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胆管肿瘤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劈离式
  • 2篇切除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2篇肝内
  • 2篇肝内胆管
  • 2篇肝移植
  • 1篇胆管上皮
  • 1篇胆管上皮癌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胆囊

机构

  • 10篇宁波市医疗中...
  • 2篇宁波大学
  • 1篇台北医学大学

作者

  • 10篇江伟
  • 7篇陆才德
  • 6篇黄静
  • 5篇华永飞
  • 4篇王高卿
  • 4篇卢长江
  • 3篇房炯泽
  • 3篇吴胜东
  • 1篇虞伟民
  • 1篇彭涛
  • 1篇谢国民
  • 1篇于茜

传媒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体分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大体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并行手术达到R0切除的125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58例,年龄26.0~82.0(63.5±9.5)岁。根据手术切除大体标本分为肿块型、管周浸润型和混合型,比较不同大体分型ICC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时间,并分析影响ICC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的125例患者中排除16例资料缺失及其他死亡病例,且鉴于混合型例数少,进行对照研究误差大,暂不纳入对照研究。最终纳入肿块组62例,管周浸润组42例。肿块组患者男32例,女30例,年龄(63.1±9.1)岁;管周浸润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4.1±10.2)岁。肿块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33.2%、18.9%,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管周浸润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8.3%、6.1%,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组和管周浸润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HR=2.966,95%CI:1.549~5.679)和管周浸润型(HR=2.403,95%CI:1.236~4.670)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Ⅲ~Ⅳ期(HR=2.466,95%CI:1.325~4.589)、肿瘤低分化(HR=0.528,95%CI:0.299~0.934)、管周浸润型(HR=2.432,95%CI:1.295~4.565)是影响IC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大体分型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于肿块型,管周浸润型预后更差。
周叶明胡杨科江伟孙冀菡江寅华永飞黄静汪春年陆才德
关键词:胆管肿瘤预后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接受PD治疗的219例胰腺或壶腹周围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其中男性129例,女性90例,年龄(63.68±11.07)岁。依据术后1年内是否新发NAFLD分为两组:NAFLD组(n=57)和非NAFLD组(n=162)。卡钳值为0.1,以1∶1匹配得到组间均衡性良好PSM的NAFLD组和非NAFLD组。logistic回归分析PD术后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配对成功,NAFLD组与非NAFLD组各57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甘油三酯和手术时间是影响PD术后新发NAFL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6.493,95%CI:2.631~16.129,P<0.001)、术前甘油三酯≥1.5 mmol/L(OR=3.055,95%CI:1.220~7.654,P=0.017)和手术时间≥300 min(OR=5.092,95%CI:1.374~18.865,P=0.015)的PD患者术后新发NAFLD的风险高。结论经PSM,女性、术前甘油三酯≥1.5 mmol/L和手术时间≥300 min是PD术后新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江伟毛书奇童敬澍宓宏潮陆才德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非酒精性脂肪肝
门静脉切除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的10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41例,年龄(64.4±10.4)岁。单纯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联合保留侧门静脉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切除29例患者纳入联合组。分析门静脉切除重建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再手术、死亡情况。随访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门静脉楔形切除侧侧吻合2例,节段切除端端吻合27例。门静脉切除重建时间(12.7±2.9)(时间范围8~18)min,门静脉切除长度(20.7±7.3)(长度范围8~38)mm。联合组术中出血量[M(Q_(1),Q_(3))]800.0(600.0,1500.0)ml、淋巴结转移58.6%(17/29),高于对照组的[M(Q_(1),Q_(3))]600.0(500.0,1000.0)ml、32.0%(2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Clavien-Dindo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3/104),其中对照组为30.7%(23/75),联合组为34.5%(10/29),再手术率和术后90 d死亡率对照组分别为9.3%(7/75)和2.7%(2/75),联合组分别为3.4%(1/29)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1%、44.8%、36.4%,联合组为78.1%、35.9%、3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70)。结论与单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相比,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生存率相近。门静脉切除重建可用于经选择的肝门部胆管癌切除。
陆才德吴胜东房炯泽黄静卢长江叶盛江伟毛书奇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
活体肝移植技术用于成人完全半肝原位劈离式肝移植单中心25例报告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技术应用于成人完全劈离式肝移植(fSLT)的疗效并比较左半供肝(LHG)和右半供肝(RHG)移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实施的25例fSLT的供受者资料。13例fSLT供者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M(IQR)]38(19)岁(范围:25~56岁),身高168(5)cm(范围:160~175 cm),体重65(9)kg(范围:50~75 kg)。25例受者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52(14)岁(范围:35~71岁);原发性肝癌15例,良性终末期肝病10例;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0(9)分(范围:7~23分)。按供肝类型将受者分为LHG组和RHG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技术特点。随访截至2022年1月。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按LDLT技术实施原位完全左右半肝劈离,获取有效左半供肝和右半供肝13对,获取时间230(53)min(范围:125~352 min),获取出血量250(100)ml(范围:150~1000 ml)。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13个LHG和12个RHG用于本中心25例等待者。与RHG组(12例)相比,LHG组(13例)女性和良性终末期肝病占比高,体重和供肝质量较轻(P值均<0.05)。总移植物和受者体重比(GRWR)为1.2(0.4)%(范围:0.7%~1.9%),其中LHG组为1.1(0.5)%(范围:0.7%~1.6%),RHG组为1.3(0.5)%(范围:0.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脉管分配方面,肝中静脉主干均归LHG组,腹腔干、门静脉主干和胆总管分配给LHG和RHG的比例分别为10∶3(P=0.009)、9∶4(P>0.05)和4∶9(P=0.027);腔静脉前期12例归LHG,后期1例分别归LHG和RHG(P<0.01)。总体冷缺血时间和无肝期分别为240(90)min(范围:138~420 min)和50(16)min(范围:31~98 min),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4(138)min(范围:294~680 min)和800(640)ml(范围:200~5000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HG组3例受者的GRWR≤0.8%,术后有小肝综合征表现,经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C
