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思慜

作品数:19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会议论文
  • 8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暴雨
  • 4篇水汽
  • 4篇物理量
  • 4篇环流
  • 4篇暴雨过程
  • 4篇暴雨天气
  • 4篇暴雨天气过程
  • 3篇强对流
  • 3篇环流形势
  • 3篇暴雨天气过程...
  • 2篇盛夏
  • 2篇水汽输送
  • 2篇强对流天气
  • 2篇区域性暴雨
  • 2篇物理量诊断
  • 2篇连阴雨
  • 2篇GPS/ME...
  • 2篇触发
  • 2篇触发机制
  • 1篇地面辐合线

机构

  • 19篇山西省气象台

作者

  • 19篇王思慜
  • 8篇苗爱梅
  • 5篇申李文
  • 5篇王洪霞
  • 4篇赵桂香
  • 2篇赵瑜
  • 2篇薄燕青
  • 2篇赵海英
  • 2篇马严枝
  • 2篇王扬
  • 1篇董春卿
  • 1篇郝婧宇
  • 1篇袁怀亭
  • 1篇赵建峰
  • 1篇金磊
  • 1篇邱贵强
  • 1篇马丽
  • 1篇刘宇庆
  • 1篇李新生
  • 1篇王晨迪

传媒

  • 3篇干旱气象
  • 2篇第30届中国...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山西气象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 1篇科技与创新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探索科学学术...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年7月山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产品,对2016年7月18—20日山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多尺度天气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 Pa与地面图上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稳定维持,中尺度低涡切变线造成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低空急流向山西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造成山西持续出现大暴雨天气。(2)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显示,此次过程由槽前斜压叶状云系发展成的涡旋云系造成,对应的雷达回波为积状云与层状云的混合性回波,层状云中不断有对流单体发展、合并、加强、消亡,整个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以带状回波为主,其上多对流回波,出现了雷暴和短时强降水;第2阶段回波强度减小,对流性质减弱,但回波存在不断生消和停滞少动等特点,造成长时间稳定性降水。(3)天气尺度系统的稳定维持是中尺度系统稳定存在、持续发展加强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对中尺度低涡的阻挡作用和对低涡维持所需冷空气的持续供应;其中中-α尺度低涡则制约更小尺度系统即中-β尺度或中-γ尺度辐合系统的形成和维持,而这些小尺度系统是此次暴雨大暴雨天气的直接制造者。
王思慜赵桂香赵瑜申李文
关键词:大暴雨涡旋云系
“7.28”山西中部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加密气象站资料以及卫星和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6年7月28日出现在山西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涡低槽后部西北气流控制的环流背景条件下;低层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和干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触发因素;较低层冷空气的渗透,使得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加大,促使垂直上升运动加强,为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强对流发生前,850 h Pa存在明显的逆温层,有利于低层能量积累。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的正负垂直叠置,使大气对称不稳定性增强,强对流天气发生在湿位涡等值线前沿的湿位涡舌附近、冷暖空气交汇的区域。卫星云图上出现的椭圆形雹暴云团,是造成冰雹大风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雷达回波强度图上出现的旁瓣回波和三体散射长钉是典型的冰雹特征,且较降雹时间提前约15~20 min,雷暴大风发生在弓形回波头部、强回波中心断裂处,强回波快速减弱对雷暴大风的发生具有指示意义;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中等强度的中气旋以及中层明显的径向辐合有利于雷暴大风出现;回波顶高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的跃增表明出现大冰雹的可能,VIL的快速降低也意味着出现雷暴大风的潜势较大。
赵瑜赵桂香王思慜申李文
关键词:强对流物理量中尺度分析
台风近海活动对2014年7月8日到9日山西省区域暴雨的影响分析
通过分析2014年7月8日至9日发生在山西省中部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高低空流型配置、台风的影响以及数值预报的检验,结果表明本次山西省中部地区的区域性暴雨是由副高东退、东北冷涡东移和台风北上共同影响形成的;强降水...
王思慜
关键词:环流形势GPS/MET数值预报检验
文献传递
山西省两次春季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2014年5月9日山西出现了罕见的春季暴雨天气,本文使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产品通过对比该过程与历史相似时间段出现的暴雨个例2009年5月9日山西中南部区域暴雨,可以看出:山西省春季暴雨出现极少,且累计降雨量有限,...
王思慜申李文王扬
关键词:春季暴雨云图
文献传递
2011年山西省一次盛夏连阴雨过程分析
应用NCEP 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对山西省2011 年夏季的一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降水云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短波槽频繁东移南下导致了此次盛夏连阴雨天气过程;7...
王思慜苗爱梅
关键词:环流形势物理量诊断
文献传递
山西多次暴雨过程微物理方案敏感性试验
2016年
为了能够使中尺度数值模式更精确预报暴雨天气过程,为提高暴雨短期预报业务能力,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山西汛期的5次暴雨个例分别进行分析和多次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山西5次暴雨过程形势各异,总体看来分为2种类型:冷云降水和暖云降水。冷云降水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采用WSM6方案和Thompson方案模拟效果较好;暖云降水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采用Kessler暖雨方案模拟效果较好。
申李文赵海英王思慜
关键词:暴雨WRF模式
2014年山西春播期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
为了准确预报山西春播期暴雨天气,更好地为农服务,笔者根据天气学理论,利用常规探测资料、数值预报、多普勒雷达和FY-2E红外卫星等资料,对2014年5月9—11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北涡南槽"和华北"东高西低"形势是此次暴雨的有利环流背景,低空切变线和850 hPa东南风急流是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切变线激发的中低云系直接导致强降水的发生。地面辐合线提前1~2 h出现,对进行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有明显的参考意义。东西两路冷空气的对峙,地面辐合线的停滞;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垂直结构,使得上升运动持续加强;前期地面最高温度持续升高、低层暖湿平流的持续输送,均是强降水长时间持续的重要原因。
李新生赵桂香马严枝王思慜金磊
关键词:春播期暴雨
“07.30”山西区域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利用NCEP/NCAR逐6h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山西区域雨量站和GPS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对2012年7月30~31日的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认识暴雨的形成原因,为此类暴雨的预...
王洪霞苗爱梅王思慜薄燕青
关键词:暴雨过程触发机制水汽输送
文献传递
“0713”山西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潜势及触发条件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逐时TBB资料、多普勒雷达及自动站资料,对2018年7月13日夜间出现在山西东南部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了潜势及触发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外围的强劲西南气流为本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结构与“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的温度差动平流提供了强对流发生发展所需的能量条件;上升运动的形成和维持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和增强。地面β中尺度辐合线发展为β中尺度涡旋,激发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合并与加强;大于等于35 dBZ的β中尺度带状回波中镶嵌的γ中尺度对流单体,在500 hPa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形成高度组织化的多单体线状回波缓慢移动是形成局地短历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
马丽苗爱梅董春卿王思慜王晨迪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触发机制
一次冰雹天气过程不同站点冰雹成因分析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山西四站雷达资料对2016年6月16日冰雹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本次冰雹天气过程是在高层急流核后部辐散抽吸的作用下,配合中层干冷平流的形势下发生的,低层没有丰富的水汽和能量供应。...
申李文苗爱梅袁怀亭王思慜王洪霞
关键词:冰雹多单体风暴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