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10篇冠状
  • 10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
  • 6篇心肌梗死
  • 6篇血管
  • 6篇梗死
  • 5篇介入
  • 4篇心脏
  • 4篇起搏
  • 4篇ST段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心房
  • 3篇心脏起搏
  • 3篇心脏起搏器
  • 3篇预后
  • 3篇起搏器
  • 3篇冠状动脉疾病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房颤

机构

  • 15篇北京世纪坛医...
  • 5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九...
  • 2篇北京市门头沟...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20篇叶慧明
  • 14篇任利辉
  • 9篇彭建军
  • 5篇雷力成
  • 3篇刘颖萍
  • 3篇刘雪玲
  • 3篇贾凯英
  • 3篇王萍
  • 3篇王佐岩
  • 2篇郭继鸿
  • 2篇陈策
  • 2篇刘勇
  • 1篇雷利成
  • 1篇刘健
  • 1篇胡宏宇
  • 1篇王志男
  • 1篇陈威
  • 1篇马志敏
  • 1篇刘传芬
  • 1篇岳语喃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2009国际...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连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叶慧明
关键词:持续房颤阵发房颤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治疗AMI的临床评价
2009年
目的:评价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9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TIMI 0级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PCI组49例和标准PCI组49例。观察ST段回落指数、MBG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和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血栓抽吸+PCI组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标准PCI组(37/49vs.24/49,P
彭建军柯福升付贵琴任利辉雷力成叶慧明
关键词:介入治疗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ST段回落不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共入选15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在术后1h应用替罗非班(10ug/kg静脉推注后,以0.15ug·kg^-1·min^-1持续48h),对照组(77例)不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状况,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出院后30d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再次靶病变血管重建)发生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的基线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出院后30d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6.3%比18.2%,P〈0.05),其中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的降低也具有统计学意义(1.3%比9.1%,P〈0.05)。治疗组6个月的MACE发生率和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0.0%比23.4%,P〈0.05;2.5%比10.4%,P〈0.05),治疗组出院后30d,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比(46±8)%,P〈0.05;(57±7)%比(50±9)%,P〈0.05]。两组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显著降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30d和6个月MACE发生率,改善其30d和6个月的心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事件。
彭建军马志敏任利辉付桂琴贾凯英雷力成叶慧明
关键词:心肌梗死预后
急性心梗血管再通后行腺苷负荷超声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刘勇任利辉叶慧明王萍刘颖萍
高剂量替罗非班用于ASTEMI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病人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到2011年2月前瞻性入选104例ASTEMI行直接PCI的病人。应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高剂量组(20μg/kg)52例,和常规剂量组(10μg/kg)52例,比较PCI前后心电图ST段变化,并评价术后90d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sT段抬高回落均〉30%(38%±12%比3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0.2%±1.4%比49.6%±1.1%(P〉0.05),而在术后90d高剂量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剂量组,分别为60.1%±1.1%比5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TEMI接受直接PCI的病人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
任利辉彭建军叶慧明王佐岩陈策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替罗非班
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心电图判定
2008年
目的: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预测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人梗死相关血管。方法:回顾性分析ST 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 PCI 的病人的心电图,计算 ST_Ⅲ↑/ST_Ⅱ↑,ST_(aVL)压低及 ST_(V3)↓/ST_Ⅲ↑对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值。结果:共有72例 ST 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入选,ST_(V3)↓/ST_Ⅲ↑>1.2预测 LCX 敏感性略低,但特异性较高,而ST_Ⅲ↑/ST_Ⅱ↑及 ST_(aVL)↓相应的预测值与文献类似。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时的心电图 ST_(V3)↓/ST_Ⅲ↑比值可作为常规方法的一个补充预测其梗死相关血管。
叶慧明郭继鸿彭建军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ST段抬高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及股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比经桡、股动脉路径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连续行pPCI的19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依据手术穿刺路径分为桡动脉组62例和股动脉组129例,观察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梗死相关动脉分布、围术期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用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使用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手术操作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Needle-to-Balloon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桡动脉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桡动脉组的造影剂使用量较股动脉组显著减少(P=0.043)。结论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行pPCI后MACE无明显改变,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有降低趋势,造影剂使用量更少,故在经验丰富的临床中心可将其作为pPCI血管路径的选择。
叶慧明卢明瑜王伟民刘健赵红马玉良李琪刘传芬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63例次永久起搏器更换术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更换原因及更换术并发症的防治对策,并探讨旧电极的处理方法。方法更换术病人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龄74岁±8岁(56~94)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1例,Ⅱ度和Ⅲ度房事传导阻滞26例。单腔起搏器49例,双腔起搏器8例,起搏器平均使用时间9.25(2~15)年。共更换63例次,其中更换电极13例次。结果起搏器更换术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自然耗竭57例次,电池提前耗竭2例,电极导线不全断裂2例,囊袋感染2例。更换术并发症9例,分别为囊袋血肿4例,电极脱位3例,废弃电极脱入右室2例。更换起搏器时起搏阈值[(0.77±0.40)V]比初次植入时的阈值[(0.60±0.21)V]明显高(P〈0.01)。更换时的电极阻抗[(854±136)Ω]、R波振幅[(12±4)mV]与植入时[(828±176)Ω、(12±4)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起搏器更换主要原网为电池自然耗竭。经测试大部分心窀电极呵以继续使用。起搏器更换术严重的并发症是废弃电极脱入右室,正确的电极处理方法可以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牛。
刘雪玲任利辉叶慧明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
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的评价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300mg负荷量后给予150mg维持量治疗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前瞻性入选108例成功行PCI的患者,完成试验101例。所有患者于术前顿服300mg负荷量氯吡格雷,术后按随机数字表分组随机接受每日75mg(n=55)或150mg(n=46)维持量的氯吡格雷治疗30d,30d后所有患者接受每日75mg的氯吡格雷治疗直至术后6个月。分别测定术后30和60d的血小板抑制率,随访终点包括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以及靶血管的血运重建(TVR)。结果术后30d150mg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75mg组(64.2%±13.3%比52.6%±14.3%,P=0.00),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2组各死亡1例。150mg组MI[1例(1.8%)比3例(6.5%),P=0.405]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4例(7.2%)比6例(13.0%),P=0.714]均低于75mg组。包括死亡、MI及’ⅣR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50mg组亦低于75mg组(13.0%比20.2%,绝对风险降低7.3%)。结论作为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PCI术后的常规用药,给予150mg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可降低择期PCI患者术后长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任利辉彭建军徐雪丽叶慧明贾凯英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对ICR的MVD患者近中期预后的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患者行不完全血运重建(ICR)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多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ICR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50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65例。记录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手术情况以及出血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并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A组和B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手术情况、出血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时间,A组、B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使ICR的MVD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降低,可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杨海永彭建军叶慧明任利辉雷力成王佐岩
关键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