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晴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 糖胶树花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细菌活性被引量:5
- 2017年
-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糖胶树花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糖胶树花挥发油得率为0.018%,通过GC-MS分析,从中鉴定出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53%,其主要成分为2-莰烯(23.30%),芳樟醇(23.09%),(-)-4-萜品醇(10.54%)。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次为黄瓜角斑病菌,对其他供试细菌未表现出抑制活性。
- 张伟豪刘易王小晴方萍宋慧云王军单体江
- 关键词:糖胶树挥发油次生代谢产物抗细菌活性
- 一种无痕敲除青枯菌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痕敲除青枯菌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构建待敲除的目的基因的融合片段,将融合片段转入青枯菌感受态细胞获得带有FRT位点和抗生素抗性的目的基因敲除突变体,再通过构建辅助质粒转入敲除突变体进行传代培养,...
- 张炼辉闫金利廖立胜王小晴
- 文献传递
- 一种无痕敲除青枯菌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痕敲除青枯菌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构建待敲除的目的基因的融合片段,将融合片段转入青枯菌感受态细胞获得带有FRT位点和抗生素抗性的目的基因敲除突变体,再通过构建辅助质粒转入敲除突变体进行传代培养,...
- 张炼辉闫金利廖立胜王小晴
- 白千层叶片和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被引量:2
- 2016年
-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白千层叶片、果实中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446%、0.277%。通过GC-MS分析,从白千层叶片、果实中各检测出31、28种成分,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量的95.442%、92.460%。白千层叶片与果实挥发油中共有成分为8种,叶片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桉树脑(48.372%)、凤蝶醇(13.641%)、α-松油醇(10.004%)、蒎烯(6.411%),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水菖蒲烯(35.475%)、蒎烯(14.828%)、凤蝶醇(11.174%)、桉树脑(7.541%)和D-柠檬烯(6.301%)。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白千层叶片、果实挥发油对桉树青枯病菌等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表明白千层叶片和果实挥发油对供试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叶片挥发油对桉树青枯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
- 汪燕冯皓余炳伟吴春银王小晴王军单体江
- 关键词:白千层挥发油抗菌活性
- 鱼腥草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细菌活性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为了分析和鉴定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甲醇冷浸提取法分别提取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抑菌圈法和TIC-MTT-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鱼腥草挥发油的得率为0.09%,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组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3.35%,主要成分是β-蒎烯(23.65%)、2-十三烷酮(12.38%)、甲基正壬酮(8.55%)、乙酸冰片酯(4.08%)、月桂酸(3.77%)、1-十三烯(3.51%)、氧化石竹烯(2.97%)和香附烯(2.59%)等。鱼腥草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0.0±2.0)mm,而对溶血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弱,抑菌圈直径仅为(8.7±0.6)mm;对桉树青枯病菌和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要强于硫酸链霉素。鱼腥草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未表现出任何抗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且抗菌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挥发油中;鱼腥草挥发油对桉树青枯病菌和黄瓜角斑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活性要强于革兰氏阳性菌。
- 单体江王伟余炳伟王小晴吴春银翁道玥崔紫宁王军
- 关键词:鱼腥草次生代谢产物抗细菌活性
- 木麻黄青枯病菌致病调控机理及拮抗微生物
- 植物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能引起50多个科450多种植物枯萎死亡,具有复杂的种内变异特征。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分离得到的青枯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木麻黄是我...
- 王小晴
- 关键词:木麻黄青枯菌生防菌群体感应系统拮抗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