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廉文

作品数:28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儿童
  • 3篇豆状核
  • 3篇豆状核变性
  • 3篇新生儿
  • 3篇诊治
  • 3篇随访
  • 3篇疗效
  • 3篇脑脊髓
  • 3篇脑脊髓炎
  • 3篇急性
  • 3篇急性播散性
  • 3篇脊髓炎
  • 3篇教学
  • 3篇儿科
  • 3篇肝豆状核
  • 3篇肝豆状核变性
  • 3篇播散
  • 3篇播散性
  • 3篇播散性脑脊髓...
  • 2篇单循环

机构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儿科医...

作者

  • 28篇王廉文
  • 10篇吴洁
  • 7篇孙朝荣
  • 7篇葛欣
  • 5篇鲍为群
  • 5篇蔡嘉琳
  • 3篇唐跃年
  • 3篇鲍克容
  • 3篇朱建幸
  • 3篇朱晓东
  • 3篇沈瑛
  • 3篇胡松浩
  • 2篇王治平
  • 2篇陈怡绮
  • 2篇冯秀艳
  • 2篇嵇若旭
  • 2篇吴洁
  • 2篇王斌
  • 2篇刘晓青
  • 2篇宋小青

传媒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教育生物学杂...
  • 1篇2012年儿...
  • 1篇2013年全...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奈替米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1996年
奈替米星(Netromycin)是一较新的半合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它具有性质稳定,抗菌谱广,耐药性少,疗效确切的特点,为静止期的杀菌剂.奈替米星的抗菌作用与庆大霉素基本相似,对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枸橼酸杆菌、绿脓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志贺菌属等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属(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则优于其他氨基糖甙类;对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本品的另一优点是,由于游离的氨基和羟基数最少均为3,是氨基糖甙类药物中最不易被细菌所产生的核苷酸转移酶所钝化,因此细菌对该药产生耐药的速度较慢,对大多数耐其他氨基糖甙类的菌株有较好的作用.在临床中成为主要控制各种严重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文献报道在治疗554例尿路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6%,其中痊愈率为70%;治疗461例败血症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88%和71.8%;
王廉文周云芳孙朝荣
关键词:奈替米星革兰氏阴性杆菌氨基糖甙阳性率抗菌作用绿脓杆菌
新生儿惊厥回顾性分析(附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原因,与围产期的关系,以期加强围产期保健,尽可能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从而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方法 总结我院儿内科新生儿病房收住的新生儿惊厥68例,对引起惊厥的病因、惊厥发作类型、惊厥发生的时间分布以、新生儿惊厥的转归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对其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8例新生儿惊厥中感染组13例,非感染组50例,原因不明组5例,其中以颅内出血1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3例,低钙血症10例,分列前三位,而以往占首位的颅内感染则退居第四。结论 新生儿惊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临床以围产期因素多见,同时,新儿生惊厥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并对不成熟的脑造成损伤,因而及早明确新生儿惊厥的原因和其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脑性瘫痪发生率、智力发育迟缓发生率等有重要意义。
王廉文朱晓东葛欣吴洁邵新华王治平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围产期
儿科临床用药现状分析和对策
目的 探讨儿童发育状态对药动学的影响、儿童药效学的特殊性、儿童药物基因组学与儿童药动学药效学的关系.方法 查阅国内外资料,统计我国儿童用药的品种、剂型及比例.结果 儿童患者使用的药品1 103种,其中64种(占5.8%)...
胡松浩孙朝荣王斌唐跃年王廉文
关键词:儿童用药
儿童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
近年来,小儿心力衰竭药物的治疗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应用多年的洋地黄药物,在疗效发生机制和应用指征上有很大改进。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使心衰的治疗效果取得了重大进展,新药物如左西...
孙朝荣胡松浩唐跃年王廉文
关键词:心力衰竭药物儿童患者药理分析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部分性发作儿童癫癎的治程探讨被引量:1
2001年
为探讨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合理治程,对1984年~1993年诊治随访的部分性发作癫癎患儿分两组观察。A、组118例,规则治疗至发作控制后3年停药;B组40例,于发作控制后6个月至1年即停药。两组均于停药后继续随访3年。A组复发率为26.3%,B组为85.0%,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两组复发时间大多均在停药后2年内。EEG癫癎波消失多滞后于临床发作控制。结果提示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癎的治程宜在发作控制后继续维持治疗3年以上。对EEG多次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棘—慢综合波的患儿停药需谨慎,停药后继续随访十分重要。
鲍克容蔡嘉琳鲍为群王廉文
关键词:部分性发作癫痫疗程复发儿童
儿科学专业“5+3”单循环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研究:以《神经系统与疾病》为例
2024年
