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阳

作品数:21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升麻
  • 4篇皂苷
  • 4篇中药
  • 3篇心衰
  • 3篇制剂
  • 3篇五味子
  • 3篇近红外
  • 3篇光谱
  • 3篇光谱法
  • 3篇红外
  • 3篇参芪
  • 2篇学成
  • 2篇洋金花
  • 2篇药制剂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中药制剂
  • 2篇西瓜霜
  • 2篇免疫
  • 2篇近红外光

机构

  • 20篇黑龙江中医药...
  • 4篇美国加州大学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20篇苏阳
  • 15篇吴伦
  • 11篇匡海学
  • 6篇王秋红
  • 5篇田振坤
  • 4篇刘莉
  • 4篇谢宁
  • 3篇杨炳友
  • 3篇程根宏
  • 2篇辛萍
  • 2篇王知斌
  • 2篇陈晶
  • 2篇李斌
  • 1篇贾力维
  • 1篇王长福
  • 1篇吕邵娃
  • 1篇付新
  • 1篇刘杰
  • 1篇刘玉婕
  • 1篇毕悦

传媒

  • 5篇现代中药研究...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药材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瓜霜发酵菌种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西瓜霜中的发酵菌种进行分离、鉴定,探讨西瓜霜发酵炮制的内涵,为西瓜霜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模拟传统工艺生产西瓜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以西瓜为培养基,发酵制备西瓜霜,分别用PDA、CZA及Sabourand等培养基,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西瓜霜发酵液中的微生物。采用形态学鉴定及DNA的ITS序列对比法鉴定分离出的菌种。结果西瓜霜炮制发酵中共分离鉴定出6种真菌,分别为镰孢霉属Fusarium的WF-1,青霉属Penicillium的WF-2,毛霉属Mucor的WF-3,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的WF-4、WF-5、WF-6。结论西瓜霜的制备是以西瓜为培养基,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尤其是高盐条件下,通过耐高盐自然真菌发酵炮制而成,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渗析制成的芒硝的细小结晶。
匡海学李斌曹琦苏阳辛萍杨素清
关键词:西瓜霜菌株分离菌株鉴定镰孢霉属青霉属毛霉属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升麻中皂苷含量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升麻中升麻新苷I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升麻新苷Ⅰ的含量,运用近红外技术收集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升麻样品的光谱图,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加二阶导数(SD)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法建立升麻中升麻新苷Ⅰ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并对已建立的定量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新苷Ⅰ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为0.99077,校正均方差(RMSEC)为0.0123,用验证集进行模型验证,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为0.0348。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高效,建立的模型性能较好,对升麻中升麻新苷Ⅰ含量的预测准确可靠。
苏阳任文晨于浩然祝清炜孙野吴伦匡海学
关键词:升麻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测定蜜炙升麻中皂苷成分研究
背景:虽然蜜炙升麻充分体现了蜜炙法补中益气、升举阳气的炮制作用,但目前仍然缺乏对其皂苷类活性成分的快速鉴定方法.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蜜炙升麻中升麻新苷I 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方法:以高...
苏阳王秋红匡海学吴伦任文晨高健高悦李静
包含升麻皂苷的药物制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升麻皂苷的药物制剂及其应用,属于中药领域。所述药物制剂由药物组合物和辅料组成,所述药物组合物和辅料的重量比为10∶3,所述药物组合物由升麻皂苷提取物降钙素原组成。所述升麻皂苷提取物降钙素原的重量比为1∶...
苏阳吴伦任文晨高健毕悦匡海学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免疫抑制辅助治疗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免疫抑制辅助治疗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由党参、茯苓、桂枝、五味子、金银花、桔梗、甘草经水提醇沉制成,其中党参、茯苓健脾益气为君药,桂枝、五味子散寒解表、补肾宁神为臣药,金银花、桔梗清热化...
苏阳薛娟赵程程田苗
文献传递
参芪利心方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中Galectin-3、BN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参芪利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Galectin-3、BN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参芪利心方),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Galectin-3、BNP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80天后,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Galectin-3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Galectin-3水平亦较治疗前有减少趋势。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参芪利心方能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Galectin-3和BNP水平。
吴伦苏阳田振坤谢宁刘莉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GALECTIN-3BNP
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Ⅰ)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对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抗感染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制备单体化合物,根据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荭草素(1)、异牡荆苷(2)、芹菜素-6-阿拉伯糖基-8-葡萄糖苷(3)、芹菜素-3′-甲氧基-7-O-芸香糖苷(4)、槲皮素(5)、金丝桃苷(6)、异槲皮苷(7)、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8)、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9)、槲皮素-3-O-芸香糖基-7-O-葡萄糖苷(10)、圣草次苷(11)和圣草素(12)。结论化合物1~11为首次从线叶菊属植物及线叶菊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为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的重要组成成分。
王秋红刘玉婕苏阳吕邵娃匡海学
关键词:线叶菊抗感染异荭草素
升麻性味的考证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检索大量古籍文献与现代临床资料,系统理清升麻性味理论的演变历程,确认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性味理论的认识,比较分析其认识差距的内涵和形成根源,深化对中药性味的理解。升麻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甘、平"至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辛、微甘,平、微寒",经历了由"单味"到"复合药味"的发展演变过程。随着中药性味理论由萌芽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标定性味的原则由"一药一味一性"到"一药多味(少数为一味)一性",由"根据药物的真实滋味、结合五行及藏象理论、三品和功效而定"到"主要根据药物的功效而定"转变,本质上反映了人们对药物的功效认识发生了变化,是随着中药功效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结果。
苏阳李静李珊珊任文晨高悦吴伦匡海学王秋红杨炳友程根宏闫静
关键词:药性理论升麻中药
参芪利心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药效学评价结合正交试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参芪利心胶囊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多柔比星法建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模型,以CHF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短轴缩短率(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指标,筛选样品提取工艺(A工艺为药材全煎煮;B工艺为太子参细粉与其他药材煎煮后混合)。通过单因素考察并设计正交试验,以黄芪甲苷、丹参酮Ⅱ_A含量和煎煮物重量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药效学实验表明B工艺样品对CHF大鼠心脏症状及心功能改善作用更佳。该工艺中其他药材最优提取条件为每次加12倍量水煎煮1 h,共煎煮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黄芪甲苷、丹参酮ⅡA的平均提取率分别为61.82%、50.07%,平均煎煮物重量为6.02 g。结论:参芪利心胶囊最优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靠。
吴伦苏阳陈晓宇田振坤谢宁刘莉
关键词:心功能正交试验黄芪甲苷
RP-HPLC法测定北五味子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5μm,4.6×1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在40.4~600.0μg/m L(r=0.999 8)、五味子乙素在42.0~420.0μg/m L(r=0.9999)、五味子丙素在15.8~118.8μg/m L(r=0.999 5)、五味子醇甲在10.0~160.0μg/m L(r=0.9999)、五味子醇乙在15.5~388.0μg/m L(r=0.999 5)、五味子酯甲在16.3~408.0μg/m L(r=0.999 9)范围内峰面积与对照品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6).6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均高于98%,RSD值小于3%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北五味子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
吴伦苏阳范海潮刘杰田振坤
关键词:北五味子木脂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