吴胜东黄静房炯泽卢长江王高卿王珂叶盛江伟朱宏达胡杨科毛书奇陆才德
关键词:肝移植肝肿瘤劈离式肝移植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32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行胰体尾切除术,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胰腺肿瘤切除术,1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后病理为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28例,寡囊型浆液性囊腺瘤4例。随访期内,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CT或MRI是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主要检查手段,对不能排除恶性的或有临床症状者需行手术切除。
王高卿虞伟民华永飞彭涛江伟
关键词:胰腺肿瘤外科手术
肝内胆管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肝内胆管癌(ICC)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无手术切除机会。常规化疗和放疗对ICC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提高并不理想,患者总体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确立了一些与ICC发病机制相关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从而为靶向治疗指明方向。本文就ICC重要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周叶明江伟黄静华永飞陆才德
关键词:胆管肿瘤胆管上皮癌肝内胆管癌
劈离式肝移植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9例
2023年
目的:评估劈离式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应用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本中心9例接受SLT的ACLF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评估手术安全性及疗效。结果:9例ACLF患者术前亚太肝病研究学会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研究联盟(APASL ACLF Research consortium,AARC)评分8分1例,9分3例,10分3例,11分1例,12分1例,AARC-ACLF分级2级7例,3级2例。9例供体被成功劈离,其中经典式劈离4例,完全式劈离5例。9例ACLF患者中2例接受左半肝移植,3例接受右半肝移植,4例接受右三叶肝移植,经过SLT治疗后,9例均顺利出院,其中1例发生ClavienⅣa级并发症,2例发生ClavienⅢb级并发症,术后中位住院天数27 d,随访1年生存率100%,器官存活率88.9%。结论:对于ACLF患者,劈离式肝移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江伟单钰莹毛书奇于茜吴胜东房炯泽黄静卢长江陆才德
关键词:肝移植
肝脏梅毒树胶肿合并脑梅毒树胶肿一例及文献复习
2020年
梅毒树胶肿多因早期梅毒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引起,临床罕见,未经治疗者面临死亡风险。肝脏梅毒树胶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测常无特殊性。因梅毒树胶肿超强的"模仿"肿瘤的表现,极易产生误诊。本文报道的1例肝脏梅毒树胶肿合并脑梅毒树胶肿患者以肝占位的临床表现入院,经肝肿物穿刺病理活检最终确诊,经过针对梅毒的治疗后患者痊愈。虽然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但在复杂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过程中仍应考虑该病可能。
卢长江陆才德黄静汪春年谢国民江伟
关键词:树胶肿早期梅毒肝脏占位性病变肝占位影像学检测
术前误诊为胆囊癌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特点,以便临床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误诊为胆囊癌的XGC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术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白细胞增高6例,总胆红素增高10例,糖抗原19-9(CA19-9)增高25例,癌胚抗原(CEA)增高3例。术前均行增强CT或上腹部增强MRI检查,提示胆囊壁均增厚,其中胆囊黏膜线中断或消失11例,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11例,胆囊壁不均匀强化30例,肝胆囊床侵犯15例,淋巴结肿大12例,合并胆囊结石20例,肝内胆管扩张6例。行手术治疗,13例行胆囊切除+肝契型切除术,12例行胆囊癌根治术,2例行胆囊切除+肝契型切除+胆管成型T管引流术,2例行胆囊切除术,2例行胆囊部分切除术,1例行胆囊切除+十二指肠修补术。术后出现胆漏2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XGC与胆囊癌术前较难鉴别,确诊需组织病理学检查,术中冰冻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疾病性质。
王高卿江伟华永飞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胆囊癌
雷替曲塞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CIART、AFP-L3、GP73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昼夜相关转录抑制因子(CIART)、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到2019年7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外科进行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使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雷替曲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CIART、AFP-L3、GP73、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1年、3年和5年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IART、AFP-L3、GP73、ALT、AST及TBIL水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IART、AFP-L3、GP7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CIART、AFP-L3、GP7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5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和3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3.84%、5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降低CIART、AFP-L3、GP73水平,且具有安全性。
王高卿江伟江伟
关键词:雷替曲塞肝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