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洁

作品数:14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暴雨
  • 2篇台风
  • 2篇降水
  • 2篇暴雨过程
  • 2篇WRF
  • 1篇地形
  • 1篇地形降水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对手
  • 1篇余弦
  • 1篇灾害
  • 1篇灾害天气
  • 1篇展开法
  • 1篇质谱
  • 1篇质谱研究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辐合
  • 1篇中尺度辐合线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俄克拉荷马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海气象防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海南省气象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曹洁
  • 5篇周玉淑
  • 3篇高守亭
  • 2篇崔晓鹏
  • 2篇王东海
  • 1篇冉令坤
  • 1篇孙继松
  • 1篇任晨平
  • 1篇王黎娟
  • 1篇李勋
  • 1篇张琳娜
  • 1篇于擎
  • 1篇周璇
  • 1篇周璇
  • 1篇李琴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2篇大气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地形强降雪过程中垂直运动诊断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利用WRF模式对2018年11月30日伊犁河谷和天山北坡强降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复杂地形强降雪过程垂直速度和垂直动能变化机制。研究表明,冷锋过境造成地表气压升高,干空气气柱质量增大,从而导致垂直气压梯度力和干空气气柱浮力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垂直运动发生发展。垂直速度局地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扰动垂直气压梯度力、水物质拖曳力和扰动干空气浮力。在天山北坡,气流过山时,迎风坡的扰动垂直气压梯度力较大,扰动干空气浮力较小,二者合力促进上升运动;在背风坡,扰动垂直气压梯度力和扰动空气浮力形成向下的合力,产生下沉加速度,导致背风坡下沉大风。扰动垂直气压梯度力做功和扰动干空气浮力做功情况基本相反,背风坡扰动垂直气压梯度力和综合强迫做功项抑制垂直动能,扰动干空气浮力和水物质拖曳力做功项增强垂直动能。此外,扰动垂直气压梯度力和扰动干空气浮力做功项主要出现在中低层,水物质拖曳力做功项主要位于低层,平缓地形处的综合强迫做功明显小于地形复杂处。
马淑萍冉令坤曹洁
关键词:地形降水WRF
有限区域风场分解方法及其在台风SAOMEI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4
2008年
介绍了有限区域水平风场分解的调和-余弦计算方法,该方法把函数分成两部分之和.第一部分是Laplace方程在给定边界条件下的解,由于Laplace方程的解是调和函数,这个部分可称为调和部分,又因为其与区域内部值无关,也称外部部分.第二部分是原始函数与调和部分之差,这个函数是齐次边条件下Poisson方程的解,只与区域内部的涡度或散度有关,故称为内部部分,可以展开成双傅氏的余旋函数系列.调和-余弦计算方法的求导都是用谱系数进行,计算精度比常用的差分方法高两阶以上.而且,由于外部部分对应的边界条件物理意义清楚,边界光滑,成功克服了有限区域流函数和速度势迭代求解出现的计算不稳定、原始风场无法还原、边界上的系统缺失等问题,可以准确分解和重建有限区域的风场.利用NCEP/NCAR1°×1°的实时分析资料和日本气象厅区域谱模式(RSM)20 km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利用调和-余弦算法得到的无辐散风分量和无旋风分量,对2006年的8号超强台风"桑美"(SAOMEI)进行风场结构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低层无辐散风比原始风场与台风中心的对应关系更好;同时,无旋风分量能更好地显示原始风场上并不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特征,大尺度无辐散风分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台风的水汽输送通道.从与台风中心的对应关系看,台风在海上发展阶段,SAOMEI台风的旋转中心与辐合中心并不是时时重合,这个特点只能通过风场分解才能得到.此外,SAOMEI登陆以后,南部洋面上发展起来的对流活动从水汽和能量补充方面都不利于SAOMEI的维持.可见,分解后的无辐散风场和无旋风场能更清楚地体现出SAOMEI的风场结构,在台风结构分析中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周玉淑曹洁高守亭
关键词:台风
有限区域流函数和速度势的3种求解方法在分析台风Bilis暴雨增幅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将有限区域流函数、速度势求解中常用的两种张驰法(即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与调和—余弦谱展开法(H-C法)进行了比较,理论研究表明:H-C法单独考虑边界影响分量,物理意义明确,且不会丢失边界上的天气系统;从计算上看,H-C法重建的风场能精确还原原始风场,且计算效率明显高于两种张驰法,即收敛更快。通过在台风Bilis(0604)暴雨增幅过程诊断中的应用发现,常用的两种张驰迭代方法在求解有限区域流函数和速度势的问题上效果都不是很好,即:用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计算的流函数和速度势重建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别较大,不能准确还原原始风场;用H-C法不仅计算效率高,还原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异极小,且不受南边界较强的西南季风涌影响,在暴雨增幅前期能较好地反映与暴雨增幅相关的强辐合信号。因此,可用H-C法计算得到的无辐散风和无旋风对有限区域的天气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动力结构分析。
任晨平曹洁王黎娟崔晓鹏
关键词:暴雨增幅
从流场分解角度改进Q矢量分析方法及其在暴雨动力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8年
依据水平风场分解思路,运用调和-余弦算法,准确分解有限区域Q矢量.根据已有的关于Q矢量散度和新发展的Q矢量涡度与天气系统对应关系的研究,运用分解得到的Q矢量旋转分量场和辐散分量场,改进传统Q矢量分析方法中单纯依靠Q矢量水平散度场进行的诊断分析.通过对一次暴雨个例的比较研究表明,在雨带形势和暴雨中心位置的动力识别方面,改进的Q矢量分析方法比传统的单纯依靠Q矢量散度分析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曹洁高守亭周玉淑
关键词:Q矢量分析暴雨
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位温被引量:12
2008年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出发证明了广义位温的物理基础及其守恒性,完善了Gao等在2004年提出的非均匀饱和大气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广义湿位涡理论及其倾向方程在地面气旋追踪、雾区预报等方面的可应用性,为湿空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结果表明,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位温和位温、相当位温一样,具有守恒性;但由于其体现了实际大气的非均匀饱和特性,比位温、相当位温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曹洁高守亭
有限区域风场的分解和重建被引量:16
2010年
对有限区域进行旋转风和辐散风的分解,是中尺度系统结构分析的一种诊断方法,可提高对中尺度系统动力结构的认识.一方面,有限区域风场的分解可以给出总风场中无辐散风与无旋转风的不同分布,还可根据这两种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不同要求的分析;另一方面,由于耦合边界条件不能直接计算,计算过程中必须简化处理,使有限区域风场分解本身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目前,对风场进行有效分解的方法是对有限区域里的流函数和速度势进行求解,然后对流函数和速度势求导得到对应的无辐散风与无旋转风.有限区域流函数和速度势求解的准确程度主要以分解后的风场能否还原到原始风场(即风场重建)为标准.本文总结了有限区域风场分解和重建的方法,重点介绍了调和正弦/余弦方法,该方法可较准确有效地解决有限区域风场的分解和重建问题,对进一步研究天气系统的动力结构有较好效果.
