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帆

作品数:6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土壤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有机碳
  • 2篇碳密度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剖面
  • 2篇垂直分布特征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下水
  • 1篇盐分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化
  • 1篇有机碳密度
  • 1篇雨量
  • 1篇碳酸钙
  • 1篇土壤地球化学
  • 1篇土壤环境
  • 1篇土壤颗粒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张甘霖
  • 6篇杨帆
  • 3篇杨飞
  • 2篇龚子同
  • 2篇黄来明
  • 2篇李德成
  • 2篇杨仁敏
  • 1篇赵玉国
  • 1篇杨金玲
  • 1篇刘峰
  • 1篇陈鸿昭
  • 1篇杨敏
  • 1篇史德明
  • 1篇章扬德
  • 1篇李璇

传媒

  • 3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古日乃湖盆沉积物发育土壤盐分与碳酸钙积累机制
2022年
干旱区湖泊是维持生态脆弱区环境平衡的重要载体,随着环境变化和人类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干旱区湖泊日渐萎缩、干涸直至消失。湖泊干涸过程中,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风积物不断加积,土壤演化过程随之发生变化,但关于湖泊沉积物发育土壤演化特征的研究十分匮乏。本研究结合土壤发生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古日乃湖盆沉积物发育土壤的盐分与碳酸钙积累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盐分积累是古日乃湖盆土壤形成的主要特征,盐化土壤表层水溶性盐含量、Na^(+)浓度和钠吸附比分别为13.15~650.50 g·kg^(-1)、186.9~12114.7 mmol·L^(-1)、22.3~890.5(mmol·L^(-1))^(1/2),土壤具有高含盐量、高Na^(+)浓度与高钠吸附比,表现出强度盐化特征。古日乃湖盆干涸,土壤积盐过程由现代盐化向残积盐化演化,盐分类型由氯化物型、氯化物-硫酸盐型向硫酸盐-氯化物型、硫酸盐型转变。借助于与Ca地球化学行为相似的Sr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土壤碳酸钙以次生碳酸钙为主,其占比超过碳酸钙总量的80%;土壤碳酸钙主要来源于母质和地下水,地下水持续供给Ca^(2+)是碳酸钙强度积累形成钙磐的基础。古日乃湖盆土壤盐分与碳酸钙积累特征可为评估环境变化背景下土壤的形成与演变,并为预测我国内陆河尾闾湖地区土壤与生态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杨帆杨帆杨飞黄来明韩光中张甘霖
关键词:盐渍化地下水
祁连山区土壤砂粒含量剖面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7年
祁连山区是西北黑河流域的水源,理解祁连山区土壤颗粒组成的剖面分布模式及其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定量理解土壤中水、肥、气、热的运移和开展颗粒组成/质地的三维制图。以2012—2013年获取的深度≥1 m的69个代表性土壤剖面为对象,分析了含量变异最大的砂粒的剖面分布模式及其与海拔、坡度、坡向、年均降水、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形湿度指数、NDVI、土地利用、成土母质等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区砂粒含量的剖面分布模式可分为均一型、递增型、递减型、先增后减型、先减后增型和不规则型六类,但其很难用单一的环境变量来定量预测,其根源在于祁连山区成土母质复杂多样,加上复杂的地貌地形、土地利用等导致母质易发生运移而产生不连续性;对应复杂山区的土壤颗粒剖面分布模式的定量预测,还需从复合环境变量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李璇杨帆李德成张甘霖
关键词:土壤颗粒组成环境变量
高寒山区地形序列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1
2015年
地形、生物气候条件具有明显差异的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开展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土壤碳循环过程与陆地碳库的精确预测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位于祁连山中段的阴、阳坡地形序列土壤,分析了不同坡向间以及同一坡向内随海拔高度变化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阴、阳坡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但阳坡下降的速率(66%。91%)明显高于阴坡(31%~77%);阴坡土壤中碳酸钙基本淋失,通体无机碳含量较低(〈5.0gkg-1),阳坡B层土壤无机碳含量是A层的2倍,表现为明显富集。阴坡和阳坡1m土体总碳密度相当(分别为16.1.33.9kgm矗和11.8—32.8kgm-2),其中,阴坡以有机碳为主(占总碳密度的82%~99%),而阳坡有机碳和无机碳密度变化均较大(分别占总碳密度的27%~81%和19%-73%)。因此,坡向是影响高寒山区土壤碳垂直分布和组成的重要因素。此外,降雨量和植被类型对地形序列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也具有重要影响:降雨量每增加1mm,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0.4gkg-1,而淀积层(40~80cm)土壤无机碳含量下降0.2gkg-1;植被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富集程度。本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寒山区土壤碳循环及其碳库预测应充分考虑微地形对坡面尺度下土壤碳垂直分布、碳库组成和空间变异的影响。
杨帆黄来明李德成杨飞杨仁敏赵玉国杨金玲刘峰张甘霖
关键词:有机碳碳密度降雨量
祁连山中段土壤有机碳剖面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7年
以2012—2013年调查的我国西北祁连山中段97个代表性土壤剖面为对象,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剖面垂直分布模式,计算了1 m土体内各层次SOC相对含量及其与环境因素(年均降水、年均温度、海拔、坡度、坡向、NDVI)和土壤因素(颗粒组成、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SOC含量剖面垂直分布模式可分为均一分布型、表层聚集型、普通递减型、不规则分布型4个类型,SOC含量剖面垂直分布模式与选取的环境因素和土壤颗粒组成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2)SOC含量的变异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从中度变异过渡到强度变异;(3)NDVI和年均降水是影响表层土体SOC含量的主要因子,而黏粒和砂粒是影响下层土体SOC含量的主要因子。
杨敏杨飞杨仁敏杨帆张甘霖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密度
20世纪中苏土壤科学的交流
2016年
文章着重论述了20世纪50~60年代中苏土壤科学交流的过程及其影响。首先,介绍了中苏土壤科学交流的启始;然后,评述了俄罗斯-苏联与中国交流中比较重要的几位土壤学家,论述了交流的一些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龚子同章扬德史德明杨帆张甘霖
关键词:中苏土壤学
中亚干旱区土壤地球化学和环境被引量:20
2017年
首先论述了中亚干旱区的土壤形成环境和土壤地球化学特点,剖析了该区广泛分布的盐渍土、石膏土和碳酸盐土的成土特点和地球化学元素分异规律;根据当前土地利用中面临的土壤退化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若干因地制宜的利用土壤资源战略的建议。同时,还对加强我国和中亚5国学术交流,促进互利共赢提出了建议。
龚子同陈鸿昭杨帆张甘霖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土壤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