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 作品数:17 被引量:185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接受采髓术供者的护理
- 1998年
- 本文总结了10例采髓术的护理。指出术前准备中供髓者的心理护理;术中采髓、过滤、分装骨髓保存液、配液、冲洗均采用密闭式方法,以减少骨髓血的污染机会;术后妥善保存骨髓血是采髓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李健李艳军曹雪张志峰苏力
- 关键词:护理
-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 1998年
- 联合应用自体骨髓移植和自体外造血于细胞移植治疗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Z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集PBSC的MNC计数为(0.82~2.4)×109/kg,CD34细胞数(1.23~3.6)×106/kg,骨髓细胞NC计数为(0.92~2.4)×108/kg,CD34细胞计数为(0.9~2.4)×106/kg,结果表明经上述治疗后患者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复明显快于单独的移植治疗方法且毒副作用少。
- 苏力邵文硕崔小华甄少波徐娟荆华杨立李健李亚林田丁靳怀建
- 关键词:自体骨髓移植造血刺激因子白血病APBSCT
- SARS病人应用激素治疗期间的血糖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李健曹雪孙秀玲唐凤君关永继张春圆张娜娜
- 关键词:SARS病人激素治疗病死率血糖病情恶化新型冠状病毒
- 老年血液病病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焦虑、抑郁状况调查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了解老年血液病病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状况。[方法]对40例老年血液病病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焦虑发生率为25.0%,抑郁发生率为50.0%;再次住院病人焦虑评分与首次住院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郁评分显著高于首次住院病人(P<0.05);抑郁及社会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积极、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老年血液病病人的心理问题突出,护士在为老年血液病病人制订和实施护理计划时,应充分评估病人生理、心理问题及其社会支持系统和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 李健左宇邵文利
- 关键词:社会支持焦虑抑郁
- 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发生率比较被引量:38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的发生情况,为扩大PICC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观察146例(180例次)PICC置管术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右上肢、左上肢)和置管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置管障碍发生率。结果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静脉有显著差异(P<0.05)。发生较多的置管障碍为:送管困难、置入过深、置入颈静脉及返折入腋静脉。组间比较除不同静脉置管返折入腋静脉和不同部位置管送管困难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P<0.05)外,其余差异不显著(均P>0.05)。结论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大,选取置管静脉和部位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首选贵要静脉;在置管过程中要重点防范送管困难和置入过深。
- 李健纪托张亚荣任志英曹雪孙婉玲
-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贵要静脉头静脉
- PICC置管体外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2
- 2010年
-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的相关性,为临床PICC置管深度提供一种较为准确的预测方法。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患者97例,进行体表置管长度测量,根据X线摄片计算理想置管深度,分析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之间的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关系。结果除左侧头静脉外,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显著相关(P<0.05,P<0.01),并得出相应回归方程。结论 PICC置管体外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具有相关性,所得回归方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李健李静李淑兰张亚荣曹雪徐敬
- 关键词:PICC置管深度
- 一次性输血器改装成骨髓过滤器的临床应用
- 2005年
- 李健张宝荣徐敬张娜娜贺景娟万岁桂苏力
- 关键词:一次性输血器过滤器改装血液制品造血重建
- 建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血管通路的方法及采集效果被引量:8
- 2011年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已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的治疗,移植成功的基础是获得较多或足够数量的外周血干细胞。血细胞分离机用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全血流速,一般为50~70ml/min。在采集过程中,要求全程血流速度稳定,因而血管通路的建立对于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至关重要。
- 李健曹雪梁靖孙雪静孙婉玲冀冰心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血管通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血细胞分离机血流速度
- 80例PICC置管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32
- 2006年
- 李健李艳军史爱华梁靖张春圆谭悦
- 关键词:PICC置管术血管通道远期治疗静脉穿刺发生率并发症
- 不同部位与不同静脉行PICC患者并发症的护理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比较PICC置管后不同部位、不同静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指导临床护理。方法对201例接受PICC置管术的患者,分别按照置管部位(左上肢、右上肢)和置管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观察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左右上肢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87,P〉0.05),不同静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768,1.253;P〉0.05)。结论穿刺左右上肢、穿刺不同静脉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没有差异。严格规范的操作与导管维护对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曹雪徐敬张宝荣张红艳郑亦君李健
- 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