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秀梅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冬季气温
  • 2篇冬季气温异常
  • 2篇气温
  • 2篇气温异常
  • 2篇环流
  • 2篇大气环流
  • 1篇气体污染
  • 1篇气体污染物
  • 1篇位温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相当位温
  • 1篇颗粒物
  • 1篇假相当位温
  • 1篇江淮暴雨
  • 1篇高空
  • 1篇高空槽
  • 1篇暴雨
  • 1篇EOF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马敏劲
  • 4篇杨秀梅
  • 1篇李旭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近63年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15站1951—2013年冬季气温以及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
朱安豹马敏劲杨秀梅宁贵财
关键词:冬季气温大气环流EOF
文献传递
近63年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15站1951-2013年冬季气温以及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和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展开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方法,分析中国东部地区近63 a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并基于气候划分的区域分析了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变化在总体一致型的基础上还存在东北一西南反向变化的类型.近63 a冬季气温在1984年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冬季气温突变略早于全国,近30 a来中国东部冬季气温明显偏高.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可以分为华南-东南区、东北区、华中区和河套区。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大槽和西风急流与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变化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朱安豹马敏劲杨秀梅宁贵财
关键词:冬季气温大气环流
中国南北方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18年
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4年12月-2015年11月171个城市的逐小时大气污染资料,对比分析了南北方大气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出现PM_(2.5)和PM_(10)污染日的频率分别为17.23%和10.33%,PM_(2.5)、PM_(10)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PM_(2.5)浓度约占PM_(10)浓度的47%,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的重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西北地区、四川盆地和两湖地区。(2)南北方大气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月季变化,从12月到次年3月和6、11月差距大,其他月份小(O3除外),PM_(2.5)/PM_(10)比值在秋末冬初大,其他季节小。(3)北方PM_(2.5)年均浓度为62.28μg/m3,比南方高12.62μg/m3,北方PM_(10)年均浓度为115.98μg/m3,比南方高36.34μg/m^3,虽然北方颗粒物浓度比南方大,但除2015年11月外,PM_(2.5)/PM_(10)北方都小于南方;北方SO_2、NO_2、CO年均浓度分别为38.16、42.28、1 256.67μg/m^3,比南方高18.43、3.56、315.83μg/m3,南北O3年均浓度相当。(4)从日变化看,污染物平均浓度(O3和SO_2除外)白天低于夜间,下降速率白天大于夜间;南北PM_(2.5)、PM_(10)、CO、NO_2平均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O3呈"单峰单谷"型;日变化曲线还表明,日间和夜间北方PM_(2.5)、PM_(10)、CO、NO_2平均浓度都高于南方,下降速率也是北方大于南方。
马敏劲杨秀梅丁凡谭子渊李旭
关键词:颗粒物气体污染物
2013年7月一次江淮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2013年7月4—7日江淮地区出现了入梅以来的第一次持续性暴雨,造成江淮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逐6 h的1°×1°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云量资料和江淮地区72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00 h Pa以径向环流为主的背景形势下,江淮地区上空缓慢移近梅雨锋的西南涡是此次降水过程的关键系统。高空急流、500 h Pa高空槽、西南低空急流、西南涡、边界层急流和梅雨锋共同作用形成深厚的辐合层,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增强了大气的抽吸作用,造成强烈的垂直运动。边界层强的垂直风切变触发了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通过西南超低空急流向江淮地区输送,为江淮地区带来水汽和热力条件。南方暖空气和北方冷空气交汇于江淮地区,形成假相当位温密集带,产生天气尺度的上升运动,雨带主要位于密集带的南侧,可作为雨区预报的参考。
杨秀梅马敏劲朱安豹
关键词:高空槽持续性暴雨假相当位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