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然 作品数:9 被引量:30 H指数:2 供职机构: 聊城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光动力治疗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存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经LEEP术后6个月HR-HPV阳性且阴道镜活检为LSIL的患者102例,遵循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予以光动力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4次;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治疗后3、6个月两组均行HR-HPV检测评估HR-HPV转阴率,阴道镜活检评估LSIL的消退率。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观察组HR-HPV转阴率分别为63.46%(33/52)、86.54%(45/52),LSIL消退率分别为73.08%(38/52)、84.62%(44/52),观察组HR-HPV转阴率、LSIL消退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第3、6个月,观察组中不同型别HR-HPV组(HPV16/18组和非HPV16/18组)的HPV转阴率和LSIL消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3、6个月,观察组中<50岁组的HR-HPV转阴率高于>50岁组[74.29%(26/35)vs 7/17,P=0.032;94.29%(33/35)vs 12/17,P=0.031];两组LSIL消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对LEEP术后LSIL病变合并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 张艳 杜然 张娴 刘薇 张玉丽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光动力疗法 宫颈环形电切术 TAP联合Ki-67对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讨肿瘤异常蛋白(tumorabnormal protein,TAP)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SC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患者术后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113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存档石蜡组织标本,按生存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生存时间<5年)和B组(生存时间≥5年)。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TAP面积及Ki-67增殖指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TAP面积越大,生存时间越短。Ki-67增殖指数越高,生存时间越短;两者之间呈负相关。(2)A组TAP面积阳性率为81.70%,明显高于B组(54.76%),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Ki-67增殖指数与患者的生存期成反比;A组Ki-67增殖指数阳性率为76.06%,明显高于B组(57.14%),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Ki-67增殖指数与患者的生存期成反比。(3)A组TAP、Ki-67均阳性的比率为57.75%,明显高于B组(35.71%),A组TAP、Ki-67均阴性的比率为9.86%,明显低于B组(26.20%);113例NSCLC患者均阳性的比率为40.71%,均阴性比率为15.9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比单项比较更为精确,表明TAP联合Ki-67对患者预后判断更准确。结论 TAP联合Ki-67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姜峰 杜然关键词: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TAP KI-67 预后 原发乳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细胞学诊断分析 2021年 探讨原发乳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类型、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9例原发乳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回顾性研究其临床病理特点,并随访。结果:9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9.2岁,乳腺肿块为最常见的症状。9例均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经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6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例为非生发中心起源,其中1例伴CD5阳性,2例为生发中心起源;1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1例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PTCL,NOS),1例为髓系肉瘤。共有5例在获取组织标本前先行细针穿刺进行细胞学涂片,3例细胞学诊断倾向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诊断小圆细胞恶性肿瘤,1例误诊为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其中1例制作细胞块并进行免疫组化,符合DLBCL。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对部分乳腺淋巴瘤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进行细胞块制作并辅助检测可明确诊断。 王正岩 杜颖 尹艳华 陈国统 杜然关键词:乳腺 淋巴瘤 细胞学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14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CRC)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CRC卵巢转移14例,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学及免疫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47~79岁,中位年龄59岁。9例见网膜/腹膜结节或腹水,8例单侧卵巢转移,3例双侧病变不对称性增大,肿瘤直径2.5~23.0 cm,平均12.7 cm。