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云

作品数:3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砂体
  • 2篇盆地
  • 1篇须家河组
  • 1篇展布
  • 1篇三角洲
  • 1篇砂体展布
  • 1篇滩坝
  • 1篇体系域
  • 1篇前陆
  • 1篇前陆盆地
  • 1篇准噶尔盆地
  • 1篇陆盆
  • 1篇陆相
  • 1篇陆相湖盆
  • 1篇湖盆
  • 1篇构造层
  • 1篇构造层序
  • 1篇白垩系
  • 1篇编图
  • 1篇编图方法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3篇纪友亮
  • 3篇王天云
  • 3篇刘大卫
  • 2篇刘君龙
  • 1篇杨克明
  • 1篇任影
  • 1篇段小兵
  • 1篇李东旭

传媒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被引量:25
2015年
川西坳陷在须家河组沉积期为典型的周缘前陆盆地,受幕式造山运动的控制,其构造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的特征,即强烈造山期体系域和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发育,也会分配层序内部的沉积物充填。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录井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内构造层序类型及主控因素,阐明不同构造层序内部的沉积充填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前陆盆地期(须二段—须五段)可以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为强烈造山期体系域,须三段和须五段为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是控制研究区构造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强烈造山期体系域以粗粒沉积为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构造宁静期体系域以细粒沉积为主,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刘君龙纪友亮杨克明宋虹玉刘大卫王天云郑占义
关键词:构造层序须家河组川西前陆盆地
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复合砂体分布模式及编图方法被引量:16
2016年
陆相湖盆与海洋环境不同,具有水体浅、能量弱、湖进湖退频繁等特点。综合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等关键技术,通过中国东部及中西部典型陆相湖盆的勘探实践、野外露头解剖和现代沉积考察,总结了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复合砂体的分布模式,并提出了复合砂体地质编图法。研究结果表明:(1)陆相湖盆的"湖—陆过渡沉积体系"不仅发育分流河道,还发育河口坝和沿岸砂坝,这些不同时期的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沿岸砂坝交织叠加在一起,在古代地层和现代沉积中得以保存;(2)地形平坦处,水体浅、波浪作用不强、河流作用为主,形成河道砂体;湖岸较陡处,波浪作用强,分流河道砂体被波浪改造,形成沿湖岸分布的滩坝砂体;(3)在高频湖平面变化背景下,岸线的迁移导致沉积坡折的迁移,形成了多期垂直于岸线分布的树枝状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和多期平行于岸线呈带状分布的沿岸滩坝砂体相互交织的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复合砂体的特殊结构;(4)复合砂体地质编图法基于传统单因素法,以复合砂体分布模式为指导,主要针对发育在水体较浅、地形平坦开阔背景下的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砂体。
纪友亮刘君龙王天云刘大卫程同冉
关键词:陆相湖盆三角洲滩坝编图方法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沉积演化与有利砂体展布被引量:13
2015年
以三维地震、钻测井、岩心、测试化验等资料为基础,对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特别是"底砂岩段"重点油气储集层进行层序地层划分、沉积特征和砂体展布研究。认为:(1)清水河组发育高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湖侵体系域发育滨浅湖—半深湖相,而高位体系域则发育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相。(2)"底砂岩段"中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类型;"底砂岩段"位于受北部物源控制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可分为内前缘和外前缘;(3)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建立了清水河组浅水三角洲沉积微相模式,整体上,清水河组沉积演化过程为一套完整的湖平面升降演化沉积旋回。
高崇龙纪友亮任影向宝力王剑李东旭刘大卫王天云段小兵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沉积相砂体展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