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春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抗补体
  • 3篇活性
  • 3篇活性物质
  • 3篇放线菌
  • 3篇补体
  • 2篇海洋放线菌
  • 1篇代谢产物
  • 1篇代谢工程
  • 1篇单胞菌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荧光假单胞菌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实验
  • 1篇微生物来源
  • 1篇微生物学
  • 1篇微生物学实验
  • 1篇教育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咸阳职业技术...

作者

  • 5篇苏春
  • 2篇赵心清
  • 1篇孙燕
  • 1篇徐小娜
  • 1篇陈天君
  • 1篇李治
  • 1篇陈亮宇
  • 1篇王晓霞
  • 1篇白凤武
  • 1篇高茜
  • 1篇魏冉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福建、陕西两地荧光假单胞菌NRPS基因的多态性
2016年
在环脂肽NRPS基因C1、Te保守区各设计一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福建和陕西两地的土样中筛选携带环脂肽NRPS基因的荧光假单胞菌,运用SSCP、酶切分型的方法分析NRPS基因的多态性。结果显示,福建、陕西两地菌株的C1和Te保守区经SSCP电泳后所得的条带数均有3、5、7带型,且条带位置有差异。据统计,两地C1区均有10个分型,Te区总计10个分型。其中福建菌株Te区有9个分型,无SSCP-10型;陕西菌株Te区有8个分型,无SSCP-2、SSCP-4型。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和SphⅠ对NRPS基因Te区进行酶切,福建菌种Te区扩增产物的酶切产物分为15种,陕西菌种Te区的酶切产物分为11种。表明荧光假单胞菌NRPS基因具有多种形态,且不同地区的类型分布有所差异。相较之下,福建菌株的NRPS基因多样性更好,更有可能获得活性较强或产新型环脂肽的菌株。
陈天君孙燕苏春李治魏冉
关键词:荧光假单胞菌多态性
抗补体活性物质临床应用及开发研究进展
2022年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19冠状病毒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补体系统异常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的补体抑制剂多为化学合成药物,其选择性较差,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成分毒性小、易于被机体消化吸收,其中微生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可利用基因组挖掘快速发现和鉴定,并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和发酵优化大量生产,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前期研究开发阶段。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较常见补体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同时对微生物来源抗补体活性物质的研发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补体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和天然来源新型抗补体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参考。
张世哲江鸿标卢玥晴马慧慧陈亮宇赵心清苏春
关键词:补体系统放线菌代谢工程
STEAM教育理念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初探:以微生物学实验为例被引量:9
2022年
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丰富,新型教育理念结合线上学习平台的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高校课堂的改革新趋势。本次教学改革利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多学科融合的超学科教育理念(简称STEAM教育)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同时借助“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将原本分散的验证型、操作型实验重新整合串联成以多角度“项目式”任务为主线、以Blackboard线上平台为辅线的自主研究型实验项目。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和讨论互动的平台。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测验、课后反馈、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4个方面对新型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此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学习质量,增强了其学习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及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对其他生物学科实验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鲁乐乐李林珂李文华郝越董海亭汤欣妍苏春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
海洋放线菌S187产抗补体活性物质的发酵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21年
海洋放线菌S187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抗补体活性。以抗补体活性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菌株S187产抗补体活性物质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为:可溶性淀粉20 g·L^(-1),大豆粉35 g·L^(-1),(NH_(4))_(2)SO_(4)2 g·L^(-1),NaCl 2 g·L^(-1),K_(2)HPO_(4)0.5 g·L^(-1),CaCO_(3)5 g·L^(-1),初始pH值7.5,于28℃、220 r·min^(-1)下发酵7 d。在此条件下,菌株S187代谢产物的抗补体活性为69.35%。
徐小娜牛海青王晓霞田晴高茜苏春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发酵正交实验
具有抗补体活性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活性物质的分离被引量:2
2018年
抗补体活性物质研究对开发相关药物、治疗多种补体过度或非正常激活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微生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物质研究还非常有限.利用溶血法对从大连星海湾海泥样品中分离出来的42株海洋放线菌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并利用C18柱色谱层析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对具有较好抗补体活性的菌株DUT11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显示:菌株S187、M5、S088、M8、S063、DUT11和MD16在TSB培养基中发酵后发酵液提取物和菌丝体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补体活性,其中菌株DUT11的抗补体活性为最强. DUT11在M33培养基中发酵后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补体活性最强,其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的活性分别为56.5%和60.8%.进一步分离得到3个具有微弱抗补体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吲哚甲酸(1)、对羟基苯甲酸(2)和2-吡咯甲酸(3).本研究表明在大连星海湾海泥样品中存在多种可产生抗补体活性物质的海洋链霉菌,产生的抗补体活性化合物活性较强,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放线菌提供新的思路,为研究新型抗补体活性化合物奠定基础.
徐小娜崔浩天陈亮宇苏春白凤武赵心清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抗补体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分离纯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