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幸福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新元古代
  • 4篇岩石
  • 4篇元古代
  • 4篇大地构造意义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岩石成因
  • 3篇镁铁-超镁铁...
  • 3篇镁铁岩
  • 3篇化学特征
  • 3篇黄陵背斜
  • 3篇背斜
  • 3篇超镁铁岩
  • 2篇地质
  • 2篇定年
  • 2篇同位素
  • 2篇锆石
  • 2篇锆石U-PB...
  • 2篇克拉通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9篇蒋幸福
  • 6篇彭松柏
  • 3篇林木森
  • 2篇曾佐勋
  • 2篇王璐
  • 2篇曹正琦
  • 2篇蔡逸涛
  • 1篇翟文建
  • 1篇张先进
  • 1篇陈静
  • 1篇李昌年
  • 1篇张雄
  • 1篇熊承仁
  • 1篇胡正祥
  • 1篇韩庆森
  • 1篇郭君功
  • 1篇邓浩
  • 1篇王军鹏

传媒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江南造山带西段桂北地区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
<正>江南造山带位于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之间的过渡地带1,2,广泛出露两套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质岩石,其形成时代分别集中在870-830Ma和770-750M之间。目前,对于这两套镁铁-超镁铁质岩的成因和构造属性主要存在...
林木森彭松柏蒋幸福王庆
文献传递
江南造山带东段赣东北蛇绿岩的形成时代:来自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的证据被引量:8
2017年
赣东北元古宙蛇绿岩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主要由蛇纹石化超基性岩、堆晶岩、辉长岩、辉绿岩、低温高压蓝片岩以及斜长花岗岩组成。对赣东北蛇绿岩中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992±25)Ma(MSWD=1.19),以此代表该辉长岩的结晶年龄。这一年代学结果表明扬子陆块东南缘古洋盆在新元古代早期就已存在,但晚于扬子北缘中元古代晚期古洋盆(~1 120 Ma),暗示扬子克拉通中—新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形成具有从西北往东南逐步拼贴的特征。
蒋幸福彭松柏KUSKY Timothy王璐邓浩王军鹏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辉长岩锆石U-PB定年
扬子克拉通黄陵背斜南部~860 Ma岩墙的成因及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21年
首次报道了扬子克拉通黄陵背斜南部由辉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和正长花岗岩脉组成的新元古代早期小型岩墙.辉绿岩脉和花岗闪长岩脉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856±6.4 Ma和860±6.0 Ma.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数据显示岩墙中辉绿岩具有高Pb含量,且Ba/Nb和La/Nb比值变化较大,而花岗闪长岩脉和正长花岗岩脉样品的Y和Nb含量较低,结合继承性锆石年龄分布特征,暗示岩墙形成过程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年轻岛弧地壳物质混染.黄陵南部~860 Ma小型岩墙的发现,表明扬子克拉通在早于该时期已进入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综合区域已有资料,认为扬子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的裂解在时空上均表现出较大差异.
蒋幸福彭松柏韩庆森
关键词:岩石学
江南造山带西段桂北地区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
桂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江南造山带西段,笔者以桂北地区新元古代四堡群和丹洲群中镁铁-超镁铁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构造地质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以及Sm-Nd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探讨了研究区镁铁-超镁铁岩...
林木森彭松柏蒋幸福王庆
关键词:地球化学
文献传递
鄂西黄陵背斜南部元古宙庙湾蛇绿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5
2010年
对鄂西黄陵背斜南部宜昌太平溪、邓村一带崆岭岩群中的元古宙庙湾岩组强烈变形变质超镁铁—镁铁质岩的研究表明,镁铁质岩主要为似层状细粒斜长角闪岩,变辉长岩岩体、岩脉及辉绿岩岩脉,超镁铁质岩则主要为蛇纹石化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呈构造岩片、岩块分布于斜长角闪岩之中。细粒斜长角闪岩TiO2=1.14%~1.48%,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略亏损—平坦型,无明显的Eu异常,(La/Yb)N=0.87~1.12,La/Nb、Ce/Zr、Zr/Nb、Zr/Y、Ti/Y平均值分别为1.04、0.15、18.78、2.53、290.51,Nb/Th平均为9.88,显示为大洋中脊构造环境形成的N-MORB型拉斑玄武岩;变辉长岩具典型的堆晶结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平坦型,具明显的Eu正异常;蛇纹石化纯橄榄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具中稀土元素略亏损的U形特征,显示为LREE略富集的地幔岩。上述特征表明,黄陵背斜南部崆岭岩群中的元古宙庙湾岩组实际上是一套混杂堆积的古大洋蛇绿岩残片。元古宙庙湾蛇绿岩的发现为华南扬子克拉通存在中元古代洋盆和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裂解构造事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彭松柏李昌年Kusky Timothy M王璐张先进蒋幸福熊承仁
