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超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阿坝州理县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不同覆盖处理对几种苗木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 2005年
- 为了提高岷江干旱河谷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开展了乡土树种岷江柏、刺槐、榆树以及引进树种辐射松等4个树种造林试验研究,对黑地膜、白地膜、石块覆盖以及不加覆盖物(对照)4种处理方式的成活情况与生长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从处理方式上看,表现为覆盖处理均较对照好。其中以白地膜处理下表现最好,成活率达83.25%,保存率达79.18%;黑地膜表现次之,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80.75%和76.75%;石块处理下,分别为75.50%和71.05%;而对照仅为65.5%和54.27%。从不同树种的生长表现上看,岷江柏表现最好,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达到92.00%和88.00%;榆树较好,二者分别达到91.67%和85.67%;刺槐次之,二者分别为81.67%和74.67%;辐射松最差,成活率仅为54.20%,保持率仅为54.03%。
- 郑绍伟严代碧冯云超岳永杰慕长龙
- 关键词:成活率生长量
-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白刺花生物量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是我国长江上游的主要生态功能服务区,而该区域由于“受焚风效应”的影响以及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使该区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区。本文以该区域内分布最广泛的灌木——白刺花为对象,研究其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格局以及生物量分配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为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白刺花的地上生物量分配中,阴坡叶片所占地上生物量比例变化范围在36.01%-41.54%,明显高于阳坡(14.35%~21.12%);AK海拔梯度变化上看,白刺花在阳坡与阴坡的茎枝、叶和种子各部分生物量以及单丛生物量大小变化趋势均呈现“V”字型变化趋势。②白刺花单丛地下生物量则阴坡海拔1860m地最高,达到440.06g,阳坡海拔2280m最高,为436.39g;最低的地下生物量主要在阴坡海拔1730m和阳坡海拔1880m,仅为47.23g和44.61g,最高生物量分别是它们的9.9、9.8和9.8、9.2倍。同时,在阴坡和阳坡的不同海拔梯度上,均表现出粗根和中根生物量占地下部分总生物量50%以上,细根、小根生物量之和在30%以下。③白刺花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间相关关系显著,并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白刺花单丛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枝(干)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曲线方程模型Y=27.581x^1.1473和Y=18.648e^0.3454x。最优,其群分别达到0.9677、0.9464;叶生物量和种子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模型则分别以Y=7.3936x^0.3454x和Y=2.5705e^0.4144x最佳,砰分别为0.7172、0.7446。白刺花各部分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也相对一致,即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径级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拟合效果相对地上生物量较差,其中粗根生物量�
- 黎燕琼郑绍伟李德鹏冯云超卿刚龚良春慕长龙
- 关键词:干旱河谷白刺花生物量土壤含水量
-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理县新疆核桃引种调查被引量:3
- 2010年
- 核桃是退耕还林工程中,理县干旱河谷地区引进的主要经济树种。对杂谷脑干旱河谷区域内引种的核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在干旱河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成活率在90%以上。结果期的第2年产量,嫁接苗在420 kg.hm-2~450 kg.hm-2,产量年增长幅度在15%~20%,同时,结果时间早,栽培后第3年开始挂果,见效快;实生苗则表现在1 500 kg.hm-2~1 750 kg.hm-2,产量年增长幅度在10%左右,但结果时间晚,栽培后7 a和8 a开始挂果。
- 冯云超杨素香董生刚张伟刘大虎周列伟
- 关键词:核桃成活率保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