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聪聪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中华哲水蚤
  • 1篇生物毒性
  • 1篇水蚤
  • 1篇褶皱臂尾轮虫
  • 1篇卤虫
  • 1篇轮虫
  • 1篇剧毒
  • 1篇糠虾
  • 1篇黑褐新糠虾
  • 1篇臂尾轮虫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篇颜天
  • 1篇周名江
  • 1篇王聪聪

传媒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剧毒卡尔藻对海洋生物毒性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2015年
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是一种有毒甲藻,近年在我国沿海已经爆发过藻华,值得关注。本文研究了剧毒卡尔藻对不同粒径、不同营养级的几种海洋生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卤虫(Artemia salina)、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存活及摄食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藻对轮虫、卤虫存活影响较大,对黑褐新糠虾存活的影响较小,对中华哲水蚤存活几乎无影响。48 h,对轮虫的半数致死密度LC50≈3400 cells/m L;96 h对卤虫的半数致死密度为LC50≈4800 cells/m L;对黑褐新糠虾的半数致死密度为LC50≈89000 cells/m L;在89000 cells/m L的藻密度下,中华哲水蚤存活率约为80%。该藻不同组分对实验生物的影响是不同的,细胞破碎液对轮虫、黑褐新糠虾的影响最大;细胞外液对卤虫的影响最大。该藻对生物的摄食影响则发现,24 h内,轮虫、卤虫、中华哲水蚤均摄食该藻,且3种生物的摄食率随着藻密度增高而增加。可见,剧毒卡尔藻对不同生物的影响不同,其现场藻密度一般可达到104cells/m L,对轮虫、卤虫存活影响很大;该藻对生物有不同的致毒机制和致毒途径。结果表明:该藻藻华爆发,可能会对浮游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研究有害藻对不同粒径、不同营养级生物的影响,才可以更全面的反映出它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王聪聪颜天周名江
关键词:褶皱臂尾轮虫卤虫黑褐新糠虾中华哲水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