镜下多数病例以膨胀性浸润为主,可见类似卵巢原发黏液性肿瘤形态改变,少数呈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形态,易见上皮间质裂隙。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20、SATB2、CDX2阳性,CK7阴性或弱阳性。3例术中快速误诊为卵巢原发性肿瘤。结论CRC卵巢转移单侧多见,双侧卵巢转移中,病变可呈不对称增大,诊断需结合病史、术中情况、组织学特征并辅以免疫组化综合分析。需主要与卵巢原发性黏液性肿瘤鉴别。 解建军 张永欢 杜然 史晓兰 刘芳 李博关键词:卵巢转移 卵巢黏液性肿瘤 组织学特征 软组织肌上皮瘤/混合瘤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软组织肌上皮瘤/混合瘤(myoepithelioma/mixed tumour of soft tissue,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6例MMT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MMT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1~63岁,平均44岁。肿瘤直径2—17.5cm,平均6.5cm。免疫表型:75%(3/4)表达CK,100%(4/4)表达vimentin,66.7%(2/3)表达S-100,50%(2/4)表达GFAP,100%(3/3)表达EMA,(0/4)不表达SMA。6例MMT随访时间5—10年,3例局部复发,1例复发且发生肺转移,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临床上,MMT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持续数周至数年,偶有局部疼痛。多发生于成人,男女比例大致相同。肿瘤境界清楚,绝大多数肿瘤位于四肢皮下或深部的筋膜下软组织。组织学上,MMT类似于涎腺的多形性腺瘤,含有不同比例的上皮和(或)肌上皮成分,间质玻璃样变或为软骨黏液样。大部分MMT为良性行为,但少数可局部复发和转移,导致死亡。 张学东 陈士超 杜然 张仁亚 姜慧峰 朱维娜关键词:软组织肿瘤 肌上皮瘤 混合瘤 临床病理学 原发性胃肠型子宫内膜黏液癌临床病理特征 202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型子宫内膜黏液癌(GTEA)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21-02—2022-07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1例原发性GTEA和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1例原发性GTEA,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STK11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69岁、78岁,术前刮宫病理检查均提示子宫内膜癌,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病理组织学检查:例1主要表现为两种组织学形态,一种呈管状乳头状排列,另一种在富于黏液的背景中可见黏液腺癌细胞团及印戒细胞;例2主要呈筛孔状及绒毛腺管状结构,衬覆黏液柱状上皮,核轻度异型。2例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CEA、Villin、PAX8,不同程度表达P16、CK7、MUC-6,P53野生型,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40%、45%,错配修复蛋白(MMR)检测示微卫星稳定性,STK11基因8号外显子检测,未发现热点突变。例1随访17个月,CT示肺内多发性肿瘤转移,例2随访5个月,病情稳定。结论原发性GTEA是一种较罕见肿瘤,形态及免疫表型具有胃(胃肠)等分化的特点,需要与多种恶性肿瘤进行鉴别,与经典子宫内膜黏液癌相比,预后较差。 解建军 李博 张永欢 任风梅 刘芳 张慧 杜然关键词:子宫 临床病理诊断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为黑色素瘤并异位妊娠一例 2023年 1病例介绍患者,女,38岁。主因“停经3+月,阴道不规则流血21 d”入院。患者平素月经不规律,入院21 d前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期间监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持续增长,翻倍差,7 d前开始下降。B超示右附件区略高回声光团,大小为3.4 cm×2.2 cm×1.8 cm,考虑异位妊娠;左附件区不均质包块,大小为13.5 cm×9.7 cm×5.5 cm,考虑畸胎瘤。CT检查示:肝脏多发低密度灶,双肺多发小结节,胸椎骨质破坏。 许田田 武玉 杜然 靖晓童 陈晓明 李沛瑾关键词:黑色素瘤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 异位妊娠 多次复发的下颌骨软组织血管纤维瘤1例 2023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2014-04-09曾因“下颌骨肿胀不适”于外院就诊,CT示“右下颌骨囊肿”,遂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行“右下颌骨囊肿刮治术+病灶牙拔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囊肿伴间质肉芽组织增生,黏液变性明显。2019-04-12、2019-12-04患者再次先后因“右下颌后牙区肿痛”就诊,CT均提示右侧下颌支膨胀骨破坏,内见类软组织密度影,骨皮质不完整,病变范围约2.4cm×1.4cm。 杜颖 杜然 张学东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并异常表达CD20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Waldeyer’s ring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with T-follicular helper phenotype,wPTCL-TFH)临床病理学、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wPTCL-TFH临床资料,对其病变组织行HE、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及TCR基因重排检测,应用一代测序法检测IDH2 Exon4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1岁,临床表现为咽痛、消瘦,无其他发热、盗汗等B症状。组织学表现为扁桃体实质内小-中等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全T细胞标志物及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CD10、BCL6和PD-1,弥漫表达CD20,部分表达CD30(约10%);TCR基因单克隆性重排,IDH2基因未见突变。采用R-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随访7个月,患者无瘤生存。结论wPTCL-TFH异常表达CD20者临床罕见,化疗中加入利妥昔单抗可能对CD20异常表达wPTCL-TFH有效,仍需更多的病例进一步证实。 王正岩 安风仙 杜颖 杜然 李迎雪 闫金强 张学东关键词:淋巴瘤 外周T细胞 C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