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牧
- 作品数:17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德宏州1982-2014年鼠疫流行状况分析及防控措施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德宏州1982年以来家鼠鼠疫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提供学者资料查询依据。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描述1982年以来德宏州各县市鼠疫流行情况。结果德宏州1982-2007年鼠疫在陇川、盈江、瑞丽、芒市、梁河分别流行20、16、12、11、11年,发生335个疫点,478个疫点次,腺鼠疫病例39例,无死亡病例;2008-2014年期间未发生鼠疫流行。结论德宏州鼠疫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 赵文红郭牧段彪苏丽琼
- 关键词:鼠疫疫点腺鼠疫
- 近二十年鼠疫流行状况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80年代以来,国内外人间鼠疫一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进入90年代,鼠疫病例数明显增加,鼠疫对人类的威胁日益严重。而且从世界鼠疫的流行概况来看,人间鼠疫病例发病地区不平衡,流行状况受多种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从多方面入手,加强鼠疫防治的各方面工作,积极控制鼠疫的进一步流行。
- 郭牧
- 关键词:鼠疫
- 云南省盈江县鼠疫流行强度与黄胸鼠的消长关系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索鼠疫流行强度与黄胸鼠的消长关系。方法对盈江县鼠疫流行资料及主要宿主黄胸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室内黄胸鼠密度0.78%~4.37%,平均2.56%;室外1.34%~4.93%,平均2.90%。1994年以前室外黄胸鼠密度明显高于室内,1994年以后室内明显高于室外;黄胸鼠在鼠类构成中室内高于室外,1987年构成比最低(室内32.86%、室外28.01%),此后逐年增加,2002年室内外黄胸鼠构成比达90%以上;室内外黄胸鼠密度季节消长不明显。1990-1996年鼠疫流行发生频次较高,每年发生5~8个月次,1~12月除1月未流行鼠疫外其它月份均有流行,5~10月为高峰期,6、7月达最高峰。结论黄胸鼠在鼠类构成中占优势地位,鼠密度及构成季节变化不明显。鼠疫流行季节变化较明显。2%的黄胸鼠密度是鼠疫流行强弱的分水岭。
- 赵文红郭牧苏丽琼洪梅郭英
- 关键词:鼠疫黄胸鼠鼠密度
- 梁河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噬菌体的分离及其流行病学意义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调查梁河县家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2017年采集梁河家鼠鼠疫疫源地4个曾流行过鼠疫乡镇的鼠类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同时挑取部分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结果共获得338份标本(黄胸鼠234只,臭鼩鼱43只,其余61只),分离到29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为8.58%(29/338),其中19株分离自黄胸鼠,分离率为8.12%(19/234),8株分离自臭鼩鼱,分离率为18.6%(8/43);4个乡镇全部有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其中遮岛镇分离率最高为16.13%(5/31);初次分离这些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表现为大(直径≥2.0 mm)、中(≥1.0 mm,≤2.0 mm)及小(≤1.0 mm)3种噬斑;2株有代表性噬菌体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结论梁河家鼠鼠疫疫源地中普遍存在鼠疫噬菌体,黄胸鼠是主要的携带宿主,所分鼠疫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张海鹏钟佑宏段存娟郭牧段彪李伟王鹏吴鹤松
-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流行病学
- 一种样品临时冷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样品临时冷藏装置,涉及样品保存技术领域,包括冷藏箱、制冷机构、夹持机构;冷藏箱内活动设有放置板,放置板上间隔设有放置孔;制冷机构包括制冷机、第一制冷件、第二制冷件,第二制冷件内壁中设有可调节大小的第一...
