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冠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警总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周围神经
  • 5篇神经再生
  • 5篇脊柱
  • 4篇腰椎
  • 4篇异体
  • 4篇异体神经
  • 4篇去细胞
  • 4篇去细胞异体神...
  • 4篇缺损
  • 4篇细胞
  • 4篇化学去细胞
  • 3篇神经缺损
  • 3篇外科
  • 3篇颈椎
  • 3篇脊柱侧
  • 3篇脊柱侧弯
  • 3篇侧弯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同种异体

机构

  • 11篇武警总医院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王冠军
  • 12篇匡正达
  • 9篇叶启彬
  • 8篇张新宇
  • 7篇卢世璧
  • 7篇杜明奎
  • 6篇孙明学
  • 5篇许文静
  • 4篇郭全义
  • 4篇张莉
  • 3篇赵斌
  • 3篇曹燕
  • 3篇彭江
  • 2篇张倩
  • 1篇何风春
  • 1篇康红军
  • 1篇吕明
  • 1篇方淼
  • 1篇汪爱媛
  • 1篇陈金栋

传媒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武警医学
  • 2篇军事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后凸畸形外科治疗的进展与问题
脊柱后凸是常见的脊柱畸形。正常人胸椎生理性后凸小于50°,后凸顶点在T6~8处,与腰前凸形成平衡的生理弧度,此时矢状面重力垂线经过C1T1T12和S1,维持最佳生理曲线和身体平衡,保证人体能正常前视。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
叶启彬匡正达杜明奎张新宇王冠军曹燕
文献传递
调控脊柱侧弯椎体两侧的不对称应力是治疗脊柱侧弯的关键
基础研究早就发现,发生脊柱侧弯以后,在病儿的生长期和青春发育期间,都可看到脊柱的大体和镜下病理变化,如椎体楔形变,凸侧椎弓根变短、凹侧椎根及椎板变厚、脊椎转向凹侧,由于存在着不对称生长的结果,不对称生长的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叶启彬匡正达张嘉杜明奎张新宇王冠军曹燕
关键词:脊柱侧弯
脊柱后凸畸形外科治疗的进展与问题被引量:10
2011年
脊柱后凸是常见的脊柱畸形。正常人胸椎生理性后凸小于50°,后凸顶点在T6-8处,与腰前凸形成平衡的生理弧度,此时矢状面重力垂线经过C1T1T12和S1,维持最佳生理曲线和身体平衡,保证人体能正常前视。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创伤、
叶启彬匡正达杜明奎张新宇王冠军曹燕
关键词:脊柱后凸畸形外科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生理弧度生理曲线脊柱创伤
腰椎管狭窄再手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术后再手术的常见原因,寻求再手术时术中和术后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1例腰椎管狭窄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过先期后路减压手术,部分经过后路内固定,由于症状不缓解或再次出现症状而采取后路再手术,分析再手术的原因、术后疗效和相关的手术操作过程。结果本组再手术的原因主要包括:减压不彻底、腰椎不稳、螺钉位置偏差、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术式选择欠妥等,再手术前JOA评分为11.28±2.67,再手术后的患者均得到随访和定期复查,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8个月,随访终末JOA评分及改善率为(19.45±2.79)%和(45.34±7.87)%,术后下肢感觉、肌力和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恢复。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有效的减压,合理的内固定,可以使再手术的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张新宇叶启彬匡正达杜明奎王冠军
关键词:椎管狭窄再手术疗效
生长棒治疗生长中儿童脊柱侧弯时调控功能的X线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索能反映治疗生长中儿童侧弯生长捧调控作用的X线检查方法,并验证板-棍系统(plate-rod system for scoliosis,PRSS)的调控能力。[方法]对31例置入PRSS的早发型脊柱侧弯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收集术前、术后即刻、术后每次随访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其Cobb角和能反映顶椎楔形变程度的顶椎楔变角(apical vertebral wedge angle,AVWA),分析不同侧弯类型和不同手术时年龄组术后生长发育期间的顶椎椎体两侧生长速度差异、变化趋势与调控作用的关系。[结果]术前Cobb角平均63.74°±20.99°,术后矫正为25.38°±14.76°,末次随访时为31.68°±19.53°,无明显矫正丢失(P>0.05)。术后即刻AVWA平均13.74±5.88°,末次随访时平均8.74°±5.08°,平均减小5.00°±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WA的度数在术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反映侧弯椎体凹侧的生长速度超过凸侧。先天性脊柱侧弯的AVWA虽然在术后的测量起始阶段大于特发性脊柱侧弯的AVWA,但两者角度在术后的生长期间,总体都呈减小趋势,只是前者波动较明显。5岁前接受PRSS治疗的脊柱侧弯,其初始AVWA较小,且术后AVWA减小过程更平稳。[结论]测量术后生长中儿童侧弯的顶椎楔变角(AVWA),发现楔形变程度变小,是由于PRSS放置后使顶椎体两侧不对称生长发生了逆转,使凹侧生长速度超过凸侧,椎体两侧高度差减小造成的,反映了PRSS对儿童脊柱侧弯椎体两侧生长速度的调控作用。测量比较AVWA的变化是评价生长棒调控效果的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
汪心洋匡正达叶启彬王冠军赵雯
关键词:脊柱侧弯
颈椎肿瘤还是结核?
