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帆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丹参
  • 4篇活性
  • 4篇活性成分
  • 3篇活性成分含量
  • 3篇干制
  • 2篇生物量
  • 2篇种苗
  • 2篇物量
  • 2篇白花
  • 2篇白花丹
  • 2篇白花丹参
  • 2篇变温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关系
  • 1篇丹参水溶性成...
  • 1篇丹参有效成分
  • 1篇丹酚酸
  • 1篇丹酚酸B
  • 1篇多糖
  • 1篇须根

机构

  • 10篇山东省分析测...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王晓
  • 10篇杨帆
  • 9篇耿岩玲
  • 9篇刘伟
  • 4篇周冰谦
  • 2篇周洁
  • 2篇郭兰萍
  • 2篇刘峰
  • 2篇王涛
  • 2篇魏莹莹
  • 1篇张冲
  • 1篇崔莉
  • 1篇徐凌川
  • 1篇王晓辉

传媒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2016首届...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山东科学
  • 1篇中药材

年份

  • 6篇2017
  • 4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栽培模式对丹参光合作用及其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栽培模式对丹参光合作用及其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和传统单垄3种栽培模式。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不同生育期丹参叶片的光合参数;并测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结果:不同栽培模式下,丹参叶片气孔导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胞间CO_2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无地膜双垄>覆地膜双垄>传统单垄;蒸腾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丹参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由大到小依次是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传统单垄,覆地膜双垄较无地膜双垄和传统单垄分别提高16.62%、18.20%和14.68%、48.62%。结论:地膜栽培模式通过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来降低水分胁迫,从而提高了丹参的光合效率,使其积累更多的干物质,最终达到提高药材产量的目的。
杨帆刘伟魏莹莹周洁王晓耿岩玲李奉胜
关键词:丹参栽培模式光合作用
须根自然腐解对白花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研究须根自然腐解对白花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估不同处理后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丰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差异较小,相对丰度差异较大。须根腐解会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
刘伟杨帆魏莹莹王晓耿岩玲李奉胜
关键词:白花丹参微生物区系须根
变温干制对白花丹参有效成分的二次提升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该文研究了不同变温干制条件对白花丹参有效成分的影响,为优选白花丹参产业化干制工艺提供基础。为保证丹参活性成分含量,设计多种变温干制工艺,分别为低温30℃高温60℃、低温30℃高温70℃、低温30℃高温80℃、低温40℃高温60℃、低温40℃高温70℃、低温40℃高温80℃,采用鼓风干燥箱对白花丹参进行变温干制,利用HPLC测定不同干制条件下白花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当采用低温40℃-6 h-高温80℃干制3 h的工艺时,丹参中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_A的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是0.35,2.76,0.78,4.47 mg·g^(-1),其中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含量分别比阴干样品增加2.9%(P>0.05),45.3%(P<0.05),34.5%(P<0.05),丹参酮Ⅱ_A的含量减少44.1%(P<0.05)。其相应水溶性成分迷迭香酸及丹酚酸B的含量当采用低温30℃-6 h-高温70℃干制3 h的工艺时达到最高,分别是3.83,55.44 mg·g^(-1),分别比阴干时增加62.3%(P<0.05),109.1%(P<0.05)。变温干制显著影响白花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阴干工艺,低温干制增加白花丹参中水溶性成分的含量,对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等脂溶性成分含量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变温干制可以有效缩短干燥过程,为丹参产业化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周冰谦吕海花杨帆刘伟耿岩玲王晓王涛曲振玉
关键词:白花丹参
一种栝楼‑草菇的立体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栝楼‑草菇立体栽培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栝楼棚架形成的遮阴地进行草菇种植,提高种植收益,另外种植草菇可以提高栝楼土壤有机质,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减少栝楼土壤病害。本栽培模式可有效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刘伟王晓杨帆丼凤周冰谦刘峰崔莉耿岩玲
文献传递
变温干制对丹参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利用HPLC法对不同干制条件下的丹参进行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30℃-60℃、30℃-70℃和40℃-60℃干制条件下,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最高含量均出现在终点,在30℃-80℃、40℃-70℃和40℃-80℃干制...
刘伟杨帆吕海花周冰谦耿岩玲王晓
关键词:丹参水溶性成分
