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晓玲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疏肝
  • 3篇疏肝舒乳颗粒
  • 2篇增生
  • 2篇乳腺增生
  • 2篇细胞
  • 1篇毒杀
  • 1篇炎细胞
  • 1篇药制剂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研究
  • 1篇增生症
  • 1篇制剂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MCF...
  • 1篇乳腺增生症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炎
  • 1篇四甲基
  • 1篇四甲基偶氮唑...

机构

  • 4篇江汉大学
  • 2篇武汉市第四医...

作者

  • 4篇王成鑫
  • 4篇赵晓玲
  • 2篇黄萱
  • 1篇刘丽江
  • 1篇官静
  • 1篇王翠兰
  • 1篇舒细记
  • 1篇镇鸿燕

传媒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新中医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疏肝舒乳颗粒治疗良性增生性乳腺病近红外热图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良性增生性乳腺病(Benign proliferative breast diseases,BPBD)经疏肝舒乳颗粒(SGSR)治疗前后近红外热图的变化。方法:在SGSR治疗前后应用近红外线扫描仪对120例受检对象乳房4个象限行扇形透照、扫描检查并摄取图像,进行电子计算机程序处理诊断及分析。结果:第1~4疗程的0级率分别为39.17%、60.83%、83.33%、95.00%。各疗程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乳腺近红外线扫描仪是检查、诊断乳腺疾病及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实用的、科学的疗效评估工具,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开发应用价值。SGSR治疗后绝大部分BPBD的近红外热图均能恢复正常。
赵晓玲王成鑫黄萱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医疗法疏肝舒乳颗粒
疏肝舒乳颗粒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毒杀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疏肝舒乳颗粒(SGSR)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在试管内研究SGSR对MTTOD值的影响,检测SGSR对MCF-7细胞的毒杀作用。结果SGSR各浓度组光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不同浓度的SGSR对MCF-7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特别是4,1,0.25 g/m l浓度组,其对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达到99.9%,99%,95.55%,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很好的剂量效应曲线,杀伤率明显高于β-胡萝卜素(β-CA)和SGSR加β-CA浓度组。结论研究结果现显示,S6SR在试管内对MCF-7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毒杀作用,起效机制除了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外,其抗突变、抗有丝分裂作用也可导致DNA链断裂,达到干扰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癌作用。SGSR不仅可作为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的药物,也可作为乳腺癌放、化疗时的辅助用药。
王成鑫王翠兰赵晓玲黄萱
关键词:疏肝舒乳颗粒乳腺癌MCF-7四甲基偶氮唑蓝法
应用疏肝舒乳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间接人体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疏肝舒乳颗粒 (SGSR)对乳腺增生症 (HDB)的形态学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HDB标本 6 6例 ,治疗和未治疗组各 33例 ,进行光学显微镜组织结构对比研究。HDB依组织增生程度的不同被分为四级 (0~III)。结果 治疗后 ,HDB增生及异型增生的腺上皮回复正常或萎缩消失 ,同未治疗组相比 ,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SGSR不仅能够抑制乳腺导管上皮和小叶的增生 ,还能使其发生退行性改变 ,甚至萎缩消失。SGSR可作为治疗HDB和预防乳癌发生的药物。
王成鑫赵晓玲刘丽江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疏肝舒乳颗粒中药制剂组织病理学
慢性十二指肠炎固有膜炎细胞计数、免疫荧光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 (NSD)的病变程度、分级方法及其与十二指肠溃疡病间的关系。方法 :对 6 4例上腹部不适的患者行胃镜检查 ,于十二指肠球部取材活检 ,进行固有膜炎症细胞计数及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IgA、IgG在NSD粘膜中的分布。结果 :根据病变的程度 ,NSD被分为正常及轻、中、重三级 (0~Ⅲ )。炎细胞总数Ⅰ~Ⅲ级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 (0级 )。除Ⅰ级和浆细胞计数外 ,Ⅱ~Ⅲ级同 0级相比 ,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免疫荧光IgA、IgG在 0~Ⅲ级均有表达 ,IgA强度稍高。一例Ⅲ级病变 ,IgA、IgG均为阴性。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NSD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独立性的疾病 ,如果致病因素持续存在 ,NSD将在上皮糜烂。
王成鑫舒细记镇鸿燕官静赵晓玲
关键词:慢性十二指肠炎炎细胞免疫荧光细胞计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