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红波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质
  • 1篇入湖河流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碳同位素
  • 1篇同位素
  • 1篇河流
  • 1篇沉积物
  • 1篇初级生产力

机构

  • 3篇贵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航天建设...

作者

  • 3篇陶红波
  • 2篇杨海全
  • 2篇陈敬安
  • 2篇罗婧
  • 2篇丁薇
  • 1篇王敬富

传媒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云南抚仙湖主要入湖河流有机碳来源辨识被引量:11
2016年
通过对云南抚仙湖流域土壤、植被和主要入湖河流有机碳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探讨了抚仙湖主要入湖河流有机碳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抚仙湖入湖河流溶解有机碳(DOC)含量较高,变化范围为2.79~38.02mg/L,且呈西部(19.20mg/L)>北部(13.82mg/L)>东部(3.37mg/L)的分布特征;河流颗粒有机碳(POC)含量较低,变化范围为0.22~2.68mg/L,且北部(0.84mg/L)>西部(0.56mg/L)>东部(0.40mg/L)。抚仙湖主要入湖河流水体δ^(13)C_(DOC)值变化范围为-12.6‰^-25.5‰,且随DOC含量增大而略呈偏负趋势,表明抚仙湖入湖河流DOC除来源于流域土壤侵蚀外,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也是重要的贡献源。抚仙湖入湖河流水体δ^(13)C_(POC)值主要分布范围为-23.2‰^-27.0‰,与流域土壤及植物δ^(13)C一致,远离内源POC的δ^(13)C范围,指示河流POC主要来源于流域土壤侵蚀和植物碎屑输入。
丁薇陈敬安杨海全宋以龙陶红波罗婧
关键词:入湖河流有机碳碳同位素
百花湖初级生产力的2种估算方法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以水体的透光深度作为依据,对百花湖湖水垂直方向进行分层采样,然后分别采用叶绿素a法和黑白瓶法对湖水进行垂直初级生产力的估算。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水体初级生产力不断降低,在深度为0、0.86、1.29、1.72、2.15 m处,采用叶绿素a法估算初级生产力分别为0.827、0.744、0.727、0.661、0.647 mg/(m3·d);采用黑白瓶法估算初级生产力分别为0.822、0.750、0.730、0.661、0.652 mg/(m3·d)。2种方法得到的初级生产力数值接近,最大相对偏差<0.8%。
陶红波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
云南抚仙湖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与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6年
为揭示抚仙湖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来源,对抚仙湖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柱芯的TOC、TN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TOC和TN含量分别为2.02%~3.40%和0.16%~0.36%;沉积物柱芯的TOC和TN含量分别为0.41%~6.63%和0.08%~0.77%,呈现出北湖高南湖低、表层高底部低的分布特征。内源有机质是抚仙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不同湖区外源有机质的输入差异明显,其中南湖沉积物有机质中陆源比例较高。沉积物柱芯C/N值从底部到表层逐步增大,表明抚仙湖沉积物有机质中陆源有机质所占比例持续增加。与内源有机质相比,外源有机质输入增加更快,指示流域内人为活动增强导致流域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剧。
宋以龙陈敬安杨海全丁薇陶红波罗婧王敬富
关键词:沉积物有机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