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峰
- 作品数:23 被引量:14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成因及含盐地层层序划分被引量:3
- 2009年
- 东濮凹陷沙三段高水位期沉积深灰色、暗色泥岩与少量重力流砂体,低水位期沉积盐岩、膏岩、低位三角洲与扇三角洲,从而形成纵向上深湖泥岩与蒸发岩、低位砂岩的频繁互层沉积。根据岩心资料、盐岩沉积序列特点及沙三段沉积期古气候和古环境特点,认为盐岩为浅水蒸发成因。深水相泥岩与浅水成因的盐岩频繁互层表明沙三段沉积期湖平面变化频繁。基于盐韵律特征划分准层序的方法,使得层序地层划分更为符合东濮凹陷含盐地层的实际情况。
- 赵俊峰纪友亮苏惠李星星蔺效勇
- 关键词:东濮凹陷
- 中原油田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被引量:2
- 2012年
- 为有效识别和评价以"双孔介质"为特征的三叠系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利用"双标定"技术,在地质条件及测试资料的约束下,通过"四性"关系研究,总结出三叠系裂缝性砂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形成了一套划分裂缝性储层的有效方法,建立了裂缝性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模型,分区块建立了油水识别标准。据已测试的21口井看,该评价方法的测井解释符合率达87.5%,提高了测井对三叠系储层的识别能力,解决了裂缝性储层的定量评价问题。
- 赵俊峰陈汉林李凤琴王轩然
- 关键词:三叠系测井响应流体性质
- 南海西南部马来盆地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2024年
- 南海西南部是南海构造复杂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为深入认识马来盆地及南海西南部构造演化过程,本文基于最近公开发表的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对马来盆地内69个模拟井进行系统的构造沉降史重建,发现马来盆地构造沉降史可以分为张裂期快速沉降、裂后早期异常快速沉降、裂后中期慢速沉降以及裂后晚期缓慢沉降等4个阶段。分析表明马来盆地属于叠加了翼部小幅断裂走滑作用的张裂型沉积盆地,马来盆地裂后早期的快速构造沉降很可能是因加载作用导致的岩石圈非弹性屈服的结果。
- 刘璐施小斌施小斌赵鹏赵俊峰
- 关键词:异常沉降
- 低孔低渗气层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为有效地识别和精确地评价以低孔低渗、微裂缝发育为特征的气层,用岩心资料对应测井资料,在地质条件约束下,以细分层的"四性"关系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用直接识别、交会图、数学、综合分析等方法定性识别气层;在对裂缝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储层参数定量解释模型,并分层位建立了气层识别标准。该气层测井评价方案的投入应用,提高了测井对气层的识别能力和定量评价精度,从而为长庆气田的深入勘探与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赵俊峰纪友亮陈汉林蔡蓉
- 关键词:气层低孔低渗裂缝
- 南海东北部高磁带及磁静区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南海构造演化的关系
- 南海东北部高磁带和磁静区分别位于南海北部两条重要的构造带—中央隆起带和南部隆起带,由于具有独特的重磁异常特征而备受关注。对其基底和深部结构特征及成因模式的研究将会在探讨南海东北部油气盆地的远景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于...
- 赵俊峰
- 东濮凹陷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 经过二十多年的勘探开发,东濮凹陷易发现的构造圈闭越来越少,要取得油气勘探新突破,从构造圈闭走向岩性圈闭的勘探已势在必行。近年来,东濮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虽取得一些进展,但整体的、更为精确的沉积体系研究工作尚无开展,岩性油气...
- 赵俊峰
- 文献传递
- 电成像测井在东濮凹陷裂缝性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9
- 2008年
- 为有效识别和精确评价以"双孔介质"为特征的东濮凹陷三叠系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通过对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地质应用研究,完善了其在裂缝定性识别与定量评价、地层产状描述、井旁构造分析、地应力分析及岩性识别方面的应用。用岩心刻度电成像测井(EMI)、再用电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在地质条件及测试资料的约束下,总结出三叠系砂岩裂缝性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而形成了一套划分裂缝性储层的有效方法。据已测试的10口井分析,该评价方法的测井解释符合率达84.3%,提高了测井对三叠系裂缝性储层的识别能力。
- 赵俊峰纪友亮陈汉林王谦
- 关键词:测井响应三叠系东濮凹陷
- GT-1M海洋重力仪与KSS31M海洋重力仪的对比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检验俄罗斯、加拿大合作生产的GT-1M海洋重力仪与德国KSS31M海洋重力仪的工作性能,验证GT-1M重力数据的可靠性,将GT-1M采集的3条重力剖面与KSS31M重力仪采集的重力测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GT01剖面与26条KSS31M重力测线的交点差均值为0.31mGal,交点差均方根为2.51mGal;GT02剖面与11条KSS31M重力测线的,交点差均值为–0.78mGal,交点差均方根为1.97mGal;全部交点差均值为–0.01mGal,均方根(RMS)为2.32mGal。GT01剖面与KSS31M测网网格化切割的剖面的变化趋势一致,重力变化幅值基本吻合,相关系数为0.98;而GT02剖面位于KSS31测网边缘,网格化切割的KSS重力剖面不能反应真实的重力场,虽然GT02剖面变化趋势一致,但相关系数仅为0.94,在相位上也明显有误差。考虑到测网位于海底地形崎岖的深水区,而且两次测量时间间隔达3a,因此GT-1M重力仪测试的结果还是基本与KSS31M重力仪吻合的,数据是可靠的。该分析结果对今后的重力测量工作有参考价值。
- 张振波赵俊峰付永涛刘宾周章国施小斌薛志刚
- 关键词:海洋重力测量
- 南海北部陆缘裂后异常沉降与重力均衡之间的关系
- 王晓芳许鹤华赵俊峰任自强张文涛
- 探针偏角对海底热流测量结果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南海和印度洋共87 个海底热流测量站位的探针偏角分布表明: 海底热流测量过程中, 探针插入海底沉积物后通常都存在偏角, 其偏角在0°~10°的占48.3%, 10°~20°的占20.7%, 20°~30°的占2.3%, 30°~40°的占2.3%, 超过40°的占26.3%。当用探针偏角较大时, 必然会给地热参数计算带来不容忽视的相对误差。因此, 文章建立探针偏角与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误差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并据此计算得知: 探针偏角<10°时, 对地热参数测量影响不大, 其相对误差只在2.0%以内; 而当探针偏角增大到15°~20°时, 地热参数相对误差则增大到5.0%左右, 且随着探针偏角逐渐增大, 引起的相对误差呈非线性迅速增大。因此, 建议今后进行海底热流测量过程中, 尽可能获取探针插入海底沉积物时的偏角, 进而可对地温梯度和热流进行偏角校正, 获得更为准确的地热参数。
- 徐子英杨小秋施小斌曾信赵俊峰于传海
- 关键词:海底热流地温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