈地震地表破裂
活断层引起的基岩地表强烈地震动
陶夏新周正华王海云王国新张冬丽赵纪生耿淑伟师黎静陶正如董连成金波刘红军
该课题将震源和传播途径连成一线,系统研究。强震震源的模拟,突破了描述断裂面上错动的空间分布和错动的时间过程的难题,与平方模型结合,发展了一个有特色的混合震源模型,既突出了凸凹体的主导作用,把握住有限断层模型中错动的不均匀...
关键词:
关键词:强地震动近场
近场地震动格林函数的解析法与数值法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分析了在均匀弹性介质中,分别用解析方法和三维波动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无限全空间近场地震动的格林函数的理论与方法。将震源处理分为:(1)计算单一位错点源单位脉冲引起的格林函数;(2)用有限断层模型将断面划分为若干子源并有时间延迟,叠加所有子源的格林函数。本文以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为例,用解析法和数值方法分别计算了LV3、PCD、MCN三个场地的格林函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张冬丽陶夏新周正华
关键词:近场地震动格林函数有限断层
柴达木盆地北部2021年6月16日青海茫崖M_(S)5.8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2022年
青海茫崖M_(S)5.8地震发生在祁连山与柴达木盆地交界的部位。对于此次地震开展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柴达木盆地与祁连山之间的现今构造变形、应力状态及动力学过程,也将为该区未来的强震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文中首先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为13km,震源机制解为逆冲性质。结合地表地质、卫星影像和地震反射剖面解译,认为该地震发生在冷湖逆断裂-褶皱带的东南端,发震构造可能为冷湖七号东背斜之下控制背斜生长的2条倾向相反的隐伏逆冲断裂之一。此次茫崖5.8级地震仅使冷湖七号东背斜下伏逆断层发生了部分破裂,并未破裂至地表,为典型的褶皱地震。震区发育多条第四纪活动褶皱及下伏逆断层,这些构造均具备发生M^(W)5.9~7.2地震的构造条件,并有可能因级联地震破裂而引发7级以上强震。因此,震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
张博譞郑文俊郑文俊陈杰李启雷张冬丽李启雷陈干
关键词:发震构造
关于有限断层计算模型的研究——考虑位错时、空不均匀分布的滑动时间函数被引量:5
2005年
断层面上某一点的滑动时间函数需要用三个参数来表达:断层的平均位错量、上升时间和破裂传播的时间延迟。本文基于有限断层模型,根据断层面上每个子源的位错量时、空不均匀分布特征,采用Brune模型系统确定了相应滑动时间函数的三个参数,构建了位错量呈时、空不均匀分布的有限断层滑动模型。该方法可以表现破裂面上断层位错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特征,既能够表现震源的复杂性同时又能够简化震源模型的构建过程,为考虑断层附近的强地震动数值模拟计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张冬丽陶夏新周正华
关键词:有限断层震源参数
近场强地震动数值模拟的简化计算方法被引量:7
2006年
近场强地震动除受场地条件的影响外,还受到震源破裂面上子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子源破裂先后顺序的强烈控制,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法的近场强地震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综合考虑震源、传播途径及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对计算过程进行合理简化,分2步完成地震动模拟:第1步,在介质均匀区采用矩张量的解析解计算所有子源在盖层底面的位移,形成下一步有限元计算的输入场;第2步,在盖层介质不均匀区,结合局部人工透射边界技术,采用时、空解耦的波动显式有限元方法计算地表强地震动。在有限断层模型中,采用具有9个力偶的等效地震矩张量表达断层产状、滑动方向等的影响,采用Brune模型定义各子源的滑动时间函数,描述滑动的时、空不均匀分布特征,从而细化震源模型。通过对Northridge地震中4个基岩台站地表地震动的模拟结果和强震记录,验证了此简化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张冬丽陶夏新周正华
关键词:数值模拟
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破裂习性及破裂机制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2
2004年
192 7年古浪 8级地震是继 192 0年海原 8 5级地震之后发生在海原 -祁连山断裂带上的另一次特大地震。对这次地震的破裂习性 ,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在多探槽揭露和地面追踪调查基础上 ,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分析后 ,认为本次地震是由构成古浪推覆体的天桥沟 -黄羊川断裂、皇城双塔断裂冬青顶断裂段以及武威 -天祝隐伏断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古浪推覆体平面和剖面变形机制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 ,其应力和应变的集中区主要分布在天桥沟 -黄羊川断裂西段、皇城 -双塔断裂冬青顶一带以及武威 -天祝隐伏断裂和古浪 -双塔断裂所在的古浪峡一带 ,这与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是一致的 ,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192 7年古浪 8级地震是该推覆体整体活动的结果。
郑文俊袁道阳张冬丽何文贵郭华刘百篪
关键词:破裂带推覆体数值模拟有限元
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断裂特性与强地面运动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高角度铲形逆冲断层,伴随这种类型地震的远近场强地面运动在中国是第1次被记录到。综合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破裂过程和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的资料,探讨高角度铲形逆冲断裂作用与强地面运动的关系。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内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明显大于断裂带外的台站,前者可达后者的2倍多。同时,该地震强地面运动具有很大的垂直分量,近断层垂直分量大于水平分量。结合远场资料,发现龙门山断裂带上盘峰值加速度垂直分量总体上大于下盘,上盘垂直分量的衰减比下盘慢。不考虑远场的高值异常,水平分量似乎也存在上盘效应,但目前无证据表明这些异常应该被剔除。另外,远场地面运动特征显示,相对于反方向,沿同震断层扩展方向(NNE)的峰值加速度水平分量衰减较慢,垂直分量的这种方向效应不明显。考虑到汶川地震破裂浅、断面陡和以垂直形变为主这3个显著的同震构造特性,近场和远场地面运动记录反映出位错类型和台站的实际断层距的控制作用。正因为汶川地震高角度铲形逆冲断裂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地面运动与普通逆断型地震强地面运动的同震效应在某些分量上相同,其他分量存在差异。
黄蓓张培震张冬丽李小军
关键词:汶川地震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
黄土震陷灾害典型震例的综合研究(英文)被引量:17
2005年
阐述了1995年甘肃永登5.8级地震时造成的黄土震陷灾害形成条件、震害形态特征、黄土的基本性质及湿陷性和静、动土力学参数与震陷灾害的成因关系。并用震陷量预测计算方法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检验了黄土震陷灾害预测的理论、方法并解释了永登5.8 级地震黄土震陷现象。
张振中张冬丽刘红玫
关键词:黄土震陷灾害
断层破裂方式对银川盆地强地面运动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银川盆地是受断层控制的断陷性盆地,边缘和内部发育了多条断裂带,特别是其内部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的银川隐伏断层可能对银川市的建设规划和抗震设防影响较大。为了研究银川隐伏断层活动对银川盆地强地面运动特征的影响,本文以银川隐伏活动断层作为目标断层,模拟了断层发生Mw6.5特征地震时,在单侧破裂和双侧破裂两种方式下,银川盆地的强地面运动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破裂方式下,盆地内强地面运动表现出不同形态的地震条带状分布特征和上盘效应;同时受到银川盆地边缘断裂"西陡东缓"构造特征的影响,地表强地震动分布和断层附近观测点的时程也呈现出独特的盆地边界反射作用。在单侧破裂和双侧破裂两种模式下,近场强地面运动集中区总体上呈现北强南弱的现象,银川市及附近的芦花台等地区是强地面运动分布的主要区域。
张冬丽张伟徐锡伟柴炽章张献兵
关键词: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