周玉淑曹洁
2007-2019年山东省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21年
选用山东12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007-2019年地面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短时强降水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其间共有695个短时强降水日、3337个短时强降水时次和6257个短时强降水样本,基于排序法确定山东省极端短时强降水阈值为71.2 mm·h^(-1),鲁东南地区阈值最高,鲁中地区阈值最低。2)各站年均发生3.9次短时强降水天气,鲁东南地区短时强降水和极端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多,半岛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最少,鲁西南地区极端短时强降水发生最少。3)短时强降水集中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又以8月上旬最多。4)日变化显著,呈现典型“双峰”特征,主要集中在午后至傍晚,其次是后半夜;6月中旬至8月下旬傍晚和后半夜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可能性大,需重点关注。
赵海军曹洁潘玲王庆华曹张驰毛国荣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分位数日变化
四川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被引量:32
2014年
本文首先利用多种资料,对2010年8月18~19日四川地区一次引发了泥石流次生灾害的暴雨天气过程开展了观测分析,进一步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此次降水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资料对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指出:(1)此次暴雨过程具有强降水持续时间短、短时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等特点,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强降水主要发生在汶川—雅安断裂带陡峭地形附近,与地形关系密切;(2)中高纬度“两脊一槽”环流形势及其缓慢变化、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与高压脊叠加形成“东高西低”形势,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条件;西南涡的发展加强及其与副高西侧边缘强风速带的相互作用,增强了川西陡峭地形的抬升效应,促发暴雨发生;而四川盆地中多个中尺度云团的发生、发展与暴雨的发生直接相关;(3)WRF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此次降水过程,模拟结果初步诊断分析显示,在四川盆地复杂地形及大尺度环流背景发展和演变的影响下,稳定层结盖的进退、低层东南风的加强和减弱以及不稳定能量的累积与释放控制着暴雨过程的发生与结束。
李琴崔晓鹏曹洁
关键词:暴雨四川盆地泥石流数值模拟
华北地区持续性极端暴雨过程的分类特征被引量:26
2020年
利用1960—2015年日降水资料,筛选出华北地区56次持续性极端暴雨过程。基于距平相关系数的客观聚类分析方法和天气学检验,将它们进行分类,并使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进行分类合成,对比分析不同环流背景下华北地区持续性极端暴雨过程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这些持续性极端暴雨事件按照环流背景可分为经向型、纬向型、减弱的登陆热带气旋型和初夏型4类。它们一般都与不同天气系统配置结构下的锋面动力学过程有关,由于锋面结构特征、环境大气层结状态以及与低空急流有关的暖湿气流输送通道和强度不同,造成不同环流形势背景下,暴雨日的高频站点与过程平均累计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1)纬向型对应的锋区强度明显强于经向型,但是其对应的层结稳定度与整个夏季状态相当,而经向型存在弱的层结不稳定异常,这表明,纬向型的对流活动一般不如经向型强,持续性锋面降水特征更清晰,造成站点上日降水量超过50 mm的最大频率明显低于经向型,但是过程累计平均最大降雨量却比经向型大。(2)从水汽输送通道来看,源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水汽通道只在纬向型环流主导下的华北区域持续性极端暴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初夏型以及减弱的登陆热带气旋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的极端暴雨过程中,活跃的印度季风造成25°N以南异常强盛的纬向低空西南气流携带充沛的水汽,穿过中南半岛后以西南低空急流或者通过减弱的登陆热带气旋"中转",是这两类暴雨区的主要水汽供应方式;经向型环流背景下的水汽输送也与这支源于青藏高原南侧的西风气流异常有关。这可能是华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印度季风降水的相关显著强于中国东部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3)减弱的登陆热带气旋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的极端暴雨事件同样由经向型�
周璇周璇孙继松张琳娜曹洁曹洁
关键词:环流特征
非均匀饱和广义湿位涡及其在暴雨分析与预测中的应用
考虑实际大气非均匀饱和的特性,引入非均匀饱和广义位温后,推导得到广义湿位涡方程,通过理论讨论得到暴雨发生时广义湿位涡可能产生异常,利用广义湿位涡的倾向变化可做暴雨落区预报。对实际的两次暴雨个例(2001年华北暴雨和200...
周玉淑曹洁王东海
关键词:暴雨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