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玲 作品数:5 被引量:25 H指数:4 供职机构: 苏州市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 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预防和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检索、评价和汇总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预防和处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家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学会网站、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网站、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网站、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获取关于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预防和处理的文献,包括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最佳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由2名研究者采用统一的标准对文献进行独立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由医院血管通路小组将提取的证据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临床决策1篇、专家共识2篇、Meta分析5篇。最终从7个方面形成了35条最佳证据,包括置管前评估、导管选择、置管部位、导管固定及敷料更换、置管后观察与维护、继发性异位的处理、静脉治疗团队的组建及培训。结论该研究总结了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预防和处理的最佳证据,建议医护人员结合医院及新生儿的实际情况选择证据,制订相关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发生率。 沈婷 余婷 聂玲 印玉静 陶怡 马月兰 刘永戍 蒋玲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治疗 循证护理学 新生儿护理 抚触和被动体操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及神经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抚触和被动体操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5例。A组实施抚触干预。B组实施被动体操干预。C组实施抚触和被动体操干预。比较三组干预后矫正胎龄40周时体格及神经行为变化。结果C组矫正胎龄40周时体重、头围、身长均优于A组、B组(P<0.05);C组矫正胎龄40周时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一般估计、原始反射评分均高于A组、B组(P<0.05)。结论抚触和被动体操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可促进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可应用于临床。 聂玲 沈婷关键词:早产儿 抚触 延续性护理在早产儿出院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早产儿出院后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晚期早产儿按住院时间段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3个月内红臀、脐部问题及再入院情况、3个月时的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出院3个月内红臀、脐部问题及再入院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3个月时体格发育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服务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早产儿红臀、脐部问题发生率及再入院情况。 刘永戍 沈婷 聂玲 俞建文关键词:早产儿 延续护理 再入院 新生猪溶血性黄疸模型的制备与验证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建立新生猪溶血性黄疸动物模型,以进一步研究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病理生理。方法 7日龄纯种大约克白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并采用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的方法制备兔抗猪红细胞抗体,分离兔抗猪红细胞血清。实验组静脉注射兔抗猪红细胞血清5 m L,对照组注射5 m L生理盐水。两组均每6 h采血送检血常规及肝功能。结果实验组注射兔抗猪红细胞血清18 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64±30μmol/L vs 20±4μmol/L,P<0.05),48 h达高峰(275±31μmol/L),96 h明显降低(95±17μmol/L),均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抗血清后18 h,实验组红细胞降至(4.58±0.32)×10^(12)/L,低于对照组[(5.09±0.44)×10^(12)/L](P<0.05);24 h实验组红细胞[(4.21±0.24)×10^(12)/L]和HB(87±3 g)进一步降低,低于对照组[(5.11±0.39)×10^(12)/L,97±6 g](P<0.05);二组间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差异在36~48 h达高峰。结论新生猪溶血性黄疸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类溶血性黄疸的病理过程,为更进一步研究新生儿溶血病提供了良好的生物物质基础。 李永富 马月兰 聂玲 陈爽 金美芳 王三南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 高胆红素血症 动物模型 5W2H分析法在改进早产儿初乳口腔干预方案中的临床应用 2019年 目的探讨5W2H分析法在改进早产儿初乳口腔干预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11月收治于某市三甲医院NICU的早产儿,将2017年6月~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患儿纳入改进前组,2017年9月~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患儿纳入改进后组。改进前责任护士接收到患儿亲母初乳后即刻采用口腔护理的流程进行初乳口腔干预护理。改进后组以5W2H分析法为框架,从Why、What、Who、Where、When、How、Howmuch七个方面寻找现存问题,改进护理流程和方法,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初乳口腔干预次数、初次初乳口腔干预时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以及患儿母亲产后7天的泌乳量。结果改进后患儿初乳口腔干预次数明显高于改进前(t=-8.850,P<0.05);改进后患儿初次初乳口腔干预时间明显早于改进前(t=4.024,P<0.05);改进后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0.5%低于改进前31.2%(χ^2=4.663,P<0.05);改进后早产儿母亲产后第2天、第3天、第4天、第7天泌乳量高于改进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W2H分析法作为实施早产儿初乳口腔干预的框架,能促使初乳口腔干预顺利实施,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并能提高早产儿母亲产后泌乳量。 沈婷 沈婷 聂玲 曹清 马月兰 聂玲关键词:初乳 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