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
- 作品数:1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海洋题材动画电影比较研究——以《海洋之歌》与《大鱼海棠》为例
- 2016年6月,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随之2014年已在法国上映的《海洋之歌》也被引入国内,动画片市场大开.这两部以海洋为题材的影片,其创作者来自不同国别,具有各自文化元素,围绕人与神的关系展开动画故事情节.本文...
- 曾光黄慕洲
- 关键词:动画电影美术风格
- 伦理错位与男性气质的丧失——小说《耻》中男主人公的性别解读
- 2024年
- 《耻》是南非作家库切(J.M.Coetzee)的作品。作为南非著名作家,库切作品多次涉及复杂的种族、社会和个人伦理问题,深刻探讨了后殖民主义和种族关系等主题。他以其深刻洞察力和文学才华在国际文坛上活跃,并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耻》这部作品使库切在1999年第二次获得布克奖,成为历史上首位两次获得该奖项的作家。故事的主人公卢里因个人放荡的行为导致了家庭伦理、性爱伦理和社会伦理的错位。本文从分析“男性气质”的概念开始,结合南非社会变革的大环境,探讨这种层层伦理错位如何导致卢里失去了大学教授的职位,进而白人男性的种族优越感消失,造成社会阶层的下降,父亲角色认同失败,并最终导致其整体男性气质的缺失和悲剧色彩浓厚的个人命运。
- 曾光
- 关键词:《耻》卢里男性气质
- 论语境中的修辞语和其翻译的不可能性——以《四时之爱》的翻译为例
- 2019年
- 本文从文本(text)的定义说起,重新审视"语境"的概念,并将常见修辞手法置于中英文的语境中重新审视,结合德里达对文本边境的探索,初步确立修辞在语(言)(之)境中的位置,接着引入互文性概念并探索其在翻译中的界定,最后用王尔德的《四时之爱》一诗中的修辞翻译为例,证明由于无法通过翻译创造一种语言在另外语言的语境中完全相同的互文联想,进行修辞手法的完全翻译是不可能的。
- 曾光
- 关键词:修辞语境互文性不可译性
- 论动画电影《小美人鱼》对童话《海的女儿》的颠覆性改写
- 2016年
- 迪斯尼动画电影《小美人鱼》将安徒生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失声孱弱的小美人鱼形象进行了再现,原作中失语的女主人公,是符合男权社会文化要求的价值观的女性形象。改写后的《小美人鱼》故事则打破了女性在男性社会中无法言语的事实和既定的"他者"形象;小美人鱼成为了富有个性的行动者和勇敢的反抗者,具有独立的思想,奋斗的力量为自我实现以及对真爱的追求,由失声和等待拯救者转变为了主动拯救者,全电影包含了对真爱和正义力量的褒扬。
- 曾光
- 关键词:《海的女儿》
- 王家卫镜像中的穆时英文学之源
- 2019年
- 香港导演王家卫的影片以其后现代情感、朦胧虚幻以及自我陶醉而缺乏强烈的故事性特征,在华语电影中有着重要地位。对他的相关研究从1997年开始~①,主要集中于对其影像风格的探索,其难以用商业类型定位的极强的后现代作者风格。然而,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王导如此的影像风格?除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在1997前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嬉戏、嘲弄的方式摆脱焦虑和困惑的港人心态为王家卫的电影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背景及其童年在上海的短暂人生经历外,是否有其他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从文学作家作品对导演作品影响这一角度入手,选取对王导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即中国“新感觉派”代表穆时英,指出其典型文学作品对王家卫导演的典型电影作品的着影响,并且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
- 曾光
- 关键词:影像风格后现代主义思潮电影作品穆时英华语电影文学作家
- 青春片的类型与反类型——电影《天才枪手》视听语言分析
- 2018年
- 泰国电影《天才枪手》灵感来源于亚洲最大的SAT考试作弊案,将“作弊”这一青春期必有桥段拍摄成了兼具谍战片与武侠片元素的另类影像,并收获了巨大的票房成功。本文分析其交叉时空剪辑、特写镜头以及复合“最后一分钟营救”叙事策略的运用,探索这些策略如何帮助导演打破传统青春片类型的窠臼,在影片中形成了紧张的叙事张力。超越了观众的心理预期,产生了良好的视听效果。
- 曾光
- 关键词:特写镜头
- 中国风意蕴下的《大鱼海棠》被引量:2
- 2017年
-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历时12年,延期多次,终于在2016年7月上映,票房超过了5亿。本文从其独特的东方意蕴、鲜明的人物刻画、人性的追寻与回归、爱与救赎的中国母题等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其成功赢得了大量观众的因素。具体而言,本文在回顾梳理中国动画发展史以及现状的基础上,从母题、美术设计、制作、叙事以及其他中国元素等几个方面,探索《大鱼海棠》的中国风意蕴及其在中国动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 黄慕洲曾光
- 关键词:母题美术设计
- 谍战剧女性形象的再塑造——以电视剧《麻雀》为例
- 2019年
- 本文分析2016年上映的谍战剧《麻雀》中的女性群象,女性之间的关系,男性间的关系,男女两性间的关系,以及女性死亡叙事模式的改变,探索其中塑造的女性如何打破“他者”身份和男性凝视下被言说,被建构的对象地位。此剧中的女性不再是身份模糊和欲望消费的对象,而是引领男性主角觉醒和成长,成为其精神支柱和信仰体系的来源的主体,甚至和男性角色担任同样重要的主人公地位。
- 曾光
- 关键词:谍战剧《麻雀》女性主义
- 《简·爱》与《藻海无边》的哥特互文解读
- 2016年
- 文章选取19世纪英国作家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与出生于加勒比海的作家简·里斯的作品《藻海无边》作为研究对象,从两部作品的哥特特征上进行互文性解读。《简·爱》与《藻海无边》除了情节的连贯性和人物形象的延续性以外,两部作品中的哥特元素都在人物、情节和整体氛围的塑造上起了重要作用。
- 曾光
- 关键词:互文性《简·爱》《藻海无边》
- 悲壮与崇高:谍战剧《麻雀》的叙事美学
- 2018年
- 谍战剧《麻雀》以其饱满的人物设计,丰富的细节,缜密的逻辑,精致的布景、造型、摄影、音乐等因素成为2016年度最出色的谍战剧之一。文章着眼于该剧崇高而悲壮的气质,探析该剧的叙事美学价值。从时空的遥远性,人物的鲜明刻画与人物关系的非常设置,高强度的情节这三方面,探析该剧的叙事美学价值。
- 曾光
- 关键词:《麻雀》美学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