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军霞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亚热带
  • 3篇淋失
  • 2篇氮淋失
  • 2篇氮素
  • 2篇氮素淋失
  • 2篇稻田
  • 2篇稻田土
  • 2篇稻田土壤
  • 2篇地下水
  • 2篇土壤
  • 2篇浅层
  • 2篇浅层地下
  • 2篇浅层地下水
  • 2篇丘陵区
  • 2篇红壤
  • 2篇红壤丘陵
  • 2篇红壤丘陵区
  • 1篇氮含量
  • 1篇氮磷
  • 1篇氮素形态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亚...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交水运规划...
  • 1篇普渡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环境...

作者

  • 6篇焦军霞
  • 5篇李裕元
  • 4篇杨文
  • 4篇吴金水
  • 3篇孟岑
  • 3篇周脚根
  • 3篇张满意
  • 2篇王美慧
  • 1篇石辉
  • 1篇崔新卫
  • 1篇许晓光
  • 1篇彭福元
  • 1篇王毅
  • 1篇鲁耀雄
  • 1篇刘国强
  • 1篇韩增
  • 1篇张慧
  • 1篇李宗良

传媒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资源节约与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亚热带小流域浅层地下水不同形态氮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定量研究流域尺度上氮素(N)形态的时空变异特征,以湖南省长沙县亚热带湘江源头小流域(134.4 km^2)为研究对象,2011年(1—12月)定位观测了小流域菜地、茶园、旱地、林地、两季稻田和一季稻田6种土地利用类型下浅层地下水总氮(T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浓度的动态变化,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各观测指标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NH_4^+-N、NO_3^--N和TN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金系数分别为0.76%、8.50%、4.41%),结构变异占主导地位,变程分别为540、580、570 m。小流域浅层地下水TN、NH_4^+-N和NO_3^--N月均浓度变化趋势不尽相同,TN和NO_3^--N月均浓度的动态变化相对比较平缓,而NH_4^+-N的变幅较大,TN和NH_4^+-N的峰值出现在2011年7月,NO_3^--N无明显高峰;TN、NO_3^--N和NH_4^+-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97、1.12 mg N·L^(-1)和1.32 mg N·L^(-1)。研究区浅层地下水N的浓度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茶园、稻田为浅层地下水N分布高浓度区,且茶园地下水N浓度最高,林地为N分布低浓度区。
焦军霞周脚根杨文冯青郁张满意李裕元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浅层地下水湘江流域
亚热带典型小流域磷收支及流失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磷素(P)在环境中的过量累积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论文以湖南省长沙县脱甲河农区小流域(52km2)和涧山河森林一农区小流域(50km2)为研究单元,基于人户调查资料和连续4a的流域把口站水文水质定位观测数据,采用物质流分析法,对比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区典型小流域P的收支平衡及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农区小流域出口地表水总磷(TP)含量变化为0.03-0.68mg·L-1,平均含量为0.21mg·L-1,整体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森林一农区小流域TP含量变化范围为0.01~0.35mg·L-1,平均为0.08mg·L-1,整体为Ⅱ类水质,表明森林一农区小流域地表水水质明显优于农区小流域。农区小流域P的环境滞留强度(32.0kg·hm-2·a-1)显著高于森林一农区小流域(20.6kg·hm-1·a-1),对环境影响更大。以2013年为例,农区小流域P的主要输入项为饲料,占53.1%,森林-农区小流域则以肥料为主,占53.0%;两个流域的P输出项都以植物和畜禽产品输出为主,均占总输出量的94.0%左右。控制小流域肥料和饲料投入、增加循环利用途径以及提高P利用率是当前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王美慧周脚根韩增孟岑杨文焦军霞程牧春李裕元吴金水
关键词:磷负荷入户调查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浅层地下水氮淋失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土壤养分累积引起的氮素(N)淋失是导致农区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形式.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县典型亚热带红壤丘陵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定位观测,研究了林地、稻田、菜地和茶园4种代表性土地利用类型浅层(130~150 cm)地下水中N浓度的逐月动态变化特征.连续3年(2010—201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浅层地下水总氮(TN)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林地最低(0.85 mg·L-1),茶园最高(7.64 mg·L-1);从N的形态构成来看,林地、菜地和茶园浅层地下水中N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分别占TN的46.7%、70.2%和72.8%,而稻田浅层地下水N形态则以铵态氮(NH+4-N)为主,占TN 43.5%,表明土壤淹水条件是影响地下水N淋失形态的关键因子.地下水各形态N浓度的动态变化在不同土地利用下也迥然不同:林地地下水各形态N的含量低、变幅小,而稻田、菜地和茶园地下水N浓度变幅较大;采用单因子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下地下水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TN和NO-3-N无显著污染,NH+4-N污染较为严重,而综合指数法(F值法)进一步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污染主要出现在稻田和茶园,因此,控制稻田和茶园N肥的施用量是预防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地下水N污染的关键.
焦军霞杨文王美慧孟岑王毅李裕元周脚根尹娟张满意吴金水
关键词:氮素淋失氮素形态浅层地下水红壤丘陵区亚热带
郑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终期评估研究
2016年
郑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实施完成,根据规划内容分析评估了规划目标、规划任务、政策措施等完成情况,梳理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且根据评估结果,分析郑州市环境保护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建议。
张慧李宗良焦军霞刘国强
关键词:环境保护终期评估
亚热带区稻田土壤氮磷淋失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土壤氮磷淋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重要形式。以亚热带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陶土头定位观测法比较研究了施肥对稻田土壤氮(N)磷(P)淋失特征的影响。2010—2011年连续近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施肥会显著增加稻田土壤N、P的淋失。稻田土壤N的淋失形态有显著差异(P<0.05),水稻生长期(4—10月)淹水条件下淋失形态主要为NH4+-N,而闲田期(10—翌年3月)非淹水条件下则主要为NO3--N。这与土壤通气状况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研究区10—12月(闲田期)稻田P的淋失明显高于其他时期,是稻田土壤P淋失的主要阶段。控制土壤N、P累积是降低稻田土壤N、P淋失的重要途径。
许晓光李裕元孟岑焦军霞石辉张满意吴金水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氮淋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土壤养分累积引起的氮(N)磷(P)淋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形式。基于有效提高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和保护地下水水质等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M)与化肥(F)不同配施比例对100 cm深度稻田土壤N淋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晚稻生长期内,渗漏水中不同形态溶解态N浓度的动态变化不尽一致,其中总氮(TN)和铵态氮(NH+4-N)的浓度在每次施肥之后1~3 d出现淋失高峰,最大分别达到1.985、1.165 mg N·L-1,而硝态氮(NO-3-N)浓度的变化比较平缓,无明显峰值。就组成成分而言,NH+4-N为淋失TN的主要成分,平均占54.2%;其次是有机态氮(ON),占45.1%;NO-3-N浓度很低(〈0.2 mg N·L-1),仅占0.7%。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高,晚稻产量表现为显著(P〈0.05)的先增后降变化趋势,与TN及NH+4-N淋失量和淋失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但N的峰值比产量略有滞后。综合考虑施肥的增产作用与土壤N的淋失风险,研究区稻田化肥与有机肥的配比采用7:3较为适当。
焦军霞杨文李裕元彭福元鲁耀雄崔新卫吴金水
关键词:稻田土壤氮素淋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