关键词:黄陵背斜
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5
2017年
对大磊山片麻状花岗岩的研究可以为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在扬子克拉通北缘裂解提供约束.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工作基础上,对该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这些片麻状花岗岩富硅(SiO_2=73.18%~77.40%)、碱(Na_2O+K_2O=8.07%~8.70%)、贫铝(Al_2O3=12.11%~13.92%)和镁(MgO=0.10%~0.34%),富集LILE、Ga、Rb、Th,Zr和Hf元素具明显正异常,Nb、Sr、P、Ti等元素具明显负异常,表现出后造山A型花岗岩(A2型)的特征.这些花岗岩中,锆石均具典型的震荡环带,Th/U比值均大于0.5,为岩浆成因;两个样品的LA-ICP-MS(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锆石的谐和分别是:801.3±3.0 Ma(MSWD=0.62,n=21)和796.1±6.3Ma(MSWD=1.70,n=15),其中一个样品继承锆石谐和年龄为845.0±12.0Ma(MSWD=1.30,n=6),表示他们是新元古代岩浆结晶产物.锆石εHf(t)值变化于-7.5^+8.0,正εHf(t)值对应的亏损地幔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 242~1 059Ma,负εHf(t)值对应的地壳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 636~1 981Ma,显示该地区存在的最古老物质是古元古代(老至1 981Ma).这些数据结果表明形成大磊山A型花岗岩的初始物质主要为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暗示该岩浆源自于壳幔混合作用,幔源端元可能源自于伸展拉张背景下地幔岩浆上涌.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该A型花岗岩的形成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后-裂解中的陆缘弧后拉张环境所引起的深部古元古代地壳拉张垮塌有关.
曹正琦蔡逸涛曾佐勋胡正祥陈静蒋幸福孙政权吴波刘成新郭盼
关键词:扬子克拉通北缘A型花岗岩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
扬子地块中太古宙地壳增生:来自黄陵背斜南部地区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的证据
2023年
扬子地块黄陵背斜南部出露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是太古宙TTG片麻岩的重要组成单元,具有高Al2O3、Na2O、Sr以及低Rb、Nb等特征,属于高铝TTG系列,且具埃达克质岩石属性。结合片麻岩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的Nb、Ta和Hf等高场强元素富集以及Th、Pb和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的特征,本文认为该岩石形成于俯冲环境下玄武质洋壳的部分熔融作用。黄陵背斜北部出露的2.9~3.0 Ga TTG片麻岩和弧性质角闪岩,反映该时期是扬子地块陆壳生长的一次重要阶段,且以洋壳俯冲产生岛弧或安第斯型岩浆作用的陆壳水平增生为主,通过微陆块拼贴或规模较小的板块构造模式而形成。
王庆蒋幸福
关键词:扬子地块地壳增生
江南造山带西段桂北地区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
江南造山带位于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之间的过渡地带1,2,广泛出露两套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质岩石,其形成时代分别集中在870-830Ma和770-750M之间。目前,对于这两套镁铁-超镁铁质岩的成因和构造属性主要存在3种不...
林木森彭松柏蒋幸福王庆
华北克拉通南缘约2.5Ga构造变质事件及意义被引量:9
2016年
林山岩群是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一部分,它对于探讨中部造山带碰撞时代及其在克拉通南缘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林山岩群主体的变基性岩(斜长角闪片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方法,获得的结果表明斜长角闪片岩样品锆石多呈长柱状,且外形不规则,具弱分带、斑杂状分带和扇形分带结构,其中少量锆石保留有早期原岩残留的岩浆核.锆石核部具岩浆振荡环带特征,大部分Th/U比值范围为0.10~9.24,且外形不规则,边部具溶蚀结构;绝大部分锆石具弱分带、斑杂状分带和扇形分带结构,以及低Th/U比值范围为0~0.09,个别比值为0.12,显示为典型的变质锆石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斜长角闪片岩的核部残留加权平均年龄为2 528±43Ma(MSWD=1.5,n=10),经历变质作用的加权平均时限为2 474±22Ma(MSWD=1.3,n=21).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林山岩群变基性岩贫硅(47.70%~50.77%,平均值为48.90%)和低钾(0.56%~1.78%,平均值为1.13%),轻、重稀土分异较弱,亏损微量元素Nb、Th、Ti、Zr等高场强元素,且具有低的微量元素Zr含量(〈130×10^-6)和Zr/Y比值(〈4).这些特征表明林山岩群形成于俯冲作用背景下的岛弧环境.因此,上述证据共同反映了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碰撞产物的中部造山带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
曹正琦翟文建蒋幸福胡正祥曾佐勋蔡逸涛张雄徐少朋郭君功
关键词:变质事件同位素构造地质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