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松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栓
  • 2篇受压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2篇左下肢
  • 2篇髂静脉
  • 2篇髂静脉受压综...
  • 2篇下肢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静脉
  • 2篇静脉受压
  • 1篇动脉
  • 1篇血栓性
  • 1篇血性
  • 1篇预见性护理
  • 1篇再生障碍性贫...
  • 1篇早期诊断及治...
  • 1篇障碍性
  • 1篇障碍性贫血
  • 1篇支架植入

机构

  • 4篇天津市第四中...

作者

  • 4篇李雪松
  • 3篇刘一东
  • 2篇窦金霞
  • 2篇王鹏
  • 2篇叶奎
  • 2篇肖永生
  • 1篇苏磊

传媒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效果
2021年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研究该护理方法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1年内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6例,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87%低于对照组28.26%,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86.9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并发症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该护理方法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李雪松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发生率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介入治疗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综合介入治疗,例如机械性血栓碎吸、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支架置入及髂静脉球囊扩张等。观察患者经过综合介入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综合介入治疗后,术后1周无效患者为2例,有效患者为20例,显效患者为16例,1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术后2周,无效患者为1例,有效患者为21例,显效患者为16例,1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术后4周,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0%。5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12±1.12)d,介入治疗1~2周后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等情况均得到改善,全部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介入治疗临床有效率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
叶奎刘一东窦金霞王鹏李雪松肖永生
关键词: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介入治疗
无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术后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探讨无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左下肢静脉曲张同时左骼静脉重度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予单纯行左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实验组先给予单纯性左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再进行骼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为(87.20±6.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2±7.33)分(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2.0%(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重度骼静脉狭窄患者进行左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与骼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结合,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叶奎刘一东窦金霞王鹏李雪松肖永生
关键词: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急性动脉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在急性动脉缺血性肠病早期阶段的价值及应用方法。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急性动脉缺血性肠病患者9例,其中2008年以前的6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2008年以后的3例患者,在短期内确诊并及时进行了溶栓或取栓治疗。结果开腹手术治疗的6例患者中,行单纯肠系膜上动脉取栓1例,单纯坏死肠管切除3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2例;手术后1周内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半年后因短肠综合征死亡1例。行介入治疗的3例患者中,行经导管溶栓治疗2例,球囊取栓加溶栓治疗1例;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术后分别随访6个月、9个月和2年,其中1例术后9个月因脑梗塞死亡。结论血管介入治疗在急性动脉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旦有可疑患者,应迅速进行影像学和血液学方面的检查以明确诊断,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和血管造影(DSA)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明确诊断后,专业的血管外科医师的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苏磊刘一东李雪松
关键词: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肠病溶栓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