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小梅

作品数:16 被引量:3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航空发动机
  • 5篇低循环
  • 5篇低循环疲劳
  • 5篇模拟件
  • 4篇涡轮
  • 3篇载荷
  • 3篇可靠性
  • 3篇混频
  • 2篇低循环疲劳寿...
  • 2篇数值仿真
  • 2篇排气
  • 2篇排气阀
  • 2篇排气口
  • 2篇气口
  • 2篇危险点
  • 2篇尾气
  • 2篇涡桨发动机
  • 2篇涡轮盘
  • 2篇轮盘
  • 2篇螺栓

机构

  • 16篇北京航空工程...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航发湖南...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船舶集团...

作者

  • 16篇郑小梅
  • 6篇杨兴宇
  • 5篇张生良
  • 4篇范天宇
  • 3篇董立伟
  • 3篇脱伟
  • 3篇赵福星
  • 2篇夏爱国
  • 2篇何峻
  • 1篇杨俊杰
  • 1篇许金泉
  • 1篇邱栋

传媒

  • 5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力学季刊
  • 1篇航空学报
  • 1篇航空科学技术
  • 1篇直升机技术
  • 1篇动力系统与控...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拉伸应变能的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2025年
为了能够利用材料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结构件的低循环疲劳寿命进行评估,提出一种基于拉伸应变能且考虑平均应力、应力集中和尺寸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寿命预测方法,并推导了不同应力比下拉伸应变能公式。采用材料手册中的数据以及已有的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寿命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对比局部应变法寿命预测精度大大提高。该方法预测的两类轮盘模拟件疲劳寿命均在2倍分散带之内,在工程中有较为广阔的运用前景。To evaluate the low cycle fatigue life of structural parts by using material data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esults, a life predic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based on tensile strain energy. This method considered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average stress,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size effect. The tensile strain energy formula under different stress ratios was further derived. The data in the material manual and the existing test data are used to verify the model. The life predic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life prediction accuracy is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local strain method. The fatigue life predicted by this method for the two types of wheel simulators is within 2 times error band, which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engineering.
郑小梅罗鹏程昊曾嘉迅杨旭峰艾兴付志忠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低循环疲劳模拟件应力集中
基于多源数据的燃气涡轮风扇发动机使用载荷谱分析方法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载荷谱分析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燃气涡轮风扇发动机使用载荷谱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确定待分析的发动机的应用参数的情况下,获取发动机的实际使用载荷信息和运行数据;对实际使用载荷信息和运行...
付志忠范天宇孙燕涛张生良董立伟郑小梅纪鹏飞
一种涡轴涡桨发动机尾气发电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桨发动机尾气发电系统和方法,在不影响涡桨发动机轴功率的同时,兼顾特种飞机的用电需求。本发明用电控排气阀代替目前的排气装置,并增加尾气发电机、排气阀控制器,尾喷管需做适应性改进。电控...
程钰锋夏爱国郑小梅张生良何峻脱伟吕永召何秀然周磊孙燕涛
文献传递
高温合金FGH 4095温度和时间依赖的单向加载蠕变本构关系
2024年
传统的蠕变本构关系一般是针对瞬态、稳态和加速蠕变三个阶段中的一个阶段给出的,幂蠕变是最常见的稳态蠕变本构关系.然而对于实际高温合金结构,其一个工作周期内的蠕变过程,往往是瞬态、稳态和加速蠕变三个阶段混合在一起的,并不一定会出现稳态蠕变占支配地位的阶段.因此从应用的角度看,需要一种不受常规蠕变三阶段区分限制的,可以适用于整个工作周期的长程蠕变本构关系.本文对高温合金FGH4095在530℃、600℃及700℃三种温度下进行了蠕变试验,采用分段表征的修正Θ-projection法,给出了长程蠕变本构关系的具体形式.该本构模型包含5个状态特性参数,它们是温度及应力水平依存的.为便于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几种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试验,得到了特性参数与温度、应力的拟合关系式.
