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迎华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无阀微泵
  • 3篇微泵
  • 2篇扩散管
  • 2篇仿真
  • 2篇ANSYS仿...
  • 2篇磁力
  • 2篇磁力驱动
  • 1篇压电双晶片
  • 1篇压电微泵
  • 1篇双腔
  • 1篇无阀压电微泵
  • 1篇系统设计
  • 1篇现场可编程
  • 1篇现场可编程阵...
  • 1篇流量检测系统
  • 1篇感器
  • 1篇编程
  • 1篇PDMS
  • 1篇ANSYS
  • 1篇并联式

机构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闫卫平
  • 5篇徐迎华
  • 3篇肖良平
  • 2篇李杰超
  • 2篇李伟
  • 1篇陈怡儒
  • 1篇李鑫

传媒

  • 2篇测控技术
  • 1篇压电与声光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锯齿型扩散/收缩管无阀微泵仿真及优化设计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锯齿型扩散/收缩管内的二维和三维流场进行仿真,分析了结构参数对稳态流量的影响,并得到优化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扩散/收缩管的长度、最小宽度和扩张角增大,稳态流量不是单调变化,而存在极大值点...
郭立闫卫平徐迎华
关键词:无阀微泵ANSYS
文献传递
磁力驱动串联式双腔微泵设计及性能测试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无阀微泵背压能力较弱等问题,采用MEMS技术制作出不同结构参数的双腔和单腔微泵体,构建了基于电机驱动的磁力式双腔串联无阀微泵测控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泵腔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形泵腔的微泵流量大于椭圆形泵腔的流量;随着驱动频率的升高,双腔串联微泵的流量呈现高斯分布,并在20 Hz附近处出现流量峰值,微泵的最大流量可达1.5 mL/min,微泵的截止背压为170mmH_2O,双腔串联微泵比单腔微泵的流量增大约80%。
徐迎华李杰超闫卫平李伟肖良平
关键词:磁力驱动ANSYS仿真
双腔并联式无阀压电微泵的设计及制作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实现微流控芯片的小型化、集成化,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可定量连续输送微量液体的无阀压电微泵。该微泵采用双腔并联式结构,利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在硅基片上制作了具有扩散口/喷口无阀结构的出入水口,采用压电双晶片作为驱动部件,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泵膜。测试结果表明,泵膜的厚度、工作频率和电压对微泵的输出流速均有明显的影响,在频率1 100 Hz及电压80 V时,双腔体并联式无阀压电微泵的最大流速为210μL/min,约为相同结构单腔体微泵流速的1.5倍。
李鑫闫卫平徐迎华陈怡儒
关键词:双腔无阀微泵压电双晶片
基于温差式流量传感器的微泵流量检测系统设计
为了进行无阀微泵流量的检测,本文设计了基于硅基温差式流量传感器的流量检测系统,搭建了微泵芯片流量检测平台。利用微注射泵对检测系统的输出电压和流量进行了标定,得到了系统的电压,流量实验曲线,通过对曲线进行分析和拟合,得到了...
肖良平闫卫平曹暾徐迎华郭立
关键词:无阀微泵流量检测系统传感器系统设计现场可编程阵列
磁力驱动微泵设计及优化
2015年
为提高收缩/扩散管无阀微泵的性能,设计了磁力驱动式无阀微泵,并利用ANSYS软件对微泵的整流部件收缩/扩散管和单腔微泵整体结构进行流体仿真,得到了微泵的结构优化参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流量随着管长、最小宽度、扩张角、泵腔半径的增大存在极大值。磁驱动微泵的流量在驱动电压12 V、驱动频率为25 Hz时达到最大值。
徐迎华李伟闫卫平李杰超肖良平
关键词:无阀微泵磁力驱动ANSYS仿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