目的通过分析儿科学专业"5+3"单循环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神经系统与疾病》的教学效果,引导整合课程教学实践,促进儿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56名2019级儿科学专业"5+3"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循环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以《神经系统与疾病》课程为例,通过测评成绩及调查问卷,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成绩、学生满意度、专家督导情况等方面进行儿科学专业单循环器官系统课程教学效果研究。采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神经系统与疾病》课程整合了11个相关学科内容,课程成绩为(74.60±7.52)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和课程总体满意度得分分别为(4.71±0.54)、(4.35±0.81)、(4.50±0.69)、(4.50±0.72)、(4.30±0.66);专家督导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得分分别为(26.38±2.06)、(26.52±2.03),得分率有待提高。结论单循环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建设为儿科学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但是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师资协同发展,加强深度融合和学生引导,进而提升儿科学专业整合课程教学效果,推动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
杨红荣林芊王廉文陈怡绮
关键词:单循环器官系统课程建设教学效果
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8号外显子突变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ATP7B基因8号外显子在中国人中的突变特点。方法提取141个无血缘关系家系的146例中国人WD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P7B基因8号外显子,并对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应用Sequencing AnalysisTM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结果146例WD患者中共发现93例存在基因突变,c.2333G>T(Arg778Leu)错义突变频率为40.78%,包括26例纯合突变,63例杂合突变,且均伴c.2250C>G(Leu770Leu)多态;1例c.2294A>G(Asp765Gly)错义突变发生频率为0.35%;5例c.2298_2299insC(Pro767Pro)插入突变发生频率为1.77%,其中2例并c.2333G>T(Arg778Leu)杂合突变。50例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突变。结论在146例中国人WD病患者中,除Arg778Leu热点突变和c.2294A>G错义突变外,c.2298_2299insC为中国患者中未曾报道的新型插入突变。
焦先婷刘晓青张雅芬吴洁王廉文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基因突变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误诊及预警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误诊原因,找出预警因素,降低临床的误诊率,提高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改善预后。方法按明确诊断、正规治疗之前有无临床误诊分为及时诊断和临床误诊二组,并对二组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有...
王廉文吴洁葛欣鲍克容冯秀艳
文献传递
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癎的临床随访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痈部分性发作及难治性癫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2006年上海新华医院小儿神经科收治癫痈患者52例,其中新诊断和未经治疗癫癎部分性发作患者37例为单药治疗组;15例为既往经2种以上抗癫癎药正规治疗,发作仍未控制者为添加治疗组。起始剂量5-10mg/(kg·d),每日2次口服,每5—7d,增加5-10mg/(kg·d),目标剂量20-40mg/(kg·d)。观察期为6个月至2年,进行自身对照开放性研究,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分析剂量与不同年龄及疗效的关系。结果单药治疗组有效率为(控制+显效+有效)89.19%,控制率为67、57%,退出率为2.70%;难治组有效率为46.67%,控制率为13.33%,退出率为26.67%。共5例退出,1例因皮疹退出,4例因发作未能控制而退出。小于4岁患儿的平均剂量较年长儿显著增高(P〈0.05)。发作减少50%以上的病例的平均剂量较发作减少50%以下者显著增高(P〈0、05)。21.15%的病例发生不良反应,包括困倦、头晕、乏力、皮疹等,无低钠血症发生。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痈疗效显著,对难治性癫癎的也有一定的疗效,临床应用依从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
吴洁宋小青王廉文蔡嘉琳葛欣鲍为群
关键词:奥卡西平疗效安全性儿童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特征及转归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经过及随访结果,以期在诊治水平上有所提高。方法对10例临床诊断为ADEM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3年的临床随访,对其临床经过、治疗及预后加以分析。结果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起病季节以春季为多见(占50%);临床首发神经系统症状各有不同,运动障碍多见(40%)。80%为单相性病程。脑脊液常规、生化异常占40%,脑电图检查异常70%,头颅MRI均表现为颅内多发异常信号(T1低信号、T2及Flair像高信号)。全部病例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9例同时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静滴,临床均有显著好转。经6个月~3年的随访,2例有复发。全部病例均未留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发生继发性癫痫,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控制良好。结论ADEM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疗效显著,临床恢复良好。激素的给药剂量和持续时闯可能影响本病的预后。头颅MRI表现侧脑室扩大与颅内其他病灶的恢复的不一致性值得关注和进一步随访。
吴洁沈瑛蔡嘉琳王廉文鲍为群葛欣
关键词:儿童转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