2014年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8岁,主诉:外伤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双上肢疼痛1天半。
杜明奎车琦叶启彬张新宇王冠军匡正达
关键词:颈椎结核肿瘤跌伤
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促神经趋化性再生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具有与正常神经相似的物理和生化特性,是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较好神经移植替代物。进一步探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的促神经趋化性再生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5只,雌雄不限,体重270~300g,用于制备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8只,雌雄不限,体重300~320g,用于神经移植动物实验。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9),制备大鼠左侧坐骨神经缺损(10mm)模型,实验组以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与神经断端吻合,对照组将自体神经近、远端翻转后吻合。神经移植后3个月,各组3只实验动物取腓肠神经行乙酰胆碱酯酶和碳酸酐酶染色观察;各组其余6只实验动物行脊髓背根神经节切除术,术后3周取腓肠神经行病理染色,病理切片行神经纤维计数,并计算错接率。结果乙酰胆碱酯酶及碳酸酐酶染色观察显示,实验组腓肠神经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棕色颗粒较对照组少,碳酸酐酶染色黑色颗粒较对照组多。脊髓背根神经节切除定量评价:实验组神经纤维计数为4257±285,对照组为4494±310;实验组及对照组腓肠神经运动纤维错接率分别为2.27%±0.28%和7.65%±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不仅在桥接修复神经缺损中起到支架、支撑作用,还具有明显的促神经趋化性再生作用。
王冠军卢世璧匡正达彭江郭全义纪慧茹
关键词: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周围神经缺损神经再生
脊髓背根神经节切除模型——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定量研究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07年
为了建立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切除模型,选择性地使感觉神经纤维溃变而保持运动神经纤维的正常功能,从而为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的定量评价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将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动物。大体解剖组:解剖大鼠坐骨神经的神经根组成及DRG的位置。DRG切除组:切除支配大鼠坐骨神经的每个神经根的DRG。观察大鼠DRG切除后步态变化及足部溃疡情况。切除后3周,取双侧坐骨神经、胫神经、腓神经及腓肠神经行髓鞘染色,观察各神经中感觉神经纤维溃变情况;行美兰复红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运动神经纤维计数。发现大鼠坐骨神经由L4、L5、L6神经干组成,DRG位于腹、背侧根汇合处近心端1mm处。DRG切除术后,大鼠步态失去协调性,但展趾宽度无明显改变。DRG切除后3周,髓鞘染色显示腓肠神经中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完全溃变,坐骨神经、胫神经、腓神经中部分有髓神经纤维发生溃变。美兰复红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计数显示坐骨神经及三个主要分支内,有髓运动神经纤维分别占其总数的58.4%、54.6%、45.4%、0。说明DRG切除模型,可以有效区分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能够较好地定量评价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的效果。通过比较不同桥接材料和不同修复方法的错接率,从而定量评价各修复材料和方法的趋化性再生效果。
王冠军卢世璧孙明学许文静郭全义张莉汪爱媛田玥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再生脊髓背根神经节
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促神经再生及趋化性生长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是临床上的难题,目前修复手段依然以自体神经移植为标准手术,但由于自体神经来源有限且造成供区较多的并发症,故多年来医学界不断寻找能够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的生物材料。在众多的替代材料中,去细胞异体神经...
王冠军
关键词: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周围神经神经缺损神经再生
文献传递
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被引量:8
2007年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是临床上的难题。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损伤后断端缺损的桥接修复和提高神经的再生速度,但实际上功能的恢复更取决于再生轴索能否精确地长入原先支配的靶器官。因此,充分理解神经趋化性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在治疗中运用神经再生趋化性理论,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理论及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冠军卢世璧孙明学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再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