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琴

作品数:2 被引量:6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暴雨
  • 2篇暴雨过程
  • 1篇动力因子
  • 1篇石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四川暴雨
  • 1篇四川盆地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 1篇盆地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崔晓鹏
  • 2篇李琴
  • 1篇冉令坤
  • 1篇曹洁
  • 1篇杨帅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四川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被引量:32
2014年
本文首先利用多种资料,对2010年8月18~19日四川地区一次引发了泥石流次生灾害的暴雨天气过程开展了观测分析,进一步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此次降水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资料对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指出:(1)此次暴雨过程具有强降水持续时间短、短时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等特点,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强降水主要发生在汶川—雅安断裂带陡峭地形附近,与地形关系密切;(2)中高纬度“两脊一槽”环流形势及其缓慢变化、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与高压脊叠加形成“东高西低”形势,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条件;西南涡的发展加强及其与副高西侧边缘强风速带的相互作用,增强了川西陡峭地形的抬升效应,促发暴雨发生;而四川盆地中多个中尺度云团的发生、发展与暴雨的发生直接相关;(3)WRF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此次降水过程,模拟结果初步诊断分析显示,在四川盆地复杂地形及大尺度环流背景发展和演变的影响下,稳定层结盖的进退、低层东南风的加强和减弱以及不稳定能量的累积与释放控制着暴雨过程的发生与结束。
李琴崔晓鹏曹洁
关键词:暴雨四川盆地泥石流数值模拟
四川暴雨过程动力因子指示意义与预报意义研究被引量:36
2016年
本文利用2010年8月18~19日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一次引发了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资料及0.5°×0.5°分辨率、每6 h一次的GFS(Global Forecast Model)预报资料,结合集合动力因子预报系统中的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质量散度、垂直螺旋度、质量垂直螺旋度、水汽垂直螺旋度、热力垂直螺旋度、湿热力平流参数、密度散度垂直通量、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水汽散度通量、广义Q矢量散度等12个动力因子成员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预报研究,结果显示:(1)集合动力因子预报系统中的动力因子对此次降水落区诊断效果良好;(2)各动力因子区域均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都能表现出降水区域均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双峰形态,其中,广义Q矢量散度、水汽垂直螺旋度、热力垂直螺旋度、质量垂直螺旋度、垂直螺旋度与降水的相关系数较大(达0.9以上),对此次降水的诊断效果较好;(3)动力因子对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发展演变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李琴杨帅崔晓鹏冉令坤
关键词:四川暴雨动力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