凌小君郑小梅夏日程钰锋许金泉
关键词:高温蠕变本构关系
变任务混频寿命相关载荷累积量分布特性被引量:1
2014年
在基于固定任务混频的寿命相关载荷累积量分布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导了变任务混频条件下的寿命相关载荷累积量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变任务混频的载荷参数累加量分布函数也是趋于正态分布.并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实际飞行过程中变任务混频条件下寿命相关载荷的累积过程,模拟结果和理论结果吻合良好,进一步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该结果可用于变任务混频下的寿命可靠性预测.
赵福星邱栋杨兴宇郑小梅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可靠性
基于冲击功离散性的曲轴早期疲劳失效评估方法
2025年
考虑实际材料强度寿命特性的离散性,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估曲轴早期疲劳失效的方法.材料强度寿命离散性的微观机理在于材料内部的微观组织结构(包括微观缺陷)分布的不均匀性,这可以用初始损伤的概率分布来统一表征.同种牌号的合金,其强度寿命特性的中值基本一致,但离散范围则会有很大差别,必须通过足够的取样试验才能确定.对于由34CrNi3MoA合金制成的某柴油发动机曲轴锻件,由冲击取样试验的冲击功离散性估算了疲劳极限的离散性,由结构疲劳试验确定了疲劳极限概率分布的均值.传统设计手册所推荐的安全系数只是暗中假定了材料的某种离散性,本研究给出考虑材料实际离散性的安全系数与可靠性间的定量关系.当实际使用的材料不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时,曲轴就易发生早期疲劳失效.
李向哲梁刚郑小梅徐聪聪许金泉
关键词:冲击功可靠性
某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盘螺栓孔低循环疲劳模拟件设计被引量:10
2018年
以拉伸应变能寿命预测模型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低循环疲劳模拟试验件(简称模拟件)设计的基本准则。针对某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盘螺栓孔部位进行了模拟件优化设计,设计时综合考虑了试验器能力、螺纹连接强度和所需毛坯盘数量等限制因素。优化目标为模拟件与螺栓孔虚拟裂纹0.8mm内第一主应力和第一主应变分布一致,以及最大应力点第二主应力与第一主应力比值一致。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弹塑性校核。采用该模拟件构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由模拟件试验数据得到的安全寿命和轮盘试验给出的安全寿命的差距为4.48%。
郑小梅孙燕涛杨兴宇肖新红廖学军
关键词: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盘螺栓孔模拟件低循环疲劳
航空发动机结构低循环疲劳模拟件设计方法
本发明航空发动机结构低循环疲劳模拟件设计方法,以基于拉伸应变能的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为理论支撑,使模拟件与真实结构危险点附近的拉伸应变能分布一致,既考虑了应力的分布,又考虑了应变的分布,适用于航空发动机结构件应力梯度大...
郑小梅范天宇张生良孙燕涛付志忠程钰锋何秀然
文献传递
基于固定任务混频的寿命相关载荷分布特性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对航空发动机结构件使用可靠性进行分析,需要对基于固定任务混频的寿命相关载荷的分布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根据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对飞行载荷的累计过程进行了研究,推导了载荷累积函数的分布,从理论上证明了基于固定任务混频的寿命相关累积载荷,随着飞行剖面的累加而趋于正态分布.给出了基于固定任务混频的寿命相关载荷的分布特性算法,采用数学试验的方法用4个算例对基于固定任务混频的飞行过程进行了模拟,从而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载荷累积函数的变异系数随累积飞行剖面数增加而下降.
赵福星吕玉泽郑小梅杨兴宇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可靠性
三维磁流体强化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2年
建立了三维磁流体强化超燃冲压发动机内部黏性流场的求解模型.针对马赫数为6设计了联合应用磁控进气道和磁流体能量旁路的磁流体强化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针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其中的三维流场结构、电参数分布规律以及能量转换特性.结果表明:当飞行马赫数为8时,磁控进气道的应用能够使头部压缩激波回到唇口,使分离区消失,内进气道中的流动恢复到设计状态.磁流体能量旁路可有效降低燃烧室入口处的马赫数,从而改善发动机性能.其中发生器中的流动参数和电参数的分布比较理想,效果显著;而加速器要取得显著的加速效果则需要大量的能量输入.在加速器中,电极附近焦耳耗散严重,导致局部高温以及流动的复杂性,性能不够理想.
郑小梅杨兴宇
关键词:超燃冲压发动机磁控进气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