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爽

作品数:24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韧带
  • 13篇交叉韧带
  • 12篇前交叉韧带
  • 11篇关节
  • 9篇韧带重建
  • 9篇前交叉韧带重...
  • 9篇交叉韧带重建
  • 8篇生物力学
  • 8篇术后
  • 8篇重建术
  • 8篇重建术后
  • 7篇韧带重建术
  • 7篇前交叉韧带重...
  • 7篇前交叉韧带重...
  • 7篇膝关节
  • 7篇交叉韧带重建...
  • 6篇步态
  • 5篇康复
  • 4篇等速肌力
  • 4篇韧带断裂

机构

  • 24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作者

  • 24篇任爽
  • 20篇敖英芳
  • 13篇黄红拾
  • 10篇胡晓青
  • 5篇于媛媛
  • 4篇刘振龙
  • 3篇苗欣
  • 3篇张家豪
  • 2篇代岭辉
  • 2篇李翰君
  • 2篇张辛
  • 2篇李玳
  • 2篇朱敬先
  • 1篇刘卉
  • 1篇李楠
  • 1篇杨渝平
  • 1篇马骁
  • 1篇陈亚红
  • 1篇王佳宁
  • 1篇赵峰

传媒

  • 6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科技导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评估膝关节软骨组织缺损的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评估膝关节软骨组织缺损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膝关节软骨组织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将获取的所述MRI图像输入预设的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软件,构建所述目标膝关节软骨组织的三维模型;提取所述目标...
敖英芳代岭辉任爽张辛胡晓青
文献传递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足底压力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在步行与单足支撑时的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75例CAI患者及40例正常人,对步行及单足站立时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测量指标为足底每个区域的压强峰值、达峰时间、边界时间(time to boundary,TTB)和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偏移速度等系列指标。评估CAI患、健侧差异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并分析存在差异的足底压力指标与患者年龄、性别、侧别、体重指数、Beight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AI患者患、健侧步行时均化峰值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正常人相比,患侧的第一跖骨(t=2.99,P=0.02)和第二跖骨(t=2.09,P=0.01)、双侧的足跟内侧(患侧t=2.33,P=0.01;健侧t=3.74,P=0.02)和足趾区峰值压力(患侧t=2.23,P=0.01;健侧t=3.28,P=0.02)较小,患侧的第五跖骨区域(t=-3.86,P=0.03)的均化峰值压力较大,且患侧第四跖骨达峰时间较晚(t=3.33,P=0.01)。患侧的内外侧TTB最小值(t=-2.67,P=0.03)、极小值的平均值(t=-3.54,P=0.02)和标准差(t=-2.86,P=0.04)均明显小于健侧,与正常人相比,TTB系列与压力中心系列指标提示患、健侧在内外向和前后向均存在明显的稳定性缺陷(P<0.05)。女性、Beighton评分高的CAI患者内外向稳定性缺陷更明显(P<0.05)。结论:CAI患者在平地步行时患、健侧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患侧足底COP明显向足外侧偏移。单足支撑时,患侧前后向及双侧的内外向姿势控制稳定性均明显弱于正常人,女性及伴有全身韧带松弛症的CAI患者内外向稳定性缺陷更明显。
侯宗辰敖英芳胡跃林焦晨郭秦炜黄红拾任爽张思谢兴陈临新赵峰皮彦斌李楠江东
关键词:踝关节韧带损伤关节不稳定性足底压力
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止点重建的解剖学与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解剖研究大体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止点的形态,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ACL的力学止点分布,为临床ACL重建提供新理念。方法:选取10例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男6例,女4例,采取标准髌旁内侧入路打开关节腔,暴露并解剖剔除ACL,观察并记录ACL胫骨止点形态,测量胫骨止点前后径和左右径。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膝关节模型,模拟临床体格检查Lachman试验和pivot-shift试验,观察ACL在胫骨和股骨端止点的受力分布情况。结果: ACL胫骨致密止点大体观呈扁长的弧形,其前后径为(13.8±2.0) mm,体部左右径为(5.3±0.6) mm,前缘左右径为(11.5±1.2) mm。有限元分析显示,股骨端应力较高区域为住院医师嵴(residents’ ridge)附近一类椭圆形区域,胫骨端应力较高部分延内侧髁间嵴(medial intercondylar ridge)狭长分布,与解剖观察相符,从理论上验证了ACL止点的生物力学分布特点。结论:解剖研究及有限元分析均证实ACL胫骨止点为一扁长的弧形,理想的ACL重建技术应依据其生物力学特点进行重建,基于解剖学研究和生物力学分析本课题组提出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止点重建理念,并建立手术模型。
张家豪任爽邵嘉艺牛星跃胡晓青敖英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止点生物力学