- 苏超高子厚彭昌艳梁云石庆喜田楚琦郭牧洪梅杨智明赵文红
- 2021年云南省勐海县新发鼠疫疫源地居民鼠疫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了解勐海县新发鼠疫疫源地居民对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2月采取自行设计的鼠疫防治知识问卷,随机对勐海县新发鼠疫疫源地自愿接受调查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选取调查对象134人,居民鼠疫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82.1%,其中30~39岁居民知晓率90.4%,初中文化人群知晓率90.0%,旧过村居民知晓率(87.2%)高于曼马村(78.8%),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疫区的人群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旧过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住房的居民知晓率均分别高于曼马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勐海县新发鼠疫疫源地居民鼠疫防治知识的平均知晓水平较高,但仍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健康教育形式,提高疫区居民的鼠疫防治知晓水平,更好地保障鼠疫防治效果。
- 亚红祥苏梅惠苏超浦恩念田楚琦洪梅郭牧
-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鼠疫防治知晓率影响因素
- 云南省盈江县印鼠客蚤指数季节消长与鼠疫流行关系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索印鼠客蚤季节消长与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对盈江县鼠疫流行期1985-2002年、非流行期2003-2014年印鼠客蚤指数季节消长及1984-2002年鼠疫流行季节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鼠疫流行期各月印鼠客蚤指数0.24~1.45,平均0.71;非流行期0.18~0.78,平均0.34,鼠疫流行期和非流行期蚤指数均从5月开始上升,6~9月达高峰期,10月开始下降,呈单峰型;除1月未流行鼠疫外,其它月份均有流行,5~10月为高峰期,6、7月达流行高峰。结论印鼠客蚤指数在鼠疫流行期和非流行期季节消长基本一致。鼠疫流行季节性特征主要是由印鼠客蚤指数季节性消长决定的。
- 赵文红郭牧段彪苏丽琼
- 关键词:鼠疫印鼠客蚤蚤指数
- 人蚤感染鼠疫菌后带菌时限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感染蚤死亡后拉胃培养及蚤的粪便培养,研究人蚤带菌及蚤粪便带菌时限。方法用50亿个鼠疫菌∕m L的人全血饲养人蚤3d,镜下观察吸血情况,取吸血蚤拉胃培养,计算感染率,剩下蚤用人全血进行群体健康饲养,每天观察并换血,死蚤拉胃培养,用白色消毒滤纸采集粪便,每天更换1次,培养1次,每次培养8份,一直到蚤死完为止。结果试验蚤鼠疫菌感染率91.7%;80份蚤粪便培养,28份阳性(阳性率35%),蚤粪便带菌9d;106匹蚤死亡后拉胃培养,38匹阳性(阳性率35.85%),感染蚤最短存活1d,最长12d,平均4.5d,最长带菌12d。结论人蚤感染鼠疫菌后寿命较短,明显影响通过叮咬传播鼠疫的媒介地位;人蚤粪便带菌9d,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可能会造成非菌栓形式传播,因此人蚤粪便带菌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 赵文红郭牧段彪苏丽琼
- 关键词:人蚤鼠疫菌粪便
-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鼠疫疫源地噬菌体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调查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9月于丽江市古城区5个乡镇共13个野鼠鼠疫疫源地的鼠疫流行自然村采用5 m夹线法进行捕鼠,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即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对所分离噬菌体进行噬菌斑观察和电镜下形态鉴定。结果在丽江古城区5个乡镇共捕鼠766只,其中七河321只,文化镇131只,开南良美48只,大东乡117只,金安乡149只,采集鼠回盲段样本766份,在34份样本中分离34株鼠疫噬菌体,鼠疫噬菌体分离率4.43%;5个乡镇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其中七河噬菌体阳性率较高(6.85%)。34株鼠疫噬菌体中,29株分离自齐氏姬鼠,2株分离自大绒鼠,3株分别来自灰麝鼩、斯氏家鼠和树鼩。齐氏姬鼠的噬菌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鼠种,其所分离鼠疫噬菌体的噬斑出现特大(直径2.5~<3.5 mm)、大(直径1.5~<2.5 mm)、中(直径0.5~<1.5 mm)及小(直径<0.5 mm)四种噬菌斑。结论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携带一定数量的鼠疫噬菌体;因齐氏姬鼠的噬菌体携带率远高于其他鼠种,证明齐氏姬鼠是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 郭牧钟佑宏洪梅田楚琦吴鹤松杨桂荣刘正祥浦恩念陈志军肖双星王鹏
- 关键词:大绒鼠
- 1990—2014年云南省临沧市鼠疫流行概述及控制现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1990年以来云南省临沧市鼠疫流行情况。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描述1990年以来临沧市各县(市)鼠疫流行情况,根据鼠疫流行波及的宿主、媒介,分析流行性质及流行特征。结果 1990—2005年临沧市鼠疫流行14年次,2006—2014年未再发现鼠疫流行线索;鼠疫流行期波及1个区6个县,其中耿马流行6年次、临翔区(临沧县)流行10年次、镇康流行7年次、云县流行5年次、双江、凤庆、沧源县分别流行1年次;临沧市共发生144个疫点,157个疫点次,有13个疫点是第二次流行,疫点复发率9.03%,其中11个分布在临翔区,诊断腺鼠疫患者91例,死亡2例;从啮齿动物和患者体中分离出鼠疫菌319株,其中黄胸鼠分离鼠疫菌303株、占94.98%,从媒介中分离鼠疫菌39株,其中印鼠客蚤分离34株、占87.18%。结论临沧市鼠疫流行属本地区家鼠鼠疫复燃,现阶段鼠疫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 赵文红郭牧苏丽琼段彪
- 关键词:鼠疫疫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