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正琦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同位素
  • 2篇克拉通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制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学
  • 1篇定年
  • 1篇新元古代
  • 1篇岩群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地球
  • 1篇岩石地球化学
  • 1篇岩石地球化学...
  • 1篇扬子克拉通北...
  • 1篇元古代
  • 1篇石地
  • 1篇年代学
  • 1篇侵入岩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湖南省地质矿...

作者

  • 4篇曹正琦
  • 3篇蔡逸涛
  • 2篇曾佐勋
  • 2篇蒋幸福
  • 1篇翟文建
  • 1篇陈静
  • 1篇张雄
  • 1篇侯光久
  • 1篇张洁
  • 1篇胡正祥
  • 1篇郭君功
  • 1篇李帅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皖北栏杆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含金刚石母岩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制约被引量:12
2018年
中国东部皖北地区分布着大量镁铁质岩,岩石类型为辉绿岩、辉绿辉长岩、辉绿玢岩等。本文对皖北栏杆地区侵位于元古宙地层中的辉绿岩进行系统的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绝大多数辉绿岩的侵位结晶年龄为870~890 Ma,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辉绿岩化学成分以高Si O2、Ca O和(K2O
蔡逸涛蔡逸涛董钟斗张洁肖书阅曹正琦李成凯李帅范飞鹏
关键词:U-PB年代学
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5
2017年
对大磊山片麻状花岗岩的研究可以为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在扬子克拉通北缘裂解提供约束.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工作基础上,对该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这些片麻状花岗岩富硅(SiO_2=73.18%~77.40%)、碱(Na_2O+K_2O=8.07%~8.70%)、贫铝(Al_2O3=12.11%~13.92%)和镁(MgO=0.10%~0.34%),富集LILE、Ga、Rb、Th,Zr和Hf元素具明显正异常,Nb、Sr、P、Ti等元素具明显负异常,表现出后造山A型花岗岩(A2型)的特征.这些花岗岩中,锆石均具典型的震荡环带,Th/U比值均大于0.5,为岩浆成因;两个样品的LA-ICP-MS(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锆石的谐和分别是:801.3±3.0 Ma(MSWD=0.62,n=21)和796.1±6.3Ma(MSWD=1.70,n=15),其中一个样品继承锆石谐和年龄为845.0±12.0Ma(MSWD=1.30,n=6),表示他们是新元古代岩浆结晶产物.锆石εHf(t)值变化于-7.5^+8.0,正εHf(t)值对应的亏损地幔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 242~1 059Ma,负εHf(t)值对应的地壳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 636~1 981Ma,显示该地区存在的最古老物质是古元古代(老至1 981Ma).这些数据结果表明形成大磊山A型花岗岩的初始物质主要为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暗示该岩浆源自于壳幔混合作用,幔源端元可能源自于伸展拉张背景下地幔岩浆上涌.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该A型花岗岩的形成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后-裂解中的陆缘弧后拉张环境所引起的深部古元古代地壳拉张垮塌有关.
曹正琦蔡逸涛曾佐勋胡正祥陈静蒋幸福孙政权吴波刘成新郭盼
关键词:扬子克拉通北缘A型花岗岩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
华北克拉通南缘约2.5Ga构造变质事件及意义被引量:9
2016年
林山岩群是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一部分,它对于探讨中部造山带碰撞时代及其在克拉通南缘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林山岩群主体的变基性岩(斜长角闪片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方法,获得的结果表明斜长角闪片岩样品锆石多呈长柱状,且外形不规则,具弱分带、斑杂状分带和扇形分带结构,其中少量锆石保留有早期原岩残留的岩浆核.锆石核部具岩浆振荡环带特征,大部分Th/U比值范围为0.10~9.24,且外形不规则,边部具溶蚀结构;绝大部分锆石具弱分带、斑杂状分带和扇形分带结构,以及低Th/U比值范围为0~0.09,个别比值为0.12,显示为典型的变质锆石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斜长角闪片岩的核部残留加权平均年龄为2 528±43Ma(MSWD=1.5,n=10),经历变质作用的加权平均时限为2 474±22Ma(MSWD=1.3,n=21).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林山岩群变基性岩贫硅(47.70%~50.77%,平均值为48.90%)和低钾(0.56%~1.78%,平均值为1.13%),轻、重稀土分异较弱,亏损微量元素Nb、Th、Ti、Zr等高场强元素,且具有低的微量元素Zr含量(〈130×10^-6)和Zr/Y比值(〈4).这些特征表明林山岩群形成于俯冲作用背景下的岛弧环境.因此,上述证据共同反映了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碰撞产物的中部造山带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
曹正琦翟文建蒋幸福胡正祥曾佐勋蔡逸涛张雄徐少朋郭君功
关键词:变质事件同位素构造地质学
大兴安岭北段晚中生代碱性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09年
大兴安岭北段晚中生代碱性侵入岩处于兴蒙海西造山带大地构造单元,有十分独特的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呼中区六个碱性岩体的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成分分析和综合研究,首次系统讨论了碱性侵入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较全面地探讨了碱性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岩浆物质来源、性质和深度等地质问题。研究表明,不同时期的碱性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不明显:均属于过碱性的中酸性岩类,以相对贫Sr、Ba,高Rb,富集高场强元素为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呈特征的V字型,显示由弱变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作用和逐渐变小的铕负异常。由此推断兴蒙造山带内岩浆来源较浅,而源区逐渐加深。碱性岩均形成于拉张环境;可能属于A型花岗岩,形成于非造山板内裂谷或热点地幔柱环境。
曹正琦侯光久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碱性侵入岩晚中生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