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膝关节生物力学变化
目的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是重要的稳定膝关节的结构,PCL断裂对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尚未明确。通过三维动作分析系统探究单纯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步行过程中膝关节运动...
于媛媛黄红拾任爽时会娟张思梁子轩敖英芳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断裂步态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侧切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
2024年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后12个月左右的患者在侧切动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确定主要的异常生物力学特征及其机制。方法:对16例ACL重建术后12个月左右的患者同步采集侧切动作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膝关节的三维角度和三维力矩。应用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重建侧与未伤侧之间的生物力学特征差异。结果:在侧切动作过程中,ACL重建侧的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ACL重建侧0.380±0.071,未伤侧0.427±0.069,P=0.003)和垂直向上地面反作用力峰值(ACL重建侧1.996±0.202,未伤侧2.110±0.182,P=0.001)均显著小于未伤侧。与未伤侧相比,重建侧的膝关节屈曲角度较小(ACL重建侧38.3°±7.4°,未伤侧42.8°±7.9°,P<0.001),而外旋角度较大(ACL重建侧10.3°±2.4°,未伤侧7.7°±2.1°,P=0.008)。ACL重建侧的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ACL重建侧0.092±0.031,未伤侧0.133±0.024,P<0.001)和外旋力矩峰值(ACL重建侧0.005±0.004,未伤侧0.008±0.004,P=0.015)均显著小于未伤侧。结论:在侧切动作过程中,ACL重建患者膝关节运动主要在矢状面和水平面内呈现不对称特征,重建侧呈现较小的屈膝角度、膝关节伸展力矩和外旋力矩和较大的膝关节外旋角度。
任爽时会娟梁子轩张思胡晓青黄红拾敖英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生物力学术后康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应力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后移植物应力分布特征,为ACL重建的手术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三维磁共振及CT影像,建立完整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ACL、后交叉韧带;建立ACL重建后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ACL移植物、后交叉韧带。模型采用线弹性材料属性,骨组织材料属性设置为弹性模量17 GPa,泊松比(Poisson’s ratio)为0.36;完整膝关节及ACL重建膝关节的模型中的韧带组织及ACL移植物的材料属性设置为弹性模量390 MPa,泊松比0.4;将股骨固定设置为模型边界条件,施加胫骨前向134 N的拉力为载荷条件,求解分析完整膝关节的ACL及重建术后的ACL移植物的拉应力、压应力、剪切应力、等效应力的受力状态。结果:重建后的ACL移植物的最大压应力(6.34 MPa)、等效应力(5.9 MPa)、剪切应力(1.83 MPa)均在前侧股骨端,与完整膝关节ACL最大压应力(8.77 MPa)、等效应力(8.88 MPa)、剪切应力(3.44 MPa)位置一致。移植物最大拉应力也出现在股骨端,但位置在后侧,与完整膝关节ACL最大拉应力位置一致,且ACL移植物最大拉应力的值仅为0.88 MPa,小于完整膝关节ACL的2.56 MPa。结论:ACL移植物压应力、等效应力、剪切应力最大值均在前侧股骨端,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股骨端后侧,均与完整膝关节ACL最大拉应力位置一致;ACL移植物的前侧部分承受力较大,后侧部分承受力较小,与ACL的生物力学特性相符合。
任爽时会娟张家豪刘振龙邵嘉艺朱敬先胡晓青黄红拾敖英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有限元分析应力分布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单腿位置觉测试时脑电功率谱的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同步记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患者进行单腿位置觉测试时的脑电信号,分析ACL断裂人群未伤侧、患侧分别运动时的脑电差异,明确ACL断裂造成的脑电功率谱变化特征,探究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失稳的中枢神经机制,为治疗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2014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的一侧单纯ACL断裂男性患者16例参与研究,使用等速肌力测试设备进行单侧主动膝关节位置觉运动和被动膝关节位置觉运动。同步记录ACL断裂人群未伤侧和患侧被动膝关节位置觉测试、主动膝关节位置觉测试的脑电功率谱(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分析ACL断裂侧和非损伤侧单独运动时患者不同频段的脑电功率差异。主动膝关节位置觉任务和被动膝关节位置觉任务的目标位置为屈膝30°位。结果:ACL断裂人群未伤侧运动和患侧单独进行主动、被动膝关节位置觉测试发现,被动关节位置觉运动时,患侧较未伤侧脑电功率谱的Delta[F(1,15)=0.003,P=0.957,η_(P)^(2)=0.001]、Theta[F(1,15)=0.002,P=0.962,η_(P)^(2)<0.001]、Alpha[F(1,15)=0.002,P=0.966,η_(P)^(2)=0.001]、Beta[F(1,15)=0.008,P=0.929,η_(P)^(2)=0.001]波在Fz、Cz、Pz 3个脑区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动关节位置觉运动时,患侧脑电功率谱的Delta、Theta、Alpha、Beta波段在Fz和Pz电极点处显著高于未伤侧。结论:一侧ACL断裂带来的中枢变化,在进行对侧(未伤侧)被动运动时仍然存在;患侧主动运动时的脑电功率谱显著高于非伤侧。