不同处理参数对丹参干制效率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根径及切片厚度对丹参干制效率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根径、不同厚度的丹参进行干制,利用HPLC测定不同干制条件下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脂溶性成分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0.2%乙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70 nm;水溶性成分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0.2%甲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86 nm。结果:同一直径的丹参,切片厚度越小干制效率越高。在水溶性成分中,当迷迭香酸含量最高时,丹参根径0.3~0.4 cm,切片厚度0.2~0.3 cm;当丹酚酸B含量最高时,丹参根径处于0.4~0.5 cm,切片厚度0.2~0.3 cm。在脂溶性成分中,当二氢丹参酮含量最高时,丹参根径0.4~0.5 cm,切片厚度0.1~0.2 cm;当隐丹参酮含量最高时,丹参根径0.3~0.4 cm,切片厚度0.1~0.2 cm;当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最高时,丹参根径0.4~0.5 cm,切面厚度0.2~0.3 cm。结论:选用直径0.4~0.5 cm和切片厚度0.2~0.3 cm的丹参切片进行干制,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药材品质,为丹参饮片的批量生产和干制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帆刘伟吕海花王晓耿岩玲郭兰萍
关键词:丹参干制根径丹酚酸B迷迭香酸
白及粉末饮片质量评价方法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建立白及粉末饮片的质量评价方法,以不同产地的10批次白及粉末饮片为研究对象,建立并改进了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白及粉末饮片中的白及多糖质量分数,同时对其显微鉴别以及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质量分数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能够对白及粉末饮片质量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价。
王涛王晓辉陈衍男杨帆张冲王晓
关键词:白及多糖
不同发芽阶段对丹参种苗生物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从萌芽到移栽4个不同的发芽阶段对丹参种苗生物量以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集不同发芽阶段的丹参幼苗,测定其根长、芽长、根径及根重,利用HPLC测定丹参种苗根中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及水溶性成分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随着丹参种苗的萌发,除了根部的折干率下降了15.65%,丹参的各项生物学指标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根中脂溶性成分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芽根值为0.25时,脂溶性成分含量达到最大,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的含量分别为0.42 mg·g^(-1)、0.81mg·g^(-1)、0.59 mg·g^(-1)和4.67 mg·g^(-1)。水溶性成分含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当芽根值为0.28时,水溶性成分含量达到最大,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分别为5.71 mg·g^(-1)和25.02 mg·g^(-1)。结论芽根值在0.25~0.28时,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达到或接近萌发阶段的最大值。在优选种苗时可以以芽根值作为选择的依据。
吕海花刘伟杨帆王晓耿岩玲徐凌川李奉胜
关键词:丹参生物量活性成分
不同发芽阶段对黄芩种苗生物量及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2016年
该文主要研究从萌发到移栽5个不同发芽阶段对黄芩种苗生物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集不同发芽阶段的黄芩种苗,测定其根长、芽长、根径及根重,利用HPLC测定根中的黄芩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黄芩种苗的萌发,黄芩的各个生物学指标均升高,但根部折干率从32.90%下降至27.96%。野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芽/根值为0.35时达到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3.22,3.89 mg·g^(-1),黄芩苷含量在芽/根值为0.23时最高,质量分数为107.39 mg·g^(-1),汉黄芩苷在芽/根值为0.06时含量最高,质量分数为16.11 mg·g^(-1),汉黄芩素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芽/根值为0.50时达到最大值,质量分数为0.88 mg·g^(-1)。当芽/根值为0.35时,黄芩种苗中的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达到或接近发芽阶段的最大值,可用芽/根值作为黄芩种苗活性成分的判定指标。
刘伟杨帆吕海花周洁王晓耿岩玲
关键词:黄芩生物量活性成分含量
忍冬叶活性成分周期变化及其代谢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该文通过对忍冬叶初生及次生代谢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发育阶段忍冬叶代谢规律。在每月下旬采收金银花上部5~8片完全展开叶,采用HPLC测定相关代谢指标。结果表明,忍冬叶含水量在3月份最高,达到78.59%,12月份最低,为60.83%;总糖量在冬季最高,1月份达到最高275.8 mg·g^(-1),其他时间明显降低;忍冬叶中的绿原酸、新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咖啡酸的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四者的含量均在3月达到最高,分别为42.79,2.01,7.13,0.16 mg·g^(-1)。忍冬叶的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在3—5月达到较高水平,与有效成分含量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钾、镁、磷、门冬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
刘伟杨帆刘峰周冰谦耿岩玲李圣波郭兰萍王晓
关键词:忍冬叶活性成分代谢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