苗欣黄红拾胡晓青时会娟任爽敖英芳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膝关节不稳中枢神经脑电功率谱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大腿等速肌力与步态不对称性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全面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伸膝肌、屈膝肌的向心、离心等速肌力的不对称性与步行膝三维运动学与动力学不对称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5例ACL重建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7~47岁[(29.4±5.2)岁]。术后进行标准的康复治疗流程。采集术后1年大腿等速肌力测试数据。采集受试者步行过程的三维运动学及动力学。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等速肌力的双侧对称指数(LSI)与步态参数LSI的相关性。结果ACL重建术后1年,180°/s等速向心伸膝肌力的LSI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LSI显著相关(R=0.449,P<0.05),60°/s等速向心伸膝肌力的LSI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内旋力矩峰值LSI显著相关(R=0.421,P<0.05);术后1年180°/s等速向心屈膝肌力的LSI、300°/s等速向心伸膝肌力的LSI、60°/s等速离心屈膝肌力的LSI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LSI显著相关(R=0.462,R=0.415,R=0.536,P<0.05)。结论ACL重建患者1年后大腿等速伸膝肌力不对称性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力矩、旋转力矩、屈曲角度峰值不对称性显著相关,屈膝肌力不对称性与步态支撑期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不对称性显著相关。提示ACL重建患者1年后仍需进行规律康复训练,提高肌力与运动功能水平,以降低ACL再断裂及继发损伤风险。
任爽张思于媛媛敖英芳黄红拾
关键词:膝关节屈曲等速肌力继发损伤屈曲角度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6个月和1年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特定角度的力量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不足与再次受伤风险增加有关。本研究通过分析ACLR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时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力量在不同膝关节角度下的恢复特征,为优化康复方案和预防再次损伤提供依据。方法招募23名单侧ACLR患者和25名健康对照者,在术后6个月和1年对ACLR患者进行了随访测试。在屈膝20°~90°范围内测试了膝关节屈伸向心肌力,并计算双侧肌力对称指数(LSI)。通过统计参数映射方法分析了整个测试范围内膝关节屈伸力量及LSI的特征。结果术后6个月时,重建侧伸膝力量显著低于健侧和对照组(P<0.0125)。与术后6个月相比,1年时重建侧的伸膝(60°~90°)和屈膝(20°~79°)力量显著增强(P<0.050),但其LSI与6个月相比无显著变化。术后1年时,重建侧的伸膝力量仍显著低于健侧和对照组(P<0.0125),且其LSI在术后6个月(20°~59°)和1年(24°~5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67)。结论ACLR患者从术后6到1年的股四头肌力量主要在大于60°的位置得到恢复,但在较低屈曲角度下伸膝力量依然不足。尽管股四头肌力量随术后时间有所增加,但LSI未见显著改善。研究表明需要针对性强化低角度下的力量恢复的康复需求。
时会娟黄红拾李翰君于媛媛任爽刘卉敖英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股四头肌康复需求康复方案屈曲角度伸膝
2019-2020国际雪联滑雪世界杯医疗保障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为2022冬奥会的医疗保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参加2019-2020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杯(以下简称"太舞站")和2019-2020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云顶站(以下简称"云顶站")的运动员损伤及救治情况,分析损伤类型和受伤部位等。结果:2019-2020雪季崇礼两站滑雪世界杯共发生16例较严重的受伤事件,占运动员总数的8%。头颈部(37.5%)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关节和(或)韧带的损伤(43.8%)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结论: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受伤风险。赛事医疗保障指挥部和医疗官的设置、比赛场地(field of play,FOP)医疗小组和救援队的参与和雪场本身的基础医疗设施共同组成了救治一线。在院内医疗保障方面,应侧重于骨科和颅脑外科的准备。
马骁王佳宁陈拿云任爽时会娟敖英芳杨渝平
